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三星接班人們:英雄主義遠去,實用者生存

2023年05月17日22:33:04 熱門 1865


台積電、三星接班人們:英雄主義遠去,實用者生存 - 天天要聞

劃重點

●2020年開始,晶元戰場陸續交給「二代目」,三星李在鎔、台積電劉德音與魏哲家逐步登台,到2022年接班格局基本確定。

●作為對比,晶元產業「一代目」身上帶有一些共同標籤,比如:基於理想的信念與堅持,以及殺伐決斷的勇氣。

●與創始人相比,接班人們普遍缺少鮮明的個人風格,務實成為這群人更為普遍的選擇,並且要對地緣政治有更多考量。

●晶元寒冬之下,時代在變,人員流動,晶元市場的一些界線也逐漸模糊,三星、英特爾開始搶奪台積電的代工蛋糕。

作者|陳默

編輯|江岳

微信公眾號:首席人物觀(ID:sxrenwuguan)


1958年9月,美國德克薩斯州,德州儀器電氣工程師基爾比手工製作了一塊簡易集成電路

這是一場他心裡也沒底的試驗:使用同一種半導體材料製作電子器件,把它們集中在一塊極小的半導體晶元上並相互連接,形成微型電路。當他興奮地把這個想法告訴同期入職的同事張忠謀,後者不以為然,兩人的上司也覺得這事兒麻煩且不靠譜。

於是,當基爾比堅持在那塊簡易電路板的輸入端接入10伏電壓時,估計沒幾個人知道,現代電子工業就此迎來改變。這被認為是史上第一塊半導體晶元,「輪子之後最重要的發明」。

依靠半導體技術和產業鏈的優勢,美國甚至全球經濟進入了新周期。此後數十年,晶元戰場上硝煙四起,美日、日韓、中美……背後的角逐方不斷變化,沖在一線的晶元公司們——比如以高通英偉達為代表的晶元設計公司、以台積電中芯國際為代表的晶元圓晶代工公司、以英特爾三星為代表的晶元垂直整合公司,也陸續崛起。

某種意義上,晶元戰爭前半場的關鍵詞是理想主義。

至少對於那些奮身投入其中的創始人而言,他們拼盡全力所追尋的,遠遠不只是普通意義上的商業成功,在技術理想或者家國情懷的指引之下,他們甘願自我犧牲,排除萬難。他們被時代選中,最終也創造了新的時代。

當晶元戰爭進入下半場,創始人遠去,接班人上場。從2020年左右開始,晶元大廠換屆陸續進行,戰場上的主角換成了三星的李在鎔、台積電的劉德音與魏哲家、英特爾的基辛格、中芯國際的高永剛。

不過,與創始人相比,他們缺乏足夠鮮明的個人風格——當理想主義不再是晶元戰場的主旋律,務實,也成為「二代目」們更普遍的選擇。

畢竟,寒冬之下,生存優先。


01 二代目登場


時間來到2018年。

6月5日,在最後一次主持完股東會後,年近87歲的台積電創始人、董事長張忠謀表示,相信新的董事會及新的領導人可以順利、成功接班,「台積電的奇蹟絕對沒有停止,奇蹟會一次又一次創造。」

接替他掌管全球最大半導體公司的是劉德音與魏哲家,前者出任董事長,後者出任總裁。

台積電、三星接班人們:英雄主義遠去,實用者生存 - 天天要聞

圖:(左)魏哲家、(中)張忠謀和(右)劉德音

兩人有諸多相似之處:都畢業於美國名校,都在台積電工作多年,從2013年就開始出任共同執行長——這是雙首長制的雛形。張忠謀當時認為接班的火候還不到,在劉德音與魏哲家的性格中,有70%-80%還是工程師成分,他覺得,要到兩人70%-80%是生意人性格時才能接班,「因為他們要為公司賺錢」。

從性格上,劉德音與魏哲家形成互補。台灣地區《經濟日報》曾報道,當張忠謀遇事要精闢見解分析會聽劉德音意見,而舉棋不定時則看魏哲家決策判斷。

劉德音是典型的工程師:內斂穩重、實事求是、敢於擔當。張忠謀曾經評價他的長處,「他是很reflective(深思熟慮)的人。假如你給他足夠的時間,(他的)思想會非常縝密。」

