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衛東
當下,台灣政治發展和兩岸關係即將走到新的關鍵十字路口。從事件牽引的角度看,今明兩年影響台海局勢發展的主要變數來自於兩場重要選舉:一是2024 年1月13日舉行的台灣地區領導人與「立法委員」二合一選舉;二是美國2024年11月舉行的總統大選。此外,也包括俄烏衝突複雜演變帶來的外溢效應,對涉台國際環境和台海局勢產生的間接影響。特別是,台灣「2024 選舉」的意義和重要性非比尋常,已成為主導下一階段島內政治發展的主軸和焦點,民進黨與國民黨、民眾黨圍繞競選勝勢和選票民心的爭奪日漸升溫,其造成的影響無論是選前政黨的政策調整還是選後不同的選舉結果,都將嚴重衝擊台海局勢,深刻影響著兩岸關係的未來。
民進黨兩手策略競選衝擊兩岸關係
民進黨視「2024選舉」為保政權、保「台獨」的生死之戰,必將千方百計、不惜代價地「拼勝選」。儘管去年「九合一」地方選舉民進黨大敗,島內不滿甚至討厭民進黨的聲音增強,但影響明年「二合一選舉」的因素則更為複雜,且民進黨擅長選舉,目前距離投票日還有9 個月時間,民進黨勢將交替使出其慣用的兩手策略不擇手段地營造競選勝勢,從而給兩岸關係帶來嚴峻挑戰。
其一,以「和平保台牌」迎合民心、騙取選票。這是民進黨騙取選票的軟策略。原本民進黨就是靠「反中謀獨」起家的,是破壞台海和平的始作俑者,根本談不上要和平保台;但近年來蔡英文「反中」反過頭了,引發台海持續動蕩。尤其是俄烏衝突生靈塗炭以及去年美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竄台導致台海衝突升級的教訓,使台民眾擔心美「引戰誘戰」「棄防毀台」的聲音顯著增大,島內社會「疑美避戰謀和」的民意快速上升,因此,國民黨在去年「九合一選舉」中順勢提出「戰爭與和平抉擇」,「票投民進黨、青年上戰場」並最終大贏民進黨。今年初,在民進黨「抗中保台牌」失靈且被民意反噬的背景下,代表民進黨出馬角逐「大選」 的賴清德,為洗刷其「台獨工作者」的形象開始玩起軟的一手,從過去一直鼓噪「抗中保台」轉而拋出「和平保台」的論調,企圖搶先設定議題,洗白「台獨」標籤,減弱民眾對「台獨引發戰爭」、民進黨無力處理兩岸關係的疑慮,其實賴清德的「和平保台」不過是陳水扁的「急獨」、蔡英文的「緩獨」路線的延續,並非真正維護台海和平,而是幻想「和平保台獨」的一種欺騙性論述。
預計,在賴清德選情保持領先的情況下,民進黨會加大操弄「和平保台牌」,以捍衛台灣所謂「民主人權價值」和生活方式、舉行兩岸對等談判等為借口,企圖搶佔道義制高點,卸責於大陸,爭取輿論和人心,騙取選票。對此,必須充分認清民進黨「和平保台牌」的真面目。
目前,賴清德選情保持領先。
其二,以「倚美謀獨牌」操弄民粹、拉抬選情。這是民進黨在選情不利或是膠著緊繃時操弄民粹、拉抬選情的硬招數。上一次「大選」蔡英文就是主打所謂「護主權」等意識形態牌,利用「香港修例風波」大肆攻擊大陸、詆毀「一國兩制」, 惡意煽動民粹營造「反中仇中」社會氛圍,成功轉移了民進黨執政無能的焦點,使選舉演變成「芒果乾」(「亡國感」的諧音)與 「菠蘿乾」(經濟剝奪感) 的對決,最終戰勝了韓國瑜。事實上,蔡英文上任後在內外政策上一直奉行「倚美抗中謀獨」路線,民進黨操作「反中抗統」與「倚美謀獨」實際上是一體兩面,互為表裡、合二為一。
目前,隨著2024年選舉的臨近,民進黨開始注重更為靈活地打出「倚美謀獨牌」,特別是,蔡英文為避免過早權力「跛腳」,尋求所謂「歷史定位」、確保「台獨政治遺產」,已經放手加大「倚美謀獨」的力度。3月29 日,蔡英文開啟10天9夜的竄訪行程,先「過境」紐約赴瓜地馬拉和貝里斯,回程「過境」洛杉磯與「反華挺台」大將、美眾議院新議長麥卡錫會面,其實「過境」是假,謀求「突破」、宣揚「台獨」是真。除了滿足蔡英文的一己之私,民進黨當局的根本目的,還是向美交心、勾連美國「抗中謀獨」,借製造所謂「外交突破」轉移島內矛盾焦點,累積競選籌碼。
