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高燒不去醫院不吃藥只喝果汁,幾天後去世!涉事公司回應了

2023年06月19日17:37:10 熱門 1890
女子高燒不去醫院不吃藥只喝果汁,幾天後去世!涉事公司回應了 - 天天要聞

3月2日,蘇偉(化名)的妻子林麗(化名)因為肺部嚴重感染搶救無效死亡。

在這之前,林麗高燒數天,卻始終沒有去醫院看病,也沒有吃任何藥物,而是喝著果汁,吃著產品,任由發燒,「她說,她老師說這是身體在排毒。」蘇偉學的是工科,他就愣是沒想明白,發燒和排毒之間的聯繫到底在哪裡?

林麗喝的果汁、吃的產品都來源於一家有名的直銷企業——如新,她自己也是如新的業務員。

公開資料顯示,如新集團創立於美國,經營個人護理品和營養保健品,是美國五大直銷商之一,2003年進入中國市場,2006年獲得直銷牌照。

女子高燒不去醫院不吃藥只喝果汁,幾天後去世!涉事公司回應了 - 天天要聞

父母、姐姐和姑姑談起林麗的去世,悲痛不已。

「我就應該強行制止她接觸如新」

「其實就是耽誤治療了。」林麗去世前一天,蘇偉還在外地出差,早上和妻子視頻,問她感冒好點沒,「狀態很不好。」

蘇偉一邊勸林麗去醫院,一邊以最快的速度訂機票回家。臨近中午,蘇偉又勸妻子去醫院,這一次林麗沒有拒絕,或者說,她已經沒有力氣拒絕。

「剛開始去的是離家近的小醫院,但醫生不敢治,就直接轉院去了地壇。」蘇偉說,檢查做完後,林麗直接就被送進了ICU,跟著下了病危通知書。

3月2日零時30分,醫生宣布林麗死亡。死亡原因:嚴重肺部感染引發器官衰竭。

妻子去世後的這些天,蘇偉整宿整宿地失眠,「最多睡一個小時。」他一直不能接受已經失去妻子的事實,「如果早知道是這樣的結果,我就應該強行制止她接觸如新。」

蘇偉這麼說是有原因的。一年多以來,林麗每一次感冒發燒,都拒絕吃藥,拒絕去醫院,只是喝果汁,吃產品,然後睡覺,用這種方式來扛過感冒。「我以為她這次感冒也和之前一樣,幾天就會好了。」蘇偉特別後悔,之前的感冒都扛過去了,這一次怎麼就沒扛過去呢?

「感冒發燒不要去醫院,去醫院是在害人」

「(妻子去世)和持續高燒不退,而且耽誤了治療是有關係的。」蘇偉再次強調了「耽誤治療」,他告訴記者,後來他回家,在床頭髮現一袋已經使用過的衛生紙,上面全是血。

蘇偉估計,妻子病時已經開始咳血了。不僅如此,衛生間還有林麗換下來的內褲,上面有黑色的粉末狀的物體,「估計就是吃的膠囊,完全沒有消化。」

卧室的牆邊有一箱如新的g3果汁,就連床頭柜上也擺滿了這種果汁,「生病的這幾天,她連飯都沒吃,就喝果汁了。」

女子高燒不去醫院不吃藥只喝果汁,幾天後去世!涉事公司回應了 - 天天要聞

林麗生病後一直喝的果汁

蘇偉所說的g3果汁,在如新官網上的名稱為g3活能飲品,售價為690元一箱,裡面含10袋120毫升的果汁,平均下來69元一小袋。不過在有的電商平台,該產品一箱售價僅為300餘元。

根據如新官網的介紹,g3活能飲品的主要成份是長在東南亞地區、被當地居民讚譽為「天堂之果」的「木鱉果」,混合枸杞、刺梨和沙棘製成。介紹中還寫道:「本品為日常膳食補充。」

但在林麗的口中,g3果汁簡直無所不能,發燒喝g3果汁,感冒喝g3果汁,無論身體有任何的問題,喝g3果汁就能解決。「我妹經常和我說,感冒發燒不要去醫院,喝果汁,睡覺排毒就行,去醫院是在害人。」林麗的姐姐告訴記者。