這位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計算機信息博士,曾在美國貝爾實驗室和英特爾工作過,1993年加入台積電。接班前,他在台積電的40nm、28nm 、28nm、16nm工藝等方面貢獻良多,還操刀完成了台積電第一座12英寸晶圓廠。

一位曾與他在中學和大學同窗七年的同學形容,劉德音絕不是同學裡最出名、最聰明、成績最好的那個,卻是最有修養、耐力最夠的那個,習慣細水長流,游泳從來都是千公尺起跳。他也很有擔當,漢微科董事長許金榮曾告訴媒體,「每次他被張董事長(張忠謀)罵了,總是一人承擔下來,從不會推說下面的不對。」

魏哲家則更加明快。他活潑幽默,出現在媒體面前時總是笑嘻嘻的,自稱喜歡《鹿鼎記》里的韋小寶。「魏哲家決策相當明快,這是他的長處。就像幾十年前一個日本首相,有人形容他做決定好像一個機關槍似的快速,啪啪啪。」張忠謀這樣評價。

台積電、三星接班人們:英雄主義遠去,實用者生存 - 天天要聞

當然,魏哲家的執行力也很強。他是耶魯大學電氣工程博士,曾在德州儀器、意法半導體、特許半導體工作,於1998年加入台積電,據稱在保障台積電0.13微米系統單晶元良率方面戰功顯赫。

在媒體公開報道中看出,魏哲家有很強的憂患意識。在看到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吉姆·柯林斯講述成功公司如何走向失敗的《巨人如何衰敗》(《How the Mighty Fall》)一書時,魏哲家表示了自己的忐忑——書中提及,成功企業失敗的第一步,就是CEO「忘了我是誰」。

根據張忠謀的說法,雙首長接班制,是他留給台積電的最後一份禮物。只是幾年之後,會賺錢已經遠遠不夠了。一位曾經就職於台積電的晶元從業者評價:「張忠謀帶領台積電在全球半導體行業中搏殺,實現技術突破,成為領軍企業。而第二代則需要在中美脫鉤的背景下,對地緣政治有更多的考量。」

「劉德音跟魏哲家都有張忠謀的一面,他們加起來,就是一個張忠謀。」在他看來,張忠謀的視野非常全面,除了技術,在宏觀經濟、政治、管理等方面的造詣都很高。此外,張忠謀還喜歡聽巴赫,學過英國文學。當他在2009年因台積電遭遇金融風暴瀕臨虧損復出重任CEO時,就引用了莎士比亞在《亨利五世》中描述戰鬥的詩句:「Once more unto the breach, dear friends.」(再沖啊,朋友們!)

戰鬥的宿命,同樣落在了兩位接班人身上。他們接手的2018年,台積電在7nm量產方面處於行業領先,342億美元的年營收創下歷史新高,但還是不及三星的一半。

得益於存儲行業的繁榮,內存快閃記憶體晶元價格高漲,三星晶元業務在2017年就達到了690億美元的營收,一舉超越英特爾的630億美元,奪走了後者從1992年就一直保持的行業第一位置,此後也長期保持在第一或第二。

當台積電兩位接班人帶著張忠謀的烙印走向一線,他們所追趕的目標三星,也在4年後正式迎來了新的掌門人:李在鎔。

2022年10月,54歲的李在鎔正式成為三星電子會長,諸多信號指向新風氣的到來。比如,員工可以直呼李在鎔的英文名字「JAY」或者「在鎔先生」,李在鎔還多次被拍到自己拖著行李箱出差,這都與傳統的財閥作風相距甚遠。

台積電、三星接班人們:英雄主義遠去,實用者生存 - 天天要聞

圖:2022年10月,三星電子副會長李在鎔正式出任三星電子會長,韓聯社相關報道截圖

《紐約時報》曾報道,在韓國企業界,上級總是以尖刻而且常常頗為暴烈的言辭訓斥員工,「而李在鎔領導下的三星開啟了一場旨在清除這類言辭的運動」。還有一位三星前高管表示,「李在鎔是個好人,根本沒有等級觀念」。

