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公安「特大馬來西亞跨境電信詐騙案」偵破紀實

這是一次跨越國界的行動——中國、馬來西亞兩國警方,聯劍出擊,成功打擊電信詐騙。

這是一場碩果累累的戰役——珠海公安短短40天破獲電信詐騙案件100餘起,涉案金額高達1000餘萬元人民幣,戰果輝煌。創造了廣東省偵破跨國電信網路詐騙案件的速度之最。

這是一個意義重大的經驗——成功將犯罪團伙押解回大陸,極大震懾了跨境犯罪分子,為今後打擊跨境電信詐騙提供了寶貴經驗。

4月30日晚8時許,廣州白雲機場。97名電信詐騙犯罪嫌疑人(大陸65人,台灣32人)乘坐中國民航包機被我公安機關從馬來西亞押解回國,宣告涉及國內20餘個省區市的100餘起特大跨境電信詐騙案成功告破。

當機身印著南方航空的波音777飛機在停機坪上終於停穩後,坐在飛機靠窗位置的珠海市公安局黨委委員、副局長趙開元此時懷揣已久的心頭大石總算落地……幾分鐘前,就在飛機還在滑行的時候,這位此次押解任務的指揮官望著窗外的瓢潑大雨,心裡不由一揪,生怕大雨給此次的押解任務帶來什麼意外、閃失,此時他發現,窗外的雨一直下。

老天有眼!等趙開元步出機艙,雨幾乎停了。已經兩天兩夜沒有合眼的趙開元無暇享受勝利的喜悅,馬不停蹄指揮著執行任務的特警們迅速將這97名嫌犯分別押解上10台大巴,奔往160公里之外的珠海。回家。

緊急集結 跨境出擊

時間追溯至3月23日。正在偵辦另外一宗大案的珠海刑警支隊副支隊長任雪峰當晚接到命令:25日飛赴馬來西亞執行「颶風3號」收網行動。

這一次的異國任務,是公安部統一部署展開的一次跨境打擊電信詐騙犯罪的聯合行動,重點剷除架設在馬來西亞的電信詐騙窩點,代號「颶風3號」,公安部負責統籌指揮,廣東省公安廳及珠海市公安局抽調精幹警力成立專案組,由珠海市公安局負責立案偵辦。

按照國際慣例,中國警察組成的專案組在馬來西亞沒有執法權,不能直接開展抓捕、取證等工作。這意味著即使專案組掌握了翔實的情報證據,也必須依靠當地警方的配合開展工作。

此前的3月21日,工作組已經將公安部設在珠海的打擊網路電信新型犯罪珠海研判中心獲取的犯罪線索通報給了馬來西亞警方。

這次跟以往有所不同。在我大使館警務聯絡官的大力協調支持下,工作組與馬來西亞警方無縫對接,節省了辦案時間,提升了辦案效率。

22日凌晨四五點,市公安局黨委委員、副局長陳智率員飛赴吉隆坡,僅睡了兩個小時他們便馬不停蹄趕往馬來西亞警局進行聯絡,進一步核准情報。

與中國公安部門一般是獨門獨院的格局不同,馬來西亞警察局是租用一棟商業大廈里的幾層樓辦公的,要出入馬來西亞警局意味著中國公安行蹤隨時暴露在這棟商業大廈的其他租客眼中。為了避免在這個華人眾多的城市泄露辦案機密,陳智和同行的珠海民警均身著當地居民日常所穿的普通便服出入其間,壓低聲音、行動低調。

為了確保成功,行動當然是越快越好,而這直接取決於馬來西亞警方的辦事速率。24日下午,為了加快辦事進度,陳智和工作組在馬來西亞警方行動處副處長辦公室一直坐等。作為收網行動現場指揮官之一的陳智此時的內心充滿了擔憂,擔心會不會走漏風聲?會不會無功而返?人能否抓到,能否成功帶回?怕走漏風聲打草驚蛇,同時也擔心行動效果……儘管內心焦灼,陳智外表神情卻非常平靜沉穩。

經過兩天蹲守馬來西亞警局,連續奮戰,將現場資料發回珠海核對,24日,陳智一行成功核准了情報,決定於25日對犯罪團伙展開出其不意的打擊,與馬來西亞警方合作,對位於馬來西亞吉隆坡、雪蘭莪、森美蘭、柔佛、檳城等5個城市的5個電信詐騙犯罪窩點開展統一收網行動。

這邊廂行動迫在眉睫,那邊廂,任雪峰卻為快遞員延誤了第一批警力的簽證而焦心。「當時,第一批五名警員已經出發,集結在白雲機場準備出發呢,由於快遞的延誤,未能在一點半馬來西亞領事館關門前將材料送達,我都不敢告訴他們簽證都還沒辦下來。」任雪峰說,當時雖然有關「馬來西亞落地簽」的消息已經在網上傳開,但實際上尚無一例實操。