把如新當「飯」吃,說去醫院就是害孩子

2015年,林麗生了孩子之後,就一直在家休養。2016年的時候,林麗和朋友出去吃飯,認識了一名如新導師。

一開始,林麗只是偶爾會在蘇偉的面前說說如新有多好,然後就是買些產品自用,對於這些,蘇偉沒有太在意。

但蘇偉不知道的是,林麗一直在努力說服父母和姐姐以及朋友們,和她一起做如新。「她真的相信了,如新的理念是,我有愛的,我是在幫助你。」

在林麗的朋友眼中,她善良、單純、對人特別實在,每一次她約朋友聊如新的時候,都會和對方說,「我希望能幫助你過上更好的生活。」真誠到讓人不忍拒絕。

於是周圍的朋友在林麗的影響下,也開始嘗試接觸如新,「她一直說,生病不要去醫院,喝果汁,吃產品就可以。」

朋友小W說,林麗的朋友圈特別積極向上,幾乎沒有負面情緒的東西,所有的朋友都一直認為她身體健康,工作順利。

2018年,蘇偉發現妻子有些變了,不僅對孩子不管不問,每天回家的時間也越來越晚,「她說要開會,要見客戶,還要培訓。」接著就開始大量往家裡拿如新的產品,「她說,自己都不會用,怎麼和客戶去說。」

女子高燒不去醫院不吃藥只喝果汁,幾天後去世!涉事公司回應了 - 天天要聞

家裡桌上堆滿了如新產品,林麗生前購買了它們,還沒來得及使用。

最離譜的是,林麗已經開始把如新當「飯」吃了,每天早上16粒膠囊,一大一小兩包固體飲料,「她說這是她的早餐。」不僅如此,只要睜眼,就開始大聲放如新的培訓錄音,就連開著車,也要聽一些和養生有關的內容。有一次,林麗告訴小W,「了解這些知識,才能和客戶更好地溝通。」

蘇偉和妻子談過好幾次,但每一次都不歡而散。一次他和林麗一起帶著孩子參加如新的活動,當一張桌子上的某老師大談特談如新多好多好的時候,生病不用去醫院吃如新就可以的時候,蘇偉實在忍不住懟了對方几句,「我就覺得如新這麼好,還要醫生幹什麼,要醫院幹什麼?」

但是林麗不這麼認為,在她的認知里,如新、老師已經無所不能了。「有什麼事情她解決不了或者回答不了,她都會說,我去問問老師。」問到後,再把老師的答案轉述出去。

蘇偉說:「孩子生病都攔著不讓去醫院,為這個事情,我、我父母、岳母都和她生過氣,但她還是一意孤行。」蘇偉說,就是以愛孩子的名義不讓去,說去醫院就是害孩子。

最讓蘇偉接受不了的是,2017年4月之後,林麗不讓孩子去打疫苗,「她說她的老師說,疫苗有毒,會毒害孩子的身體。」想起來這些,蘇偉就很難過,「我們都很重視身體,她沒接觸如新之前,生病都要去醫院,該吃藥吃藥,該打針打針,現在她怎麼就不愛護自己的身體了呢?」

2018年底,蘇偉和林麗之間爆發了一場結婚以來最大的衝突,導火索依然是如新。「我當時都找了律師,問了離婚的有關事宜。」蘇偉說,當時是真的想離婚,後來考慮到才3歲的孩子太可憐,才打消了離婚的念頭。

林麗去世後,「導師」們紛紛退群

現在看來,2月26日應該是林麗發燒的第一天。因為她曾在和朋友的聊天提到,那天「去唐山的時候著涼了」。

朋友小Y分析,「她們應該是去送貨。」林麗的朋友圈佐證了這一點,下午她連發兩條朋友圈,一條是正在整理產品,另一條是在感恩。

當天晚上8時50分,林麗又發了一條朋友圈,「終於回到家了,扛了一天的發燒終於可以解決了,每次都是你幫忙,睡覺,明天復活。」這一次的配圖是如新g3果汁。

這並不是林麗第一次在朋友圈說到自己發燒的事情。朋友小M說自己之前曾和林麗說過,「你這一年多,發燒的次數有些多,你去醫院看看吧。」但林麗依然告訴她,發燒是在排毒,她已經感覺自己身上的毒素少多了。