其實,作為三星「太子爺」的李在鎔,早在2014年父親李健熙因急性心肌梗塞倒下後,就開始逐漸執掌三星帝國。這位家中獨子被稱為「銜著金勺子出生」,爺爺是三星集團創始人李秉喆,父親李健熙將三星集團發展成世界頂級企業。從加入三星工作到正式成為接班人,李在鎔花了31年。1991年加入三星電子時,他還是23歲的少爺,2022年拿到三星集團會長頭銜的他,已經年過半百。

只是,半導體晶元帶給三星的榮耀,此時已經逐漸消退。

1970年代,李健熙頂著「半導體會搞垮三星」的質疑,毅然創辦三星半導體——去年大火的以三星為原型的韓劇《財閥家的兒子》中,也設計了相關劇情。半導體業務最終撐起了三星的新故事,它成功打敗了日本競對,DRAM市場行業第一的記錄至今保持了30年,NAND快閃記憶體至今保持了20年。三星,更是成為韓國人離不開的企業。

但這些榮耀已經屬於上一代。如今的半導體晶元業務,更像是拖累。三星集團旗下最大的子公司三星電子,最近發布了2023年一季度財報。曾經貢獻公司80%利潤的半導體部門,疲態盡顯,導致三星電子在該季度的營業利潤同比減少95.8%,跌至14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02 被選中的人


很長時間裡,李在鎔都站在父親的光環後面。

沒辦法,父親李健熙有「天才CEO」之稱。他眼光狠毒,擅長殺伐決斷。投資內存,可以連虧13年;投資液晶面板,可以連虧7年,最終讓三星憑藉自殺式價格與技術成為行業霸主。

三星前僱員、現就職於伯恩斯坦投資公司的馬克·紐曼曾認為,三星集團的秘密,就是對創始家族的信任。儘管他們存在種種缺陷,但在公司內部卻擁有神一般的地位。而傑弗里·凱恩在作品《三星崛起》中,將三星的領導風格描述為軍事化、大男子主義、對錯誤的零容忍度。

然而,過於強勢的父親往往會培養出溫順甚至略顯怯懦的孩子。

李在鎔性格與李健熙截然相反,他儒雅斯文,對父親言聽計從。面目清秀的他出現在鏡頭前面時總是西裝筆挺、文質彬彬。

區別於在孤獨中成長、內向剛強的李健熙,李在鎔精通多門語言,長於社交。他與蘋果兩任掌門人喬布斯和庫克都建立了良好的私人關係,在受邀參加喬布斯的追掉會時他還透露,自己遇到困難時,最先接到了來自喬布斯的電話。

當年在拜訪聯想集團總裁楊元慶時,提前做好功課的李在鎔送給他一瓶該年出產的葡萄酒,讓楊元慶印象深刻。而比爾·蓋茨現在用的Galaxy Z Fold4手機,也是李在鎔在見面時送給他的。在2023年3月的達沃斯論壇全球CEO午餐會上,媒體報道,李在鎔不時開一些大家一起笑的笑話,「營造出愉快的氣氛」。

台積電、三星接班人們:英雄主義遠去,實用者生存 - 天天要聞

如果按照傳統財閥或者商業帝國掌門人的標準,李在鎔似乎有些過於隨和——這位「普通模範生」身上,缺少了父親那種「近乎破壞性創造的偏執狂風格」。

2021年1月,他因為與前任韓國總統朴槿惠與其親信崔順實的政商勾結,獲刑兩年半。在首爾拘留所,他的代號為「1616號」,住一個面積僅6.05平方米的單間,每天只准在戶外活動1小時,無法上網。在失去自由的日子裡,他努力健身,7個月里痩了26斤。首爾拘留所的一位獄警告訴韓國媒體,自己見過不少韓國的財閥大佬,「但是像李在鎔這種無論見到誰都笑著打招呼的,還真的很少見」。即使身處囹圄,李在鎔也被評為「模範囚犯」。

他可能也是韓國公開道歉次數最多的財閥。三星首爾醫院因管理不力造成MERS疫情「二次暴發」時、獨子李智昊以「社會關懷」方式被名牌私立學校錄取引發爭議時,他都出面進行道歉。

