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熱緬語發音「對籠斗貴」,雨季以來,很多人都是談「對籠斗貴」色變,不少地區都出現一個家庭全部染病的現象!每年4月份開始,國家就啟動全國性的滅蚊工作,來對抗「斗貴」的橫行。儘管如此,今年的「斗貴」還是發現了數千例確診。
【緬甸中文網訊】衛生與體育部發布消息稱,2020年1月至6月26日,我國累計發現2862例登革熱患者,其中的20例已經死亡。
發現登革熱病例最多的是實皆省羌烏鎮,共發現97例,死亡2例。其次是孟邦榜鎮,發現84例,死亡2例。在仰光地區,發現病例最多的是坦德賓鎮,累計有38例,死亡2例。
登革熱防治宣傳工作負責人丹奈索醫生稱,緬甸已經進入雨季,各個部門已經連續開展登革熱防治宣傳工作。登革熱由伊蚊攜帶傳播,因此,最好的防治方法就是滅蚊。在自家有積水的地方滅蚊是最好的。
登革熱是東南亞常見的熱帶疾病,一般雨季為高發期,在緬同胞需提高警惕,做好防蚊滅蚊措施,避免感染登革熱。
登革熱到底可怕在哪裡?在於你再也得不起登革熱了!我們經常說「事不過三」,這登革熱可不給你三次機會。第二次,你就自求多福吧。真的叫做「下不為例,如有再犯,拿命來換」。
▲登革熱導致的出血(資料圖片)
登革熱患者感嘆:一個大活人還抵不過一隻蚊子!
高燒不退、渾身乏力……大其力醫院一名登革熱患者躺在病床上已有半個多月。2020年6月26日傍晚,他突然發熱,還感到一陣陣骨痛,住院後確診患上登革熱。躺在病床上的他不禁感嘆「一個大活人還抵不過一隻蚊子!」
在緬甸,登革熱又被稱為「骨痛熱」「斷骨熱」。顧名思義,登革熱患者會感到肌肉和骨關節等部位的劇烈酸痛。
通常,登革熱患者初期癥狀是發燒,看起來更像普通感冒,而且有一定的潛伏期,難以早期診斷,甚至少數感染者在初期根本沒有任何癥狀。
「驗血很重要,只有通過驗血才能確定血小板是否降低。」一名醫生表示,「在染病後第二天至第七天,病毒通常都會出現在血液里。如果檢驗抗體,則需要五天後才能發現抗體是否存在。」
登革熱康復者:不僅留下了後遺症,還留下了心理陰影
有人正在遭受登革熱的折磨,而有的人則剛從登革熱病情中「死裡逃生」。大其力一名剛剛恢復的患者表示,不僅留下視力衰弱、肌肉萎縮、記憶力衰退等登革熱後遺症,還留下揮之不去的心理恐懼。
「每次聽見蚊子的嗡嗡叫聲,或者看見飛蟲,我的神經都會緊張。」他說,那是「奪命的叮咬」。
大病初癒的他一度很欣慰,也曾像多數登革熱的康復患者一樣,認為身體已有免疫抗體,不會再次受到登革熱的侵擾。但主治醫生很快「潑來涼水」:登革熱病毒至少有四種,這次感染病毒A,康復者會對其產生抗體,但還可能感染病毒B或C或D。
小小蚊子大隱患,民間出現不少「偏方」和「巫術」
在現代醫學的「沙漠地帶」,難免滋生出謠言和巫術。在部分國家,一些巫醫開始宣稱具有超自然能力,可以使用古法來配製各種神奇藥物,再配以稀奇古怪的咒語,就能治療登革熱。
民間偏方也開始廣受追捧:一類是木瓜葉、薄荷葉、落地生根和水蜈蚣等「神奇的葉子」;一類是螃蟹湯、田雞苦瓜湯、紅毛榴槤排骨湯等「動物湯類」。
當然,一些不良商人則趁機牟利,宣稱推出的「草藥商品」能夠預防和治癒登革熱、寨卡病毒和基孔肯亞病等三大「蚊症」,甚至有一些人打著中醫中藥的旗號招搖撞騙。
事實上,迄今只有木瓜葉汁被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衛生部門或醫生認可,適量服用可促進血小板數量回升,從而有助於康復。
登革熱,預防是關鍵
2019年年初,世衛組織已將登革熱列為2019年全球健康面臨的十大威脅之一。世衛組織估計,全世界40%的人口面臨登革熱的威脅,每年約有3.9億人感染登革熱。
登革熱相關癥狀
突發高熱:一兩天內體溫可升高到39℃~40℃,體溫常持續一周不退。
身體酸痛乏力:感到頭痛、眼眶痛、肌肉關節和骨骼痛,整個人覺得很疲乏。
皮膚髮紅:臉部、頸部、胸部及四肢皮膚髮紅,貌似「酒醉狀」,甚至出現眼結膜充血、淺表淋巴結腫大、牙齦等無端出血。
皮疹:以麻疹樣和出血性皮疹為主,不高出皮膚。
如何預防登革熱?
1、清除蚊蟲孳生地。蚊蟲孳生的地方主要有積水、垃圾堆等地,緬甸每逢下雨,蚊蟲激增,注意清除家中積水,防止蚊蟲孳生。
2、使用滅蚊裝置,在房間等地使用蚊香、電子驅蚊片等方式滅蚊,同時可購買蚊蟲驅避劑,按照說明書的方法噴洒或塗抹。
3、盡量穿淺色長袖長褲,減少暴露,避免蚊蟲叮咬,外出時注意個人防護。
4、家中提倡使用蚊帳、安裝紗窗等物理措施防蚊。
5、多喝椰子水。據本地人傳授經驗,常喝椰子水有助於有效預防登革熱。(此條純屬經驗分享)
6、加強鍛煉。
登革熱如果及時發現,並及時就診,也可治癒,小夥伴們不要過度擔心,日常生活中注意防蚊,如有不適及時就診,我們還是能愉快的在大寨子撒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