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2024年地區負責人大選,國民黨已經明顯落敗人後。
台灣幾次民調顯示,國民党參選人侯友宜一直墊底,如果照這樣趨勢發展,國民黨未選已敗。
徵召侯友宜作為國民党參選人侯友宜,開始就不被人看好,真有蜀中無大將的感覺。
侯友宜現在處境確實尷尬,實際上「平時不燒香,急時抱佛腳」的報應。
想當初,在韓國瑜急需救援的時候,侯友宜袖手旁觀,侯友宜拒接韓國瑜新北市競選主委,言談間對韓語帶輕蔑,這一切怎不讓韓國瑜和韓粉們不冷暖自知?
最近在國民黨大佬聚會的時候,侯友宜婉轉進行了「自我批評」,侯友宜致辭表示,上次戰役讓韓國瑜身心俱疲,「當時韓國瑜想要力竭贏回來,但我們沒有做到,所以一定要記取教訓」。
病來如山倒,病走如抽絲,隔閡化解起來更難。
台灣地區2024領導人選舉越來越近,著急的國民黨基層,開始呼籲「換候」,一些基層推薦韓國瑜的呼聲日漸高漲。
侯友宜和韓國瑜相比,無論是在政治素質還是個人魅力上,都 不在一個段位上。
韓國瑜敢於發言,敢打敢拼,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姿態,而侯友宜則總是在設置自我安全區,顯得過於平穩。
鄭麗文點名希望高雄前市長韓國瑜出來參選台灣地區負責人。她語重心長地指出,從侯友宜被徵召以來的表現,顯示他未作好準備,「現在不換侯才是危機,國民黨的人不要逃避責任,不要把所有重擔丟給侯一個人去擔」。
韓國瑜參選,對國民黨來說是一種「不得已的賭局」:韓國瑜參選可能失敗,韓國瑜不參選,鐵定失敗。這時候,國民黨賭一把,也許機會就在面前。
台灣民調顯示,有六成民眾希望下架民進黨,這是國民黨選舉的最大「利好」,然而,國民黨自己「家事」不能擺平,不能推出大家看好的參選人,等於白白貽誤戰機。
國民黨其實人才不少,唯獨國民黨精於算計的人太多,顧全大局的人太少,這樣才造成不斷有國民黨自相踩踏的事件發生,讓民進黨屢屢佔了便宜。
相比之下,國民黨黨內,韓國瑜還是選舉人才,他的選舉魅力還是無人能敵,如果韓國瑜出馬,憑藉他「呼風喚雨」的本事,真有可能把不可能變成可能,從這一點來說,國民黨值得一賭。
不過,台灣2020年「大選」的時候,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以552萬票大敗給了對手蔡英文817萬票。這對韓國瑜來說,也是一場痛徹心扉的失敗,他有沒有勇氣再站起來,對韓國瑜來說也是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