不得已,辦理簽證的辦事人員臨時敲開馬來西亞領事館大門懇請:「這批人是去馬來西亞協助當地警方偵查重大案件的,機票都買好了,行程耽擱不起啊。」聽聞於此,馬來西亞領事館人員破例為珠海民警辦理了有效期14天的落地電子簽證,這批民警最終得以搭乘25日早上8點多的飛機飛赴吉隆坡。

收網「搗巢」 端5窩點

3月25日,收網行動全面鋪開。當天,中馬警方聯手攻破位於森美蘭、吉隆坡、雪蘭莪、柔佛、檳城的5個電信詐騙窩點。

窩點往往都是獨棟別墅,為了隔音和掩人耳目,大都用被子或海綿將門窗封得嚴嚴實實,房間里挨挨擠擠設有多架高低床作為騙子們的寢室。一般情況下,他們不能隨意出門,吃住全在別墅內,生活用品有專人採購。

就在警方攻破這些窩點時,仍有電話在打進來,一些電腦旁貼著來自北京、上海等地的信息。經事後查證,這些都是已經上鉤的「魚」。

在「話務員」的工作台上放著詐騙「劇本」。「話務員」在本子上記錄著各地被騙人員的姓名、電話等。令人大開眼界的是,這些「劇本」不僅編造的詐騙理由非常詳盡,甚至還有的「問答手冊」,集納了幾十個電信詐騙中被害人將信將疑時最可能提出質疑的問題和回答方式。

比如,被騙者如果質疑來電號碼為何是外國電話時,騙子的回答方式是「您接到的是電腦發出的語音系統通知,顯示的是我們終端電腦的流水編號而不是電話號碼」。又如,如果有人要自己打114查詢公安電話,騙子會說:「公安同志看到群眾自己來電未必會優先處理,我們轉接是中國電信法務部門做擔保,公安會優先處理。」

現場辦公桌上還擺放著一種計算器大小的模擬鍵盤,正是通過敲擊鍵盤的聲音,模擬「轉接公安電話」的聲音來增加迷惑性。

現場一塊白板上,寫著「凱」、「虎」、「力」這樣的代號,均是在窩點負責接電話的「二線騙子」,他們的「業績」以畫「正」字的形式顯示「業務量」距離目標還有多遠的距離。

跨境辦案困難重重。這次的難度除了體現在珠海辦案民警趕赴異國他鄉行動,人生地不熟,語言不通,時間緊迫,需要在截然不同的工作方式、生活習慣甚至天氣特點中迅速完成任務,往往還要在直線距離相距800公里的兩個窩點之間來回奔波辦案。

而柔佛、檳城這兩地窩點的收網行動還因為當地警察日活動而延遲了七八個小時,由於要等當地警察參加完當天的慶祝活動,才能集結警力採取行動,專案組民警的耐心經受了很大的考驗。

「我一直等到半夜12點,馬來西亞警方還沒有行動的跡象,我以為沒有希望了,便打道回府往吉隆坡趕,結果在回程途中接到電話,行動即將開始,我又趕緊折返回去參與行動。」珠海民警鄧志成表示,領導對他們的要求是「無論有多大的困難都要無條件想辦法儘力解決,只要結果不問過程」。任雪峰則表示,這次行動對專案組民警個人能力是一次難度極高的挑戰,「令我欣慰的是,他們個個都經受住了這一嚴苛的考驗」。

上圖為珠海刑警支隊副支隊長任雪峰正在與馬來西亞警務官員溝通協作。

押解回國 完美「收官」

收網行動結束後,並不意味著萬事大吉,艱巨的任務接踵而至。

由於簽證等因素,專案組民警需要分批前往執行任務,並陸續返回。收網行動結束之後,大部分珠海民警撤回珠海,僅留任雪峰帶著幾個精兵強將駐守吉隆坡,協調處理如何將嫌犯押解回國。而這些嫌犯暫時關押在馬來西亞移民局等候處理。

「如何將這批犯罪嫌疑人遣返回國,這裡面牽涉的層面很多,我們一方面需要不停與馬來西亞警方磋商,另一方面還要天天跑移民局、外交部門、飛機場,時間緊任務重,急也急不來。」任雪峰告訴記者,這主要依靠我大使館以及中方駐馬警務聯絡官從中溝通協調處理,由於馬來西亞工作方式與中國完全不同,需要專案組民警調整工作節奏予以配合,「比如這些機構一到休息日絕不會加班,所以我們要加大工作力度,趕在工作日盡量取得階段性進展與成果」。

當終於歷經艱辛努力,與馬方達成遣返共識後,任雪峰與工作組同志們又沒日沒夜地連續奮戰多日,與當地移民局、外交部開會確定遣返細節和流程。「幾點鐘把嫌犯集中在什麼地方?如何把他們帶到機場?太多細節需要事先做好預案。」為此,前方工作組警員均一一進行了細緻地溝通與準備。

