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走就走的柬埔寨之行(四)吳哥窟的震撼

從大吳哥出來,我們又乘車來到了小吳哥。

小吳哥又稱吳哥寺,又叫吳哥窟,是吳哥古迹中最大而且保存得最好的建築,因此「吳哥窟」也被作為整個古迹群的總稱。吳哥窟位於"暹粒"以北約6公里處,長1.5公里,寬1.3公里,因佔地面積比吳哥通王城小得多,俗稱小吳哥。

這是吳哥時代藝術鼎盛時期的代表建築,它創立於12世紀中期,為供奉印度教毗濕奴神所建,13世紀後期,變成佛教寺廟。

遠遠的先來一張小吳哥 遠景

下午四點多正是拍片的好時間,天氣格外晴朗,這個天拍出照片最美了,但是大太陽底下,熱的有點透不過氣的感覺,熱的汗流浹背。

吳哥窟廟宇宏偉,在當今世上數一數二,比起古希臘、古羅馬更讓人震撼,燦爛的文明,建築之獨特,都無以倫比。

它的前面有寬闊的大草坪,兩旁有碧波蕩漾的湖水,湖中飄動著從古到今都讓人神迷心醉的浮萍和紫蓮,在夕陽的映照下整個吳哥窟的金色的倒影在水中

它活像五支飽滿的巨型玉米,直指天空,顯示出它的與眾不同的神明。

它不只是一座榮耀的神祗廟宇,它是一個雕刻出來的建築群,它像一座城堡一樣屹立在那裡。


這寬闊的水面便是小吳哥窟周邊的護城河,湖水中心龐大的石頭城堡就是吳哥寺。

人們進入吳哥要經過一座橋。這由石頭壘起來的橋長400來米 ,當地人稱呼為「天界橋」,被視作天地間的彩虹,據說通過此橋的人可以進入天國。

一條寬廣的人工橋直通對面,我們隨著人流往前面走。 人太多了,基本都是中國遊客。


進入吳哥的大門,是個寬敞的廣場,寬闊的空間綠草茵茵,在藍天下更顯綠得醉人。

草坪上一些猴子大搖大擺的躥來躥去,一些遊人對它們大感興趣,對著它們拍照。

導遊叮囑我們,這些都是野猴子,面對它們要小心,不要距離過近,同著它你不能開包、掏兜,讓它們有誤解的舉止,否則它們會竄上來搶走你的包或手機什麼的,也有被它們抓咬受傷的可能。

好在我的相機一直在手中拿著,直接對著它按下快門。



藏經閣

路的兩邊,都有吳哥寺的藏經閣,經過歲月的打磨已經殘垣斷壁,但依然顯得肅穆莊嚴。


藏經閣


藏經閣


廟宇的外面還有一條將近10米寬的堤路。它直通廟宇兩旁有龐大圖書館建築的大門,堤路的兩邊也都躺卧著巨大威嚴的那伽蛇神像,它的頭如同佛掌一樣遠遠伸開。

吳哥遺迹是一組巨大的石建築群,由大量宏偉的石塔、石屋和許多精美玲瓏的石刻浮雕組成。

中央矗立的最高的石塔,象徵神話中的聖山 ,無論印度教還是佛教 信徒都相信,中間這個神聖的所在就是宇宙的中心。

吳哥窟在建築結構和雕塑藝術上的完美,使它成為了吳哥古迹乃至整個國家的象徵。以致現在柬埔寨國旗上的圖案也是以吳哥窟塔樓為原型設計的。吳哥窟塔樓共有五座,但從正面看,只能看到三座。


留下到此一游的照片


吳哥窟是吳哥古迹中最輝煌、最大、保存得最好的建築,遠遠望去,看到矗立著五座寶塔,在金字塔式的寺廟的最高層。

當我遠遠望到這片宏大的廟宇古迹被深深的震撼了,震撼之餘又心生感慨。這樣的建築物,即使是在科技發達的今天,都難以建成,而古人憑藉怎樣的工具建成了如此恢弘的廟宇?由此可窺見吳哥窟全盛時期之輝煌景象。

心裡想著,更感受到一種莊嚴肅穆的氣息,就是那種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的小心翼翼。

