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與烏克蘭使得俄羅斯軍工停滯:俄羅斯需要中國製造

據外媒報道,由於與烏克蘭關係衝突,加之西方對俄的武器禁運,目前俄羅斯國防工業已經出現了嚴重問題,眾多項目由於缺少進口的關鍵零部件不得不陷入停滯狀態。  

    蘇聯時代,莫斯科把大量軍工企業分布在烏克蘭;即使在蘇聯解體之後,烏克蘭境內的軍工企業仍然與俄羅斯軍工企業繼續了長期的合作關係。不過,自從去年烏俄關係因基輔政局劇變,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以及莫斯科支持烏東分離主義武裝之後,烏克蘭軍工企業與俄企的合作關係便戛然而止。

    2014年6月,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就曾正式頒布總統令,要求國內一切企業終止與俄羅斯企業的合作關係。在諸多原有烏俄合作項目中,俄羅斯現役大量安東諾夫系列大型運輸機的設計局就設在烏克蘭。軍工禁運導致新型安-70運輸機的交付被凍結,而俄羅斯企業製造的安-140也被迫停產。 

    此外由於在蘇聯時代,烏克蘭是重要的火箭工業基地,生產大量火箭與導彈的零配件,由於烏克蘭不再向俄羅斯提供相關零部件,俄羅斯用於發射軍用衛星的「轟鳴」運載火箭也因無法得到原本來自烏克蘭的零部件而於2月停止發射。除空軍之外,俄羅斯海軍項目也受到打擊。原本計劃開始測試的最新遠洋護衛艦22350型就因無法得到烏克蘭設計生產的渦輪發動機而暫時擱置。 

    前蘇聯時代分散在各個加盟共和國的軍工企業各有特長,並且在1991年蘇聯解體後長期未能真正被俄羅斯全面回收整合。另外,俄羅斯軍工在過去二三十年里也已經形成了對西方國家生產的電子零部件——特別是軍品電腦零部件的依賴。

    雖然解體以後,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大部分遺產,但是再怎麼說,也不是完備的工業體系,加之超過二十年的去工業化,今天的俄羅斯事實上已經沒有什麼強大的工業能力了,唯一的亮點就是軍工行業,也是在吃蘇聯的老本,欠缺的部分必須需要進口零配件,而這些零配件大多來自烏克蘭這樣的前加盟共和國和歐美。今天的俄羅斯,已經淪為一個擁有核武器,卻依靠出口能源與原材料的國家,相比強大的蘇聯帝國,莫名的諷刺。

    面對制裁,俄羅斯政府必須採取措施,來填補歐美與烏克蘭帶來的空缺,就目前來看,唯一能夠填補這個空缺的國家,在政治上與技術上的選擇只能是中國。事實上,在此前,中國就已經在向俄羅斯出口大量工業品,包括高等級軍用光學玻璃,而中國每年向俄羅斯出口的汽車發動機早已經超過了六位數。

    就目前中俄軍工來看,俄羅斯雖然具有濃厚的技術積累,在很多領域仍然具有優勢地位,但是,從長遠來看,由於國力不繼,缺乏對軍工行業的持續投入,尤其是來自俄軍的訂單,俄軍軍工行業依舊在不斷地退化。在這種情況下,中國這個工業大國越發顯得重要,目前只是進口來自中國的零部件,但很明顯,不久的話,很可能在俄軍序列中會出現完整的中國製造。儘管擁有高傲的民族自尊心,但是現實逼迫俄羅斯不得不接受來自中國的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