女子高燒不去醫院不吃藥只喝果汁,幾天後去世!涉事公司回應了 - 天天要聞

2月28日與朋友的微信聊天記錄顯示:林麗認為自己這次發燒是一次大排毒的機會,之前就是大量吃產品就好了。

這一次,小M知道林麗發燒的消息時,已經是2月28日。兩人最後的對話顯示,林麗告訴小M,這次發燒比較嚴重,高燒三天,自己在家睡了兩三天了,「又水瀉,看來這次是要大排毒。」

小M勸林麗別總想著排毒,趕緊去醫院。林麗回答說:「以前多喝水大量吃產品就好了,這次燒不退,我狂睡了兩天兩夜。」

「當時我很忙,就讓她注意身體。」小M說,自己想著第二天去看看林麗,結果後來得知她住院了,「去醫院應該就沒問題了。」誰料到,最後卻得知了林麗的死訊。

林麗去世後,她的朋友第一時間就將這個消息發在了林麗為了維護客戶所建的微信群里,「群里也有自稱如新導師的宋子泳。」小Y說,當時朋友們紛紛指責如新「害死」了林麗,但所有的如新導師沒有一個人站出來說句話,哪怕是兩個字——「節哀」。

後來小Y他們發現,宋子泳在第一時間就退了群,隨後其他的導師們也紛紛退群,甚至拉黑了他們,「我們其實也有在用產品,平時和他們也有接觸。」

至今,如新方面對於林麗的去世沒有任何說法,也沒有聯繫過蘇偉、林麗的家人或者她的朋友們,「連一句道歉也沒有。」

幹了四年反而賠了幾十萬

儘管在如新的官網上,如新(中國)承諾所有報酬總額全部來源於直銷員直接銷售如新(中國)產品的所有經營收益,不會允許直銷員以發展其他人員加入團隊的方式獲得銷售業績,不會以其他人員的銷售業績為依據計算和給付直銷員報酬。但實際上,如果想要獲得報酬,必須要拉人。

Z哥2013年開始做如新,4年下來,不但沒掙到錢,反而賠了幾十萬,「當時大會、小會都參加,還去美國考察過。」Z哥說,最初決定做,是因為覺得如新的產品還不錯。

他告訴記者,第一次只要花500元購買產品,就是如新的星級顧客了,享受以後購買產品八折優惠,「還會給你一個卡號,就可以自己買東西了。」

「如果你再分享出去,你當月的業績達到5000元,那你就成為了『新員工』。」Z哥說,這時候就可以有10%-25%的獎金提成。所謂「新員工」,就和各個單位的實習生一樣,還有1-4個月的實習期。

Z哥告訴記者,想要維持實習生的身份,每個月必須完成5000元的業績,如果有一個月不達標,那就會「掉下去」,得重新開始。

女子高燒不去醫院不吃藥只喝果汁,幾天後去世!涉事公司回應了 - 天天要聞

記者手裡有一份如新的內部培訓資料——《你會成功》,在「獲利途徑」這一頁,「實習生」的官方稱謂是見習零售商(DS)。

「每個月業績不少於5000元,累計達到3萬元就可以晉陞為正式零售商(SR)。」Z哥說,如果第一個月的業績就達到了3萬元,那第二個月就可以成為SR了,「還可以簽合同。」

Z哥告訴記者,成為如新的正式員工後,銷售提成就變成了10%-20%,「這就要看能力了,如果你拉了一個人,這個人能力很強,每個月的業績能達到5000元,那麼他能提成10%,你也能提成10%,如果他沒有賣到5000元,那麼他業績就全部歸到你頭上。」