2016年12月,韓國國會針對「閨蜜干政門」傳喚韓國九大財閥掌門時,在一眾老人之外,最年輕的李在鎔成為眾矢之的,九成問題都針對他。台灣《商業周刊》報道,當時李在鎔頻頻道歉:「這全是我的錯。」一位反對黨議員指著他罵:「若這是貴公司的面試,你這種表現肯定被淘汰。」

台積電、三星接班人們:英雄主義遠去,實用者生存 - 天天要聞

看起來,韓國最強大的商業帝國,遇到了最溫順的接班人。

還在三星副會長任上時,關於李在鎔領導力不足的質疑就頻頻出現。作為被父親選中的、也是唯一的接班人,他沒有選擇的餘地。但顯然,他並不希望兒子再重複自己的命運。於是,在2020年5月的一場道歉中,他宣布了一個令世人震驚的消息:不會讓自己的子女再做接班人。

就這樣,他終結了三星這個全球最大的家族商業帝國的世襲制。等他結束會長任期,三星將交給職業經理人來管理。

儘管如此,作為三星掌門人的李在鎔,還是盡職盡責,也不乏可圈可點之處。

比如推動三星組織管理的現代化。他在三星集團旗下多家公司分割CEO與董事長職權,允許除CEO以外的董事(包括外部董事)任董事長;解決財閥體制中交叉持股的弊端,比如2018年,三星消防與海事保險公司和三星電機出售了三星物產的全部股權;廢除三星幾十年來的「無工會經營」,成立工會,加強經營的透明度。

在晶元生產方面,2017年,三星電子將晶圓代工業務從系統大規模集成電路(LSI)業務中獨立出來。從2018年開始,三星電子的研發投入開始逐年增加,到2021年時,三星電子的研發費用已經高於英特爾、台積電和中芯國際。

他還赤裸裸地搶起了台積電的蛋糕——後者是圓晶行業的老大。在存儲晶元市場,三星的老大位置相對穩固,但市場波動較大,不如圓晶代工穩定。2019年4月,李在鎔就宣布了一項「半導體願景2030」計劃,要斥資133萬億韓元,到2030年位列全球邏輯晶元行業前列。2年後,這個數字被追加到171萬億韓元。

台積電、三星接班人們:英雄主義遠去,實用者生存 - 天天要聞


03 對手


以接班人為觀察維度的話,晶元戰場的新格局,是在2022年基本確定下來的:劉魏二人在台積電基本站穩,三星李在鎔正式接班,英特爾基辛格開始重振極客文化,中芯國際任命了新任董事長高永崗

至此,創始人基本退隱,二代目與新接班人們成為主角。

2000年成立的中芯國際,原本是家國情懷的展現:創始人張汝京是1970年代就在德州儀器工作的老晶元人,從名字到選址,都透著他對國家晶元事業發展的一腔熱情。從打樁到投片生產,中芯國際只花了13個月,創下行業速度新高。僅僅成立3年,它就成為全球第四大晶元代工廠,在生產工藝上跟台積電叫起了板。

不過,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人事動蕩始終是它無法擺脫的陰影。

因為與台積電的官司敗訴,張汝京在2009年被迫離開,此後,中芯國際陷入兩年的動蕩期。接任CEO王寧國因大股東反對而離開,直到2011年,曾在台積電和華虹NEC任職並參與創立中芯國際的邱慈雲出任CEO,動蕩才暫時告一段落。在這段動蕩期內,中芯國際與台積電的資本開支差距進一步拉大。

2017年,梁孟松趙海軍成為中芯國際的聯合CEO。

梁孟松的到來,曾經極大提振過中芯國際的士氣。他曾是台積電研發處處長,在台積電的多次技術升級中立下汗馬功勞,後來又加盟三星,成為其晶元代工部門的技術長。正是他力主三星電子放棄20nm,直接進入14nm工藝,幫助三星搶到了2015年蘋果iPhone 6S的A9處理器訂單,以及高通大單,讓台積電損失高達10億美元,並引來了後者的知識產權訴訟

