文章作者 | 麥肯錫公司
01
中國金控行業歷經三大發展階段
過去20年,國內金控行業經歷了從探索到聚焦、從混亂到有序、從常識性管理到專業化運營的演變過程,其發展之旅歷經三個階段(見圖1):
第一階段,萌芽期(2002-2008年):
初具雛形,積極探索布局
經國務院批准,我國首批金融控股綜合集團正式展開試點,在國家「十一五」規劃中也明確提出了穩步推進金融業綜合經營試點的有關決議。在此階段,各大綜合金控集團逐步開展金融牌照的申請和併購,完成核心金融業務布局,構建起我國金控行業的第一梯隊。同時,一些央企集團因自身產業發展需要也開始布局金融業務,主要以集團產業為核心提供差異化金融服務,至此我國金控行業初露萌芽。
第二階段,擴張期(2008-2018年):
快速擴張,潛在風險累積
在國家政策支持下,我國金控行業進入快速擴張階段。2008年發布的《金融業發展和改革「十一五」規劃》中明確提出,鼓勵金融機構通過設立金融控股公司等形式,發揮綜合經營的協同優勢,提高金融市場資源配置的整體效率。隨後10年間,各路資本紛紛入局,行業格局逐漸分化。各類央企、大型國有集團和地方系金控圍繞自身產業、城市發展需求,紛紛布局核心金融資源,並通過成立金融板塊公司整合金融牌照資源(見圖2)。民營資本也大步入場布局金融業務,通過併購和參股等方式投資控股金融機構,組建起民營金控集團,實現快速擴張。互聯網金控則憑藉流量優勢,探索通過組建金融平台的方式,不斷獲取金融牌照,形成事實上的金控集團。由於此時監管存在空白,「百花齊放」的背後潛藏風險,例如個別金控公司存在複雜的股權結構,直接和間接股東多達上百家,而股東間又存在交叉注資、循環注資、虛假注資等情況,集團缺乏能夠抵禦風險的真實資本;又如部分金控公司通過殼公司,以借款等方式套取金融子公司資金;部分金控更利用線上渠道,通過信息數據共享與複雜關聯交易套取收益,逐漸偏離服務實體經濟的初衷,內在風險不斷累積。
第三階段,規範期(2018年至今):
建綱立制,監管規範陸續出台
2018年起,國資委與央行紛紛出台相關文件規範資本運作,填補監管空白。在監管不斷推動並出台金控相關辦法的背景下,中國人民銀行於2020年9月正式發布《金融控股公司監督管理試行辦法》,明確了監管對象為非金融企業跨業投資形成的金控公司,對於民營與互聯網金控突出的股權架構、信息共享、關聯交易等問題,提出了有針對性的監管措施;同時,對符合規定的綜合金融及具有產融特色的金控公司進行一定的鼓勵與引導,重點體現在:
- 明晰股權架構:明確要求金控公司與所控股金融機構的股權層級設置需精簡,禁止金控公司與所控股金融機構之間交叉持股、反向持股的行為;
- 規範信息共享:要求金控公司在內部共享客戶信息時必須依法合規,應先取得客戶書面授權或同意,全面規範內部信息共享,避免客戶信息泄露、數據共享混亂不可溯等問題;
- 限制關聯交易:對關聯交易提出明確要求並制定負面清單,設定了關聯交易額度,全面規範關聯交易行為,防止部分金控通過複雜的關聯交易進行不正當利益輸送;
- 構建風險隔離:要求金控公司與其控股金融機構、金融機構與非金融機構之間建立風險隔離制,加強集中度風險管理,提高風險透明度,有效地控制風險傳播。
相較於國外金控公司,國內金控公司由於歷史沿革與股東資源等因素,所屬集團大多兼具產業集團背景,導致金控公司在牌照布局與業務協同上普遍需要考慮產業發展需求,這與國外主流金控公司的業務模式存在明顯差異,後者較為純粹、以專業化綜合金融服務為核心開展融融協同。未來,隨著國內金控公司根據自身行業特點和發展導向穩步推進業務,差異化、特色化將更加鮮明,而資源屬性、目標客戶屬性和區域屬性將成為決定公司定位的關鍵。
02
中國金控公司四大主要類型及特點
在自身發展和金融監管細化等內外部因素的共同驅動下,中國金控行業在不斷演進和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分化為綜合金融型、產業服務型、資本運營型、區域整合型四大類型,不同類型的金控公司在金融牌照稟賦、股東資源支持、業務協同模式上各有側重(見圖3)。