「如果這個人晉陞為SR,那你的級別就相應地變成了業務主任(SE),他的業績總額的5%會提成給你,也就是說他完成1萬元,會給你提500元。」Z哥說,如新的機制是只能分享「六級」,「第七級」開始下面就沒關係了。

他解釋,「如果你在第一級分享了10個人,這10個人各自分享,那麼到了第六級的時候,可能會有600人甚至更多的人,此時所有人的業績,你都可以提成5%。」照這樣計算,如果「六級」有600人,每個人的業績按最低5000元來算,這一項的提成也有15萬元。

Z哥坦言,做如新的時候,壓力很大,因為它會強迫消費,「如果你的下級比你能力強,那如果他完成了業績,而你沒有,那他就和你平級了,所以這就逼著你要完成業績。」

Z哥曾經「掉過級」,那段時間,他焦慮不安,精神狀態非常不好。雖然給了他半年的時間,來讓業績重新達標,但最後他放棄了,「維持不住了。」

律師:典型的傳銷

公開資料顯示,如新在中國的公司,全稱是如新(中國)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

2006年,如新在中國獲得直銷牌照。記者在商務部直銷行業管理網站查詢到的相關信息顯示,如新直銷區域內的分支機構有25個,服務網點225個,直銷產品共計4類125種,直銷培訓員228人。

如新在網站備案的產品以化妝品居多,僅有包括如新華貿牌茶沛膠囊在內的14款保健食品,最早的備案日期為2012年7月。

北京浩東律師事務所律師張曉玲指出,就如新經營模式而言:

一是形成了一定的上下層級架構並具有一定人數,二是參加者均有一定的經濟支出來獲得會員資格,三是發展人員數量是獲得經濟利益的依據,每一個會員再發展下線時是有利益回報的,並且發展的成員越多,其經濟利益越大。

女子高燒不去醫院不吃藥只喝果汁,幾天後去世!涉事公司回應了 - 天天要聞

林麗家屬提供的如新公開資料顯示,層級明晰,形成了典型的「金字塔」結構。張曉玲表示,發展的層級越多,獲得的經濟利益就越大,「就是典型的傳銷。」

北京京師律師事務所張新年律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雖然如新(中國)公司具有直銷牌照,但根據報道中的內容顯示,其產品銷售方式顯然不符合合法的直銷流程。」

如新公司:成立專案小組調查

3月18日下午,如新在官方微信公眾號上發表如下聲明:

針對3月18日《北京青年報》報道的女子感冒不就醫喝果汁離世新聞,我們高度關注。在此,我們首先對逝者表達最沉痛的悼念,對其家屬表達最深切的哀悼!

為了查明事實,我們第一時間成立了以如新中國區總裁牽頭,會同公司7大部門組成的專案小組並立即採取調查措施。目前正在積極與家屬溝通聯繫,積極配合多方了解詳情,同時與北京分公司責任人員緊急溝通,抓緊核實事件的來龍去脈。如確有經銷商存在不當指引或誇大宣傳的行為,公司絕不推卸責任。

生命健康大於一切,關於產品的正確使用和宣稱,我們雖定期培訓我們的銷售人員,但我們仍需對這一事件進行深刻反省,並進一步強化我們的培訓。嚴格遵守法律法規是如新中國經營的底線思維。近段時間直銷行業引發公眾關注,政府機構加大監管力度,我們亦提高企業自律規範、守法經營的意識,只有這樣直銷行業才能朝著更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目前調查措施正在陸續落實中,懇請廣大消費者、媒體和社會各界繼續關注和監督。

此外,提供如新課堂的某微課APP表示,已經成立專案小組對此事涉及的課程內容進行調查,對涉及如新產品宣傳的課程進行下架處理,內容審核部門開展「打假」行動,對平台涉嫌虛假宣傳的內容進行核查、處理。

希望這樣的悲劇不要再發生!

來源:北京青年報(beijingqingnianbao)、新聞夜航(yehang82898289)

編輯:廣州日報全媒體

女子高燒不去醫院不吃藥只喝果汁,幾天後去世!涉事公司回應了 - 天天要聞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