台積電、三星接班人們:英雄主義遠去,實用者生存 - 天天要聞

圖:梁孟松

接任CEO後,梁孟松只用了298天就實現了中芯國際的14nm量產,堪稱奇蹟——台積電14nm工藝從研發到量產,花了三年多。

然而,動蕩再起,2020年12月,中芯國際宣布委任前台積電營運長蔣尚義為副董事長。他是1997年加入台積電的研發主管,曾牽頭多個關鍵技術節點的研發。毫不知情的梁孟松表示「十分錯愕與不解」 ,認為自己「不再被尊重與不被信任」,提出辭職。

不過,在中芯國際的挽留之下,梁孟松最後沒有走,一段時間後,蔣尚義離職。後者在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稱:加入中芯國際是個錯誤決定,也是一生中做過最愚蠢的事情之一。

人事動蕩並未停止——2022年3月,中芯國際原董事長周子學辭去董事長、執行董事職務,中芯國際首席財務官高永崗接任。有觀點認為,這與中芯國際的戰略變化有關,在2022年的缺芯大潮之下,中芯國際的業務重點從先進位程研發轉向更加務實的成熟製程擴產,這導致了高管層面的再次變動。

另一家頻繁更換CEO的,是晶元巨頭英特爾。

從2019年到2021年,三任CEO走馬燈一般上任,分別是布萊恩·科再奇、司睿博和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其中布萊恩因桃色緋聞匆忙離職,臨時補位的司睿博是財務出身——這導致英特爾在手機、PC和製程工藝方面都出現問題,比如英特爾在7nm工藝製程方面一直未能取得關鍵性進展,蘋果也在Mac中棄用X86架構的英特爾處理器。

隨後接任CEO的基辛格,曾任英特爾首任CTO。

「他非常聰明、非常有野心並且傲慢自大。」前英特爾高管羅納德·史密斯對《紐約時報》這樣描述。基辛格18歲就進入了英特爾,在還是一位年輕工程師時,就寫下誓言:要成為英特爾的CEO。但在英特爾工作30年後,他被迫離職。

台積電、三星接班人們:英雄主義遠去,實用者生存 - 天天要聞

為了重新請他回來,英特爾可謂下了血本。《華爾街日報》報道,執掌英特爾的第一年,基辛格就獲得了價值近1.8億美元薪酬,是他前任的7倍,比蘋果掌門人庫克還高一大截。

英特爾不能繼續「躺平」了。基辛格的回歸,傳遞的信號之一是英特爾要重回技術路線。

自稱數據驅動的基辛格,可以說是在英特爾長大,如今他想「恢復標誌性的英特爾」。在創新大會上,他穿的襯衫上就用ASCII碼寫著:「把極客帶回來。」——他希望把過去英特爾那種以工程技術為中心的文化帶回來。

如今的英特爾,肯定不是基辛格曾經喜歡的樣子。「失去光彩的矽谷巨頭。」這是人們如今提到英特爾時最常用到的詞語。移動互聯網的十年,也是英特爾失去的十年。這位電腦晶元霸主,錯過了移動互聯網的盛宴,只能羨慕ARM和高通的崛起。

關於基辛格的任務,《金融時報》的評價是:面臨科技史上最艱難的東山再起之一。

在電腦晶元領域,英特爾面臨著AMD的巨大挑戰——2016年,英特爾和AMD的市場佔有率分別是80%和20%,如今是60%和36%。在數據中心業務方面,英偉達和ARM也在不斷蠶食其市場。

「老人」基辛格顯得野心勃勃。他上任沒多久就提出了IDM 2.0戰略,試圖奪回在先進晶元製造領域的領導地位。英特爾的研發費用顯著增加,大幅超越了AMD和NVDA。報道稱,英特爾想在4年內推出5代先進位程工藝,從Intel 7一路推進到2024年量產Intel 18A工藝。

台積電、三星接班人們:英雄主義遠去,實用者生存 - 天天要聞

此外,基辛格的另一個重要決定是重啟晶圓代工。在《福布斯》資深撰稿人帕特里克·穆爾黑德看來,這是基辛格掌舵英特爾以來,實施的最大戰略變化。而早在2012年,英特爾就與台積電、三星共同入股投資ASML,並佔據最大份額。