- 綜合金融型:綜合金融型金控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由銀行、保險、資管等控股其他金融機構形成的金融集團,該類金融集團主業清晰,監管部門已經對銀行和保險集團建立了分業監管要求;另一種則是由非金融機構控股,股東為大型綜合集團,目前主要由央行負責監管。綜合金融型金控普遍具備多年全國金融展業經驗,積累了雄厚的資本與金融客戶信息,較早完成金融牌照布局,擁有全國性銀行、保險等金融牌照,具備面向零售端客戶的綜合金融服務能力。
- 產業服務型:產業服務型金控股東主要為大型央企、國企產業集團,其雄厚的產業基礎為金控發展提供了龐大的集團內外部市場,以及豐富的產業上下遊客戶資源。產業服務型金控公司的金融牌照主要圍繞自身產業發展需求布局。
- 資本運營型:資本運營型金控股東主要為央企或地方產業集團,金融牌照圍繞金融資本市場提供服務,市場化程度較高,金融板塊成為集團利潤的主要貢獻來源之一。資本運營型金控具備的核心金融牌照中,部分牌照往往有區域展業限制,因此金控公司一方面充分挖掘集團產業資源,以開發內部金融市場;另一方面則基於區域產業資源優勢,積極探索市場化業務。
- 區域整合型:一般是地方財政體系為整合區域金融資源而設立,通過金控公司,整合地方性展業金融牌照。該類金控普遍擁有城農商行等區域銀行資源,通常定位為管理平台,通過設立金控公司進一步聚焦政策導向,以更好地支持地方經濟發展。
03
中國金控公司未來三大發展趨勢
結合對國內外金控行業趨勢和最佳實踐的研究,我們認為中國金控行業將逐步走向規範化、專業化和特色化,未來將進一步向差異定位、專業賦能、協同共享的方向快速發展。
趨勢一:資源驅動差異定位
未來,金控公司將結合自身資源稟賦進一步向全能大型金控、特色型金控和區域型金控方向聚焦。其中,全能大型金控主要由目前的綜合金融型金控進一步發展而來,通過已經構建的全金融牌照資源和全國展業優勢,統籌資源為客戶提供更複雜、多樣化的金融服務。特色型金控將根據自身牌照和股東資源稟賦,以客戶為中心,重點聚焦特色客群並提供差異化服務。區域型金控主要由區域整合型金控公司構成,將成為相對側重管理的平台型金控。不同金控公司也將根據自身資源稟賦,對客戶、業務/牌照、渠道和能力進行重新定位,明確未來發展重點和建設路徑。
趨勢二:從牌照管理向專業賦能轉型
由於金融子公司普遍具有業務種類繁多、專業性強的特點,金控公司未來將主要通過戰略賦能、資本賦能、管理賦能、人才賦能和科技賦能的方式,依託戰略管理、資本運作、風險服務等抓手,支持和賦能金融子公司開展業務,避免過度干預,從而提升金控整體價值。
趨勢三:打造產融協同能力,
構建競爭「護城河」
相較於國外金控,我國金控行業普遍具有更強的產業金融特色。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立身之本,實體經濟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仍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點。利用自身優勢及產業特色、針對客戶痛點加大服務力度、順應產業發展趨勢打造差異化的產融協同能力,將成為各大金控公司構建業務護城河的重要抓手。
推薦閱讀
> 鍛造五大關鍵能力,建設新世紀的亞洲企業
> 中國銀行業,誰主沉浮?| 中國Top40銀行價值創造排行榜
> 後疫情時代,中國內地CEO們的戰略議程上都有什麼?
> 全球金融科技發展與應用的八大趨勢
> 數字化浪潮下的中國特色平台發展模式
> 從全球領先實踐,看資管機構數字化戰略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