當時柬埔寨的國勢表現為最鼎盛時期,也因而建出如此宏大的建築群。

吳哥王朝於15世紀衰敗後,古迹群也在不知不覺中淹沒於茫茫叢林,直到400多年後的1860年被法國博物學家發現,並向歐洲和世界廣為宣傳介紹,才重現光輝。


小吳哥窟規模宏大,造型完美對稱,浮雕更是精美無比,體現了高棉古典建築藝術的高峰,

中間就是小吳哥窟五座神塔中最高塔,有人戲稱為「玉米頭」。 模擬須彌山的一座峰,廟峰高高在上,藐視著峰下芸芸眾生。

吳哥窟有三層台基,一層比一層高和陡,第一層是最低也是最平緩的, 寺院的陰影涼涼的漫過身體,神秘的氛圍倏忽之間將你包裹得嚴嚴實實。

第三層台基上,就是建築柬埔寨國旗上那五座蓮苞形神塔的地方,四角各一座,而中心一座最高,距廣場地面65米。那是最神聖的祭殿,被視作世界的中心,是天堂的象徵。那也是啟動吳哥窟工程的高棉王蘇利耶跋摩二世的陵墓,所以,高棉人也把吳哥窟稱為「葬廟」。


然而,吳哥窟工程浩大,前後歷時八九十年才得以峻工,世事滄桑,歲月無情,本以印度教為依皈的高棉王國,此時卻流行起了小乘佛教。


而蘇利耶跋摩二世也在去世50年後,才被安葬在這裡。
沒人可以長生不老,但葬在如此神聖的最高處,大概就進入了天堂,就能成為世人心目中的神吧?


而通往它的石階梯,也被稱之為「天堂之梯」了。

沿北側迴廊緩步前行。明亮的光線透過陀形窗柵和方形廊柱照進迴廊,形成一道長長的歲月的階梯,將你引向遙遠的吳哥時代。


你且行且
,仔細端詳。在迴廊內側,那環繞整個吳哥窟,長達八百米的浮雕壁畫上,神與魔之間的戰爭正靜默地進行,他們有的騎著大象,有的駕著孔雀,揮舞各種奇異兵器,殺得不可開交。我們並不認識那些神們魔們,但它們誇張的造型與精緻的雕藝讓人嘆為觀止。

牆面是由大塊的四方石頭砌就的,嚴絲合縫,不同石塊上雕刻的花紋吻合對接,渾然天成,不仔細看,根本察覺不到有縫隙。這些精美的浮雕,到底是在石頭上雕好了再砌的,還是砌好了石頭再雕的呢?不得而知。


穿過時空隧道般的拱形迴廊,你來到東門。吳哥窟坐東面西,東門也叫大象門,是專供國王與他的大臣進出的地方,他們乘大象而來,直接從大象背部下到台基上。


幾個時尚女孩穿長裙、戴禮帽與這座古老的建築拍照,看到這裡,我們彷彿才從時光軌跡中穿回,古老與現代時尚結合在一起,雖然有點格格不入,但依然讓人賞心悅目。


吳哥之美令人沉醉,初到暹粒的遊人,大都感到驚喜或震撼。


這種感覺來自哪裡?我揣度,可能是來自視野里那種乾乾淨淨的獨特景觀:遼闊的沃野上,錯落有致地聳峙著一組組棕褐色遺址,遺址之間的環境單一,都是平坦的草原和茂密的森林,棕褐與碧綠兩色相間,漂亮得像構成主義畫風的作品。


其實,稍加思索便可明白,在社會等級森嚴的古高棉,民用住宅均是草木結廬,只有寺廟王宮的修築,才能使用昂貴的石材。


導遊介紹說,這些砂岩石料,是從百里之外的遠山開採,用一隊隊大象長途馱運來的。


五百年歲月流逝,風吹雨淋間草木糟朽,大片大片簡陋的民居,早已化作泥土,消失得無影無蹤,連地表上的痕迹都沒留下,唯有這些磚石壘築的神祇住宅與皇族宮殿,至今仍聳立在廣袤的原野之間,經受住了時間之流的沖刷。

穿行在吳哥窟,我們的心始終在雄偉與簡樸,不朽與腐爛,美麗與殘酷,燦爛與艱辛中糾結。吳哥的美,是震撼人心的美,也是一種凄婉的美!


明明是雄踞東南亞的一方霸主,歷史卻被倒塌的城牆割裂成了"殘垣斷壁";明明是創造了建築史上無與倫比的輝煌,卻被荒蕪的廢墟、肆無忌憚的樹根掩蓋在了一片莽莽的雨林之中;明明有著五百多年精彩絕倫的吳哥文明,展現在世人面前的卻是傷痕纍纍的殘軀……。

柬埔寨王國從輝煌的吳哥時代走來,歷經了太多的苦難,只是近十幾年來才獲得了真正意義上的和平。

柬埔寨是貧窮的,但當你看到遍布街頭的人們雖然過著艱苦的生活,卻依然充滿"高棉的微笑"時,你會感到一個充滿活力和幸福的柬埔寨就在眼前!
讓我們衷心地祝福這個苦難深重的國家吧!


遊覽完吳哥窟,導遊免費送我們一張合影照片,大家背對著世界古迹——吳哥窟,在護城河岸邊留下這張珍貴的歷史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