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任美國教練被罵,讀懂郎平3次人生重啟,才懂那個年代女排精神

一代人即將沸騰。

Sir已經感受到前奏的熾熱。

來自一段懟上臉的質問:

咱們這場打得這麼難堪

您考慮過換個戰術嗎?

來自一段撕破臉的逼問:

-你為什麼打球!

-為我爸媽!

-那你永遠也打不出來

再想!

-成為你!

-那你就搞錯了

更來自一段,放下臉的自白:

其實我就是放不下

我們這代人是苦過來的

三段激烈的對話,讓我們瞬間穿越時間。

而打開那個時代的鑰匙,就是備受爭議的人物——

郎平

讀懂郎平,才能讀懂那一代的女排精神。

通過郎平人生的「三次重啟」

1995

什麼叫時代記憶?

《我和我的祖國》中的《奪冠》單元。

1984年的一條上海小弄堂,擠滿鄉里鄉親。

所有人都翹首以盼,等著看電視轉播的奧運會。

那場激動人心的比賽,結果我們都知道了——

中國女排以3-0乾淨利落地擊敗美國隊,首次拿到奧運會冠軍

並實現大賽三連冠。

能跨越時空,仍然激起一輩人感慨和共鳴的,才是所謂的時代記憶。

作為運動員,郎平早早就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但即使是當時,人們也無法料到——

隨著她每一次大膽的重啟。

郎平還將在我們接下來延續三十多年的時代記憶中頻頻亮相。

真正的壓力降臨在郎平「首次重啟」的時刻。

——從國家隊運動員,轉型國家隊教練。

1995年。

郎平應邀成為國家隊教練。

但當時她面對的中國女排,早不是那支曾經輝煌滿載的隊伍:

失去亞洲冠軍,位列世界第八。

中國女排的金字招牌,黯然失色。

比「白手起家」更難的,是「東山再起」。

有多少期待的目光,就有多少讓人夜不能寐的壓力。

其實我沒有帶過國家隊

我當時也挺擔心的

就是因為中國女排嘛

教練不好當

責任比較重大

作為國家隊教練,她是剛起步的新人。

而任務又格外緊迫——

距離亞特蘭大奧運會,只有18個月。

如何讓已經淪為世界二流隊伍的中國女排重振旗鼓?

沒有別的路——

拼。

因為她本人,就是這樣成長起來的。

多年後在《朗讀者》,她還提到了當年作為運動員受訓時受的傷。

歷歷在目:

嚴酷的訓練近乎一場以青春為代價的獻祭。

她時常自嘲:

這還鐵榔頭

我說我這是紙榔頭了

下苦功,的確能在短期內收到成效。

郎平帶領下,一年時間——

中國女排重獲亞洲冠軍。

一路打進奧運會的決賽,和狀態正值巔峰時期的古巴隊狹路相逢。

但最終,只收穫了銀牌。

拿慣金牌的郎平,並不為這個結局惱怒:

誰不想要冠軍?

奧運冠軍我不要 我要銀牌?

但我覺得 當時那種情況

在一年多的時間裡 能拿到銀牌

我覺得我們隊員

非常了不起

「非常了不起」這五個字,她說得擲地有聲。

縱然有遺憾,但她知道:

這枚銀牌不是中國女排的結局,而是重啟輝煌的開始。

一如隊員孫玥賽後含著眼淚的發言:

從老女排,到新女排。

郎平的鐵軍精神,正在成為中國女排的精神。

一直延續到多年以後,備戰里約奧運會時:

主攻手朱婷手臂這頭敷傷,那頭做負重練習。

另一名主攻惠若琪,則帶著心臟問題,進行了長久的恢復訓練。

奧運倒計時99天,才重新回到國家隊。

「最佳替補」徐雲麗剛從韌帶斷裂中恢復過來,就開始彈跳和腳步移動訓練。

是謂,傳承。

1999年,郎平已經帶領著中國女排重回世界最強,在世錦賽、亞運會上再創佳績。

這時,她卻因為身體原因卸任主教練。

在交接儀式上,一向以剛強示人的她也不免動容落淚。

回看她的就職演講,語言樸素,毫不誇大其詞。

她確實做到了說過的每一個字:

如果我不能夠成功

我如果能夠鋪平一些道路

為今後的教練

為今後的中國女排成功

我覺得也是非常值得的

或者女排精神的底色正是如此。

——痛苦與榮耀。

讓語言不能企及的,由汗水來證明。

這股拼勁兒,就是運動員郎平和教練郎平開始的力量。

但只靠拼,不一定能成就巔峰。

更不能永遠停留在巔峰。

2005

體育競技的一勝一敗,都扣緊了國民的心弦。

廣泛的關注,不僅帶來光環,更惹非議。

郎平的「第二次重啟」,就發生在高壓之下。

2005年。

她決定接受邀請,成為美國國家隊教練。

她的想法很簡單,這樣會有更多時間陪女兒白浪。

當時在歐洲俱樂部執教的她,與在美國的女兒相距甚遠,聚少離多。

這已不是美方第一次對她拋出橄欖枝。

2000年,她拒絕,考慮到中國國家隊還羽翼未豐。

而2005年的中國女排,已經在世界排壇上站穩了腳跟。

但這次投奔「敵人」,還是引發軒然大波。

尤其是在2008年奧運會,中國隊負於美國隊之後。

不僅是普通百姓,連有些名人都公開發聲:

她出國執教,我很不喜歡。教出幾個對手來和中國女排對抗,我不能接受。那些出國去執教其他國家乒乓球、羽毛球、排球的教練,我都非常不喜歡。別忘了,你們是中國人。

畢竟很多人眼中,競技比賽,尤其是奧運會,並不僅僅是一場體能和技巧的較量。

它背後的含義,太深太重了。

此時,郎平把一切看在了眼裡。

被罵得最慘時,她不得不辯解:

我一直都是中國護照,沒有想過入美國籍。

我是作為一名職業教練才接受這份工作的。郎平是屬於中國的,無論走到哪裡我時時刻刻記得,我是一名中國人。

但比起護照和國籍之爭,Sir覺得這段話里最讓人深思的,是「職業」兩字。

這兩字,道出郎平爭議的起源和核心。

教練跨國執教,原本是世界體壇的一種常規操作。

早在1999年,韓國人金昶伯就執教中國女子曲棍球隊,曾帶領中國女曲以2:0擊敗韓國隊。

2006年,日本人井村雅代出任中國花游主教練。在她培養下的中國花游隊在多哈亞運會首次擊敗日本隊,終結了日本隊在亞洲的霸主地位。

這些人賣了國嗎?

這個問題換個角度,其實是在問:

體育到底是什麼?

奧林匹克精神這樣總結:

「相互理解、友誼、團結和公平競爭」。

之於郎平,體育更是逼出人類極限的存在

自傳中,她寫道:

打世界大賽,不是打世界大戰,我們打的不是利益,而是一種人類的精神。

保持平常之心,才能保持超越極限的專註。

所以郎平心裡——比賽,就是比賽。

所以,媒體再火藥味十足的提問,她的回應也只是輕描淡寫:

記者:那天您是不是特尷尬,因為畢竟陳忠和,你們之間是交情非常好的朋友。

郎平:到了這樣的場合,一定是要決出一個勝負的。因為我們跟中國隊打,不是第一次了,所以已經習慣了,就是說非常職業……當然我打中國隊,不會像我打古巴隊或者打其他隊,慾望那麼強烈,很少說特別興奮。對中國隊還是有感情的。

言語間落點仍然是「職業」二字。

有感情,但並不影響比賽的發揮。

因為真正的尊重,就來自於交戰雙方的全力以赴。

排球對於郎平,是熱愛,是榮耀。

更是一份踏踏實實的事業。

做好這份本職工作,她也仍然沒有忘記自己的責任。

身為中國人的責任:

就作為一個這麼大的

這麼強的一個體育強國

它有一支這麼強的球隊

能是中國人在執教

我覺得應該是很光榮的一件事情

身為女人的責任:

你像我們世界大賽

其實坐在那裡的

就我一個女性教練

我覺得 我也有責任做一個榜樣

我們婦女也完全可以做高水平的教練

可以說,中國體壇幸而有郎平。

人們得以更深入地理解了競技體育的真正內涵。

從當年的調查中可以看出,絕大多數的國民還是理智地對郎平的職業選擇表示了支持。

女排喚起的不應只是激烈的民族情緒。

更當讓人敬佩的,是熱血背後的專業精神。

2013

郎平至此已做到了前無古人,可能也後無來者——

她以三種不同的身份參加過奧運會:

中國國家隊運動員,中國國家隊教練,美國國家隊教練。

並分別斬獲金牌,銀牌,銀牌。

但她沒有滿足。

再次出發。

第三次重啟」,是2013年,郎平再次出任中國國家隊教練。

又是在中國女排成績下滑的危機關頭。

「鐵榔頭」還是「鐵榔頭」。

但好像,她或多或少地變了。

《中國女排》預告片里的最後一幕,讓Sir忍俊不禁。

郎平對隊員們說:去談戀愛吧!

女隊員們高興得瞬間一鬨而散。

這片段並非嘩眾取寵。

再次執教中國女排後,郎平推出了一系列改革舉措。

取消軍事化管理,允許女排姑娘們化妝打扮、上網購物。

這並非懈怠的信號,而是與時俱進的人本思想。

雖然有汗水,有傷痛。

但女排精神歸根到底,是一種愛。

包括,對於家國的大愛。

我現在是年齡大了也不想跑了

生活上也沒有壓力了

要教就帶中國隊

要不然就不帶了

也包括,對於個人的小愛。

這些年,郎平傷病纏身。

在過去的中國體壇,傷病就是驕傲的獎章,「戰士」們應當以受傷為榮。

但如今已經擁有世界各國執教經驗的郎平意識到——

真正成功的體育訓練,應該建立在科學和健康的基礎上。

於是她請來最專業的體能訓練和傷病康復專家,取消蹲杠鈴等損害膝蓋的練習。

進行真正科學化的管理和訓練。

傷病減少了。

而成績也上來了。

一場接一場的勝利——

中國女排重奪亞錦賽冠軍。

里約奧運會冠軍。

最終——

世界盃十一連勝。

但Sir最佩服郎平的一點,不在於勝利本身,而在於她的清醒:

女排精神一直在 別勝利了才談

她知道,單純鼓吹所謂的「精神」,不夠力挫群雄、逆風翻盤。

那些不為人知的付出的過程,才是制勝法寶。

而那作為奮鬥基調的「女排魂」,更不會因為一場比賽的勝利或失誤而磨滅。

拼搏、專業、大愛。

女排精神,在郎平的身上展現得淋漓盡致,驅使著她完成了人生的三次關鍵重啟。

從運動員到教練,從出國到回國。

這激昂的半生,會在《中國女排》中展現出來嗎?

距離電影上映還有不到半個月時間。

等不及的,可以先看看這段短視頻。

這部肯德基以真實事件改編、郎平本人出演的《鐵榔頭的眼淚》,剛好也聚焦了她人生的「第三次重啟」。

視頻中的她表現出的,恰恰是最打動我們的那三點:

當女兒勸傷病纏身的她退休時,她望著自己當年奪冠時的照片,腦內回放起賽場上奮力拚殺的場景。

——這是拼搏

可以不顧傷痛、穿越歲月。

記者問她,有沒有想過可以世界盃十一連冠。她平靜地說:「沒想過,十一場一點點拼吧。」

——這是職業

實績不是靠嘴說出的,而是靠汗水去證明。

對袁導,她說:「老女排就剩我一個還在第一線。所以我還是希望能站好最後一班崗。」

對球員,她說:「只要穿上代表中國的球衣,我們的目標都是升國旗奏國歌。」

——這是大愛

她的心記掛的是這片愛得深沉的土地。

這不只是郎平的故事。

也可能是你的故事。

肯德基也想問你:

2020,你開始的力量是什麼?

無論答案是什麼。

找到它,堅持它。

新的一年,你定會發現自己的光芒。

記住——

無論終點有多遠。

千萬不要放棄出發。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