任雪峰坦言,為了確保安全、順利將嫌犯遣返回國,前方工作組壓力十分巨大,「97個人的身份證件錯一個英文字母就都走不成,所以,光是反覆核對97名嫌疑人的姓名和護照上的英文拼音就不下100次。」

而珠海大後方此時也為確保押解工作的順利完成進行著精心的準備。「為了確保整個押解過程的順利完成,我們配備了充足的警力,既要確保飛行途中的安全,也要保證從廣州押回珠海的絕對安全。」刑警支隊副支隊長王放達告訴記者,根據2:1的比例,珠海配備了210多名警力進行押解工作,相當於每兩個民警押解一個嫌犯。負責押解的民警在出發前都進行了專門的培訓,同時還對頭套等押解物品進行了充分的準備。

4月30日這個激動人心的遣返日終於如期而至。當天上午9點鐘,珠海的210多名押解警力登上南方航空的波音777包機飛赴吉隆坡遣返嫌犯。

馬來西亞機場提供了獨立的機場樓作為交接點。整個交接歷時兩個多小時,登機全過程用時40多分鐘。

下午4點,飛機準時起飛,朝著祖國的南方振翅高飛。當晚8時許,飛機穩穩地降落在廣州白雲機場,隨後,從機上下來的97名嫌犯被押解上10輛大巴押往珠海。

5月1日凌晨,當97名嫌犯最終被順利押回珠海,押解行動完美「收官」,然而對於疲憊的專案組來說,「這遠沒有結束。」相關嫌犯被分別關押於珠海各個看守所,整個案件的審查工作才剛剛拉開帷幕,前方還有新的任務等待著凱旋而歸的民警英雄。

新聞背景

為維護人民群眾財產安全和合法權益,今年3月至5月,廣東省公安廳組織珠海市公安機關赴馬來西亞開展打擊跨國電信網路詐騙犯罪行動(「颶風3號」專案)。在公安部的組織指揮和馬來西亞警方的協助配合下,部、省、市三級公安機關整體作戰,前後方工作組緊密協作,用時4天速破「颶風3號」專案,抓獲117名犯罪嫌疑人(其中大陸65名、台灣52名)。並將包括32名中國台灣籍嫌疑人在內的97名電信詐騙犯罪嫌疑人成功押解回國。

警方表示,「颶風3號」專案的成功偵破,創造了廣東省偵破跨國電信網路詐騙案件的速度之最,標誌著在公安部的指導下,廣東省公安機關打擊跨國電信網路詐騙犯罪專業化程度及跨國(境)警務合作水平達到新的高度。

窩點直擊

門窗緊閉裝了攝像頭,電費飆升清潔工不敢進…… 「原來我把別墅租給了一群騙子」

記者4月初跟隨專案組民警前往馬來西亞,直擊辦案過程,並現場走訪了吉隆坡窩點。這是一棟樓高三層的獨棟別墅,位於馬來西亞人聚居的半山,載我們上山的出租司機熊師傅告訴記者,這別墅在當地屬於中高檔住宅。

來到別墅門前,記者留意到,在別墅大門正面的屋頂安裝有三個攝像頭,「別看這別墅外表看著豪華、高大上,犯罪分子在裡面住得可不舒服了。」帶領記者前往犯罪窩點現場的任雪峰告訴記者,裡面房間被改造成了「話務員」宿舍,整個別墅內的上下鋪擠得滿滿的,空氣都不流通。

陳智則表示,他去的窩點也是一棟別墅,除了房間擺滿高低床,大廳成了騙子日常行騙的辦公場所,他在現場看到三個不同的模擬場景:有扮成銀行打電話的,有扮成警方打電話的,還有扮成檢察官打電話的,「這些情景設置得非常逼真,騙子在模仿110時真的就在旁邊放了很多對講機,連背景音都模擬得幾可亂真。」

恰逢該屋房東也在。房東是一名台灣人。他告訴記者,這是一棟面積約6000多平方尺的別墅,共有6間卧室,當時以月租1.2萬馬幣租給了自己的「老鄉」,房東表示,這套別墅平時也就家裡人來時住住,「房子平時閑置,這些人給的租金超出市價很多,我當然樂意出租了。」

該小區保安隊長起初並未留意有什麼異樣,「很少看到這房子里有人出來,除了一個老漢天天會出來買菜。」房東說,還是他請來清潔泳池的清潔工告訴他:「房子窗戶全被封住了,看不見裡面,房子還裝上了攝像頭,我不敢進去。」房東告訴記者,他後來一查家裡的電費也發現不太對勁兒,「兩星期就用了1800馬幣的電費,而正常情況用七八百馬幣就夠的啦。」

直到後來警方突襲採取收網行動,房東這才得知,自己把房子租給了一幫騙子。

--轉載自:珠海特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