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大師孫光榮:後疫情時代的全球健康對策「五重」建議

6月10日,在中國醫藥物資協會主辦的以「國際視野下的後疫情時代全球健康」為主題「中西對話」活動上,國醫大師、中國中醫科學院學部委員孫光榮表示,新冠疫情的全球爆發,是大自然對人類生存與健康最嚴重的一次考驗。

從醫藥衛生的角度提出關於國際視野下後疫情時代的全球健康的對策,提出「五重」建議:

第一,重科學普及,堅持宣導中醫藥治未病的學術思想,大力開展全球合作的中西醫健康科學的普及教育活動,使廣大人民群眾深刻的認識到「正氣存內、斜不可干」,認識到提高自身免疫力的第一要素,大幅度提高廣大民眾自我防控疫情,增強體質,保持健康的認識和能力,自覺提高防控意識,改變不良習俗和生活習慣,適應疫情長期的防控需求,使人民群眾認識到任何疫情的爆發流行是人類必須共同應對的難題,必須屏除政治偏見、必須清除種族歧視、必須消除恐懼心理、必須實事求是,必須共同科學面對。

第二,重學科融合,堅持中西醫並重,特別需要重視的是中西醫醫學和生物、物理、大數據等現代科技信息的跨界融合,大力開展全球中西醫和現代科技的合作,針對防控疫情,保護健康,研發出中西醫新的健康產品,以及在就醫、飲食、食品、副食和兒童玩具以及研製和推廣,改進後疫情時代的社會和國際健康合作的交流方式。

第三,重傳承創新,通過科學驗證,辨別信息的真假,全球合作研究抗擊新冠疫情的各國的經驗,特別是具有確切療效的中醫藥所做的突出貢獻,取得「取其精華,用以傳承」,在守正的基礎上融合創新,研發出防控疫情的方葯,特別是注重預防用藥,同時推廣用於適應症和後遺症的針灸、推拿、敷帖、管術等有效而毒副作用小的外治法。

第四,重心神調製,我們深刻認知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發與流行,導致了健康人群和患者人群的廣泛的心神修養,一方面導致了疫情的混亂惶恐和社會的煩躁不安,另外一方面造成了患者的憂慮與抑鬱,「心神安則百節強」,必須全球合作疏導社會疫情和調節患者的心神,可以通過藥物開導、激勵、娛樂等方式,開展後疫情時代全球心理健康的防治。

第五,重環境凈化,從中醫學天人合一的理論我們就能深刻認知自然環境對疫情防控具有的意義。一方面要對綠水青山加強保護和建設,另外一方面要大力降解防控新冠疫情留下的醫藥殘留,特別是全球數億萬計的口罩以及漂流在海洋、河流、湖泊中的廢棄診療物資,即使是深埋也難以在短期內降解,可否設想全球合作是否將疫情的殘留物、廢棄物投放到活火山的熔岩中。(張夢凡)

來源: 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