2022年2月,英特爾以54億美元收購了以色列晶元公司高塔半導體。穆爾黑德認為,此舉將幫助英特爾加速垂直整合,直接進入晶圓代工產業——也就是台積電的地盤。

這看起來像是一場降維打擊,但爭議也隨之而來。有評論者認為,大力投資製造工廠,使英特爾難以聚焦於科技研發。「由於基辛格先生投入巨資用於晶元製造,英特爾的股票已經下跌。」《紐約時報》評價。


04 使命與特質


時間倒撥幾十年,晶元產業的「一代目」們還在荒野之中摸索。他們身上帶有一些共同標籤,比如:基於理想的信念與堅持,以及殺伐決斷的勇氣。

1987年,56歲的張忠謀在從美國回到台灣,從零開始創辦台積電。他開創了圓晶代工的新行業,並將它做到極致。到2020年時,台積電已經生產了92%的世界上最先進的晶元。可以說,如果沒有台積電,現代社會的諸多文明將會停擺。

台積電、三星接班人們:英雄主義遠去,實用者生存 - 天天要聞

圖:張忠謀在台積電開幕發布會上 NHK 紀錄片

1974年,三星的李健熙對父親放出狠話:「爸,就算是只有我一個人,也要試試看那件事。」他用自己的錢收購了韓美合資的一家半導體公司,由此奠定了三星半導體帝國的基石。

至於中芯國際的張汝京,他生於1948年的南京,在台灣考上台大,赴美讀到博士,又進入德州儀器,一路順風順水,但他一直記得父親的那句提醒:「你什麼時候去大陸建廠?」心愿最終在2000年的上海實現。有台灣的朋友來上海探望後告訴媒體,張汝京穿著工作衫和舊毛衣,看上去像傳教士,辦公桌是三夾板草草拼就。

「他說他有一個中國半導體的宏偉夢想,為這個夢想要徹底獻身,好像甚至犧牲性命都可以。這個人不是為了賺錢才做這件事,這才是最可怕的。」

在創業之路上,理想主義如同一支熊熊燃燒的火把,吸引無數跟隨者前赴後繼,水滴石穿。與此同時,創始人也會因本身強烈的個性獲得巨大的影響力,兩相疊加,繼而成為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所描述的魅力型(克里斯瑪型)權威。

「張忠謀是一個不能容忍愚笨的人,所有人對張忠謀是又敬又怕。」曾任台積電技術長的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教授的胡正明這樣說過。這句話很好地體現出張忠謀在台積電的影響力。也有觀察者評價,在三星,李健熙有著「帝王般的影響力」。

在此基礎上,他們也更有直面挑戰,在最關鍵的時候力排眾議、殺伐決斷的底氣。

比如在2009年的行業波谷中,張忠謀成功說服台積電董事會,將次年的資本投入從27億美元增加到59億美元,大幅增加28nm產能,讓台積電在此後數年迎來了高速發展。

但,創始人終究不得不退場。「假如一個人可以長生不老的話,我會繼續做下去。」2017年宣布將正式退休時,張忠謀如是說。這一次,他是卸下所有職位,裸退

「二代目」證明自己的這條路,並不比「從0到1」的過程容易許多。他們所接手的公司,往往已經被打上了過於強烈的創始人烙印。不是每家公司都能擁有庫克——坦白來說,即使是讓蘋果公司掙到更多錢的庫克,也沒能擁有喬布斯那樣的名聲。

在晶元的戰場上,更是如此。「二代目」們普遍展現出的特質變成了:務實。

2023年的行業下行周期中,李在鎔拾起了父親「殺敵一千,自傷八百」的降價大殺器——對成熟製程的晶元降價10%。據韓國媒體報道,3月20 日,李在鎔與公司晶元部門高管舉行會議,儘管有部分高管認為有必要減產,但是到最後,李在鎔的態度依然是拒絕。

在三星電子2023年Q1業績公布後,分析師認為,這主要是因為晶元業務的拖累。此時,李在鎔終於扛不住了。一周後,三星電子錶示,將削減存儲晶元的產量。他沒能像他父親一樣咬牙到底。但審時度勢,沒人會說這是一個錯誤的決定。

