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擾敵」初見成效,「台軍」犯了大忌,戰機將不再升空攔截

近期從新聞上看,解放軍軍機至少進行了兩次大規模巡航台海西南空域的行動。一次是在26日,台灣地區防務部門發布消息稱當天解放軍共有20架次軍機進入台西南空域巡航,此次巡航出動軍機的規模創下了2021年的全新紀錄。

另一次是29日,台防務部門再次發布了關於10架次解放軍軍機進入台西南空域的動態。對於解放軍軍機在台海的常態化巡航,台灣媒體稱已經形成「繞台」、「包台」之勢。這邊是我軍軍機頻繁進出台海西南空域,那邊是台軍軍機不停地墜機出事。2年內共發生5起空難事故,造成6架軍機損毀、12人死亡、2人失蹤。自去年9月份以來更是造成了3起空難,造成4架軍機損毀、2人死亡、2人失蹤,台空軍這樣優秀的成績差點就成了這段時間的摔飛機世界冠軍。面對我軍為捍衛國家統一,震懾台獨勢力而進行的巡航活動,台軍可以說是疲於應付,壓力山大。

據路透社29日報道,台當局一名高級官員周一表示,台空軍不再在解放軍軍機進入台灣周邊空域時緊急出動,而是改用陸基防空導彈進行跟蹤監視,以幫助節省資源,避免落入對方的消耗戰。對於台當局這樣的表態,媒體的反應是台軍飛不動了,只能用防空導彈的雷達來應付,以顯示其還是具有一定的防空能力。

台軍飛不動了應該是事實,以目前台灣空軍的實力,再這麼飛下去,用不了多長時間絕大部分戰鬥機都得報廢。F5戰鬥機已服役40多年,F16也已服役30年,同樣服役了30多年的幻影2000-5甚至還出現過缺乏零配件而停飛的現象。台灣自研的IDF戰機也是上個世紀90年代生產的,雖然並不缺少更換的零件,但是這款事故頻出的戰機被台軍自嘲為「I DON』T FLY」。

讓台灣空軍這些老爺機去對陣解放軍數量眾多的新銳戰機,不僅力不從心,而且心存膽怯,壓力之下,就更容易出現摔機事故。所以大家看到,台軍2架F-5E戰鬥機3月22日相撞失事後,台灣空軍飛機全線停飛。在沒有飛機可用的情況下,當然只能用導彈的雷達來應付。但用防空導彈的雷達來監視戰鬥機,卻是兵家大忌。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平時如果開啟防空導彈的雷達來監視對方抵近巡航的戰機,那麼很容易被對方劫獲雷達信息,從而到了戰時使自己的防空導彈的雷達系統成為對方的活靶子。特別是解放軍參加台海巡航的戰機中每次都會有用於電子情報搜集的電子戰飛機,台軍這樣做豈不是將解放軍需要的情報給雙手奉送嗎,是變相的促進祖國統一的愛國行動。特別是台軍的「天弓」系列防空導彈系統使用的「長白」相控陣雷達,基本上只能在固定陣地部署,只要在解放軍軍機戰巡台海期間開機,不僅會泄露自己的電子參數信息,連防空導彈的發射陣位也暴露無遺。

有的網民朋友可能會說,那麼台軍改用可移動部署的防空導彈的雷達不就行了嗎,台軍的確有一些可移動部署的防空導彈,相對先進一點的就是台灣台軍將自產的 " 復仇者防空系統 "的" 蜂眼雷達 " 。這種雷達雖然安裝在卡車上,可以實施機動部署,但是作為一款只具備點防空能力的防空導彈的雷達,只能探測到40公里以內的低空目標,面對解放軍的戰巡雄鷹,依舊是「看不到,鎖不了,攔不住」。所以綜合來看,台軍面對解放軍台海戰巡的大規模機群,只能是望機興嘆。如此折騰還不如認清大勢,早日回到祖國的環抱,兩岸兒女共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榮耀,多好!今天的話題就講到這裡,喜歡的話請多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