台積電、三星接班人們:英雄主義遠去,實用者生存 - 天天要聞

無他,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05 混戰


時代在變,人員流動,晶元市場的一些界線也逐漸模糊。

三星和英特爾都搶起了台積電的蛋糕。李在鎔的「半導體願景2030」計劃正在推進中,基辛格已經喊話:「我們將成為一家偉大的晶圓代工企業。」

EUV光刻機成了香饃饃。作為全球唯一的高端晶元製程設備製造商,ASML生產的EUV光刻機被稱為晶元製造的「皇冠」。不過,2021年數據顯示,ASML近年來量產的EUV光刻機七成給了台積電。

三星已經出手。2022年6月,李在鎔赴歐訪問,在ASML荷蘭總部與其CEO彼得·溫寧克會面,成果頗豐——當年ASML的EUV光刻機出貨量估計為51台,三星預定18台,台積電至少確保22台。二人見面後,三星搶到了「額外」的EUV光刻機。

台積電、三星接班人們:英雄主義遠去,實用者生存 - 天天要聞

圖:李在鎔與ASML CEO彼得·溫寧克合影,韓聯社

圍繞先進位程工藝,競爭態勢最為膠著的,還是三星和台積電。

在7nm以及5nm、4nm方面,台積電都領先於三星,在代工良率方面如此。所以高通在發現三星代工888和驍龍8 Gen 1效果不佳後,扭頭就找了台積電。2022年,台積電更是擊敗三星,拿下了特斯拉的FSD輔助駕駛晶元大單。

痛定思痛,李在鎔下定決心提高良率,留住高端客戶。為此,他不惜對高層開刀,換掉了三星生產晶元業務晶圓代工負責人,並集中人才攻克晶元封裝短板,寧肯忍痛放棄LCD面板開發業務。「(我們要做的) 第一是技術,第二是技術,第三也是技術。」2022年6月從歐洲訪問ASML歸來時,他說。

在3nm製程方面,李在鎔不僅抓技術,還成為最瘋狂的推銷員,抓住一切機會向外界宣傳三星採用GAA(全環繞柵極晶體管)架構的3nm產品。據稱採用這種架構,比台積電在3nm製程上用的FinFET鰭式場效應晶體管)架構性能更佳。

2022年5月,美國總統拜登赴韓國訪問,去三星的平澤園區參觀。當時李在鎔向拜登展示的,就是三星3nm GAA技術的試製品。在試製品上,拜登和同行的韓國總統尹錫悅還簽了名。

台積電、三星接班人們:英雄主義遠去,實用者生存 - 天天要聞

圖:美國總統拜登(左一)和韓國總統尹錫悅(左二)視察平澤園區,李在鎔(左三)陪同視察,韓聯社

台積電當然不服氣。

儘管三星宣布自己量產的時間比台積電早半年,但魏哲家反覆強調的是台積電「具備良好的良品率」。他還在技術論壇上說,台積電 3 nm維持FinFET構架,主要是製程技術「不只好看、好聽還要實用」——顯而易見,這針對的就是三星。

「相較於5nm製程技術,我們3nm技術邏輯密度增加約60%,在相同速度下功耗降低30%-35%,這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在宣布台積電3nm量產且與5nm量產良率相當時,劉德音說。

與以往的在商言商相比,國際關係,現在也成了晶元大廠們考量的重要因素。

英特爾的基辛格成為了《晶元法案》的推波助瀾者。自稱是虔誠基督徒的他,拿出了傳教式的熱情,遊說美國政府通過《晶元法案》,補貼美國半導體產業,壓制中國。他坦承,自己公司的政府事務負責人曾在奧巴馬政府的商務部長手下工作,「他對通過《晶元法案》起到了開創性的作用」。

在遊說時,他還多次喊話白宮,要求給英特爾比台積電等同行更高的補貼,「你想要擁有相關的知識產權、研發和稅收,還是想要那些迴流亞洲?」

2022年8月,拜登簽署《晶元法案》,英特爾成為最大的受益者,收到的補貼和貸款可能高達175億美元。而英特爾承諾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和俄亥俄州晶元廠項目上投入超過500 億美元。因此有媒體評價,宣稱信仰「技術至上」的基辛格上任後真正在積極做的,和技術沒啥關係。他其實就是在搞政治投機。

半導體曾經成為矽谷的火種,繼而在日本、韓國、中國陸續燎原。然而,現在,美國希望這些產業和工廠重新回到本土。

或在壓力之下,或看在市場份上,近年來,台積電、三星紛紛赴美建廠,並不斷加大投資力度——三星的德克薩斯州泰勒工廠預計投資170億美元。彭博社更稱三星還準備投資近2000億美元,在德州擴建11座晶圓廠。而台積電的亞利桑那州工廠一二期,總投資預計達到400億美元。

「美國製造業回來了。」當拜登在台積電亞利桑那州工廠發表演講時,出席者中有張忠謀、魏哲家和劉德音。


台積電、三星接班人們:英雄主義遠去,實用者生存 - 天天要聞

圖:(左一)AMD蘇姿豐、(左二)英偉達黃仁勛、(左四)蘋果庫克、(左五)拜登,(左六)台積電魏哲家、(左七)台積電劉德音、(左八)台積電張忠謀

2022年底,張忠謀在出席台積電亞利桑那州移機典禮時表示,台積電赴美建立第一家工廠至今已經27年。27年來,半導體行業見證了世界的大變化,世界地緣政治格局的大變化,「全球化幾乎接近死亡,自由貿易也快消失了。很多人仍然希望它們能回來,但我認為它們不會回來」。

這是一個老半導體人最深沉的喟嘆。

也是在2022年,台積電在營收上首次超越三星,登上了全球半導體龍頭寶座。

在交棒之前,張忠謀已經設計了台積電將來2年7nm、5nm、3nm製程晶元的研發、設計、實驗、試產和量產規劃。「當時台積電的技術已經是世界第一,但營收還不是。在劉德音和魏哲家接任雙首長之後,台積電開始了極力追趕。」一位前台積電員工稱。在他看來,張忠謀就像是喬布斯,而劉德音和魏哲家就像是庫克。喬布斯奠定了蘋果的優勢地位,庫克則將蘋果推向巔峰。

但正如蘋果的風光背後藏著全球智能手機行業的衰退,台積電的好成績,也擋不住晶元行業快步入冬。

半導體行業周期性極強。美國半導體協會的數據顯示,從1976年到現在,全球半導體行業已經經歷了七輪大周期。如今,第八輪周期悄然降臨。

台積電、三星接班人們:英雄主義遠去,實用者生存 - 天天要聞

在新冠疫情流行期間,消費電子需求快速增加,全球持續出現史無前例的缺芯潮,晶元價格一度暴漲。後疫情時代,消費疲軟,從2022年開始,晶元市場掉頭向下,反映在財報中,就是一片齊刷刷的營收下滑、虧損增加。

寒冬還在繼續。

魏哲家在2023年台積電的首場法說會上提到:2023年全年,內存之外的半導體產業將下滑4%,晶圓代工產業將下滑3%,台積電則會持續微幅成長。

基辛格宣布裁員、減少運營開支、削減高管薪酬和季度股息,本人也減薪25%。此外,英特爾推遲了在德國建設工廠的計劃,美光科技、西部數據、海力士、鎧俠等多家晶元大廠紛紛減產。

在三星電子2023年Q1業績「暴雷」後不久,台積電公布了2023年3月營收——較上月減少10.9%,同比減少15.4%,創下17個月來新低。媒體近日報道,業界傳聞稱,因2023年Q1業績不及預期,台積電高雄、南科等多個廠區擴產計劃放緩,產能將重新調配。

但所有的危機都可能孕育機會。這是晶元行業反覆上演過的劇情。

晶元創始人們曾經在行業低谷時大膽出擊,打出漂亮的翻身仗。1980年代,日本和美國半導體戰況正酣,DRAM價格大跌,競爭對手紛紛減產時,三星在李健熙領導下開始了逆周期擴張——當時三星每片晶元的成本是1.3美元,但只能賣0.3美元,出現巨虧。後來,隨著DRAM價格的回升,三星守得雲開見月明。

說到底,理想主義和實用主義的分野在於路徑。只要最終抵達的是偉大,只要技術與商業的結合真正改變了世界,讓它變得更好而不是更壞,所有的努力都會有價值。

這有點難。但對於二代目們,這也未嘗不是「成為自己」的良機。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