預計下半年,民進黨在選情低迷不振的情況下,會繼續利用中美戰略博弈加劇、拜登打「台灣牌」的機會甘當棋子,挾洋自重,打擦邊球挑釁大陸,不排除提出更為激進的「台獨論述」、採取更為冒進的動作製造台海危機等,選前兩岸關係仍將面臨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考驗。
美台勾連力挺民進黨導致兩岸關係緊張升級
近年來,在霸權思維和冷戰思維主導下,美國對華錯誤認知和定位導致中美關係發生質變,拜登上台後延續特朗普對華遏制打壓政策,提升了台灣的棋子價值,加大了「以台遏華」的力度,美國對台灣的控制利用前所未有,表現在:美在政治上不斷虛化掏空「一中政策」,國會頻繁出台提升美台實質關係的法案;在國際上加快構建「遏華挺台」小圈子,推動台灣問題國際化;軍事上推進豪豬戰略加緊武裝台灣;經濟上打造「排中納台」供應鏈,推動台積電等晶元產業與大陸脫鉤斷鏈。而民進黨當局則投桃報李、全面倒向美國,美台勾連「反中抗統」的深度、廣度也前所未有。對於2024 年台灣「大選」,美國表面上不選邊,但其全力扶植民進黨繼續執政的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美國一直推動台積電等晶元產業與大陸脫鉤斷鏈。
當前,面對2024年的兩場選戰,台灣的民進黨和拜登的民主黨為保政權均面臨很大的競選壓力,為了贏得選舉,美台勾連勢必進一步加深、更加不擇手段,美台誤判形勢攫取選舉利益的冒進挑釁動作也將頻發高發,台海風波不斷,下一步兩岸關係緊張衝突的爆發點,不僅體現在美全力扶植民進黨勝選導致美台關係失控帶來的風險,也表現在美民主、共和兩黨為贏得選舉激化中美博弈而競相極限打「台灣牌」帶來的台海風險。總之,未來一段時間,兩岸關係仍將處於「灰犀牛」逼近、「黑天鵝」頻現的高風險階段。美國等外力因素的深度介入和干擾破壞將成為 2023 年台海局勢動蕩的關鍵變數和突出特點。
台2024「二合一選舉」結果影響深遠
台「2024 選舉」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各方均賦予其很高的指標意義和象徵意義。筆者認為,此次選舉絕不是一場普通意義的政黨輪替或政權換屆選舉,而是一場對台海和平與台灣未來具有分水嶺性質的關鍵性選舉,其結果不僅攸關2028年前台灣政治發展趨向和中美博弈態勢,更牽動未來5-10年台海局勢和兩岸關係發展前景,對中國和平統一進程將產生複雜深遠的影響。
本次「二合一選舉」複雜激烈,其結果可能出現不同組合,但各方最為關注的是,民進黨或國民黨在「總統」選舉中是大勝還是小勝甚或出現選舉爭議,其次是關注民進黨等「台獨」勢力和國民黨、民眾黨等「非綠」力量在「立委」選舉中是過半還是不過半問題,即使民進黨再度贏得「大選」,若「立法院」不過半也會對其「台獨」施政帶來一定牽制。不同的選舉結果代表不同的民意趨向和施政環境,影響國、民兩大黨的政策走向。
就台「大選」結果而言,一旦2024年自詡為「務實台獨工作者」的賴清德勝選、民進黨得以保住政權,屆時,賴當局在兩岸關係上勢將繼續變本加厲地推行「倚美抗中謀獨」路線,美台深度勾連挑釁大陸紅線的冒進動作加大,兩岸關係將迭遭「台獨政權」威脅的嚴峻挑戰,兩岸對立對抗的僵局不僅難以打破,而且呈固化升級趨勢,不排除在賴任內「台獨」引發台海一戰的可能性。而在島內,以民進黨過去對付國民黨和統派力量無所不用其極的政治打壓,屆時,民進黨一黨獨大的「綠色恐怖」或將趨於常態,經過四年的「台獨」施政,台灣政經社會趨向與兩岸和平統一的期待將越離越遠,從而為下一次「大選」上台奠定基礎。倘若民進黨再執政4年至2028年,可以設想,在「台獨政權」長期灌輸教化下,島內社會的政治生態和民意趨向都將發生對中國和平統一愈益不利的消極變化,島內原本較為濃厚的「主體意識」「恐中拒統」民意會得到進一步催化和強化,美台沆瀣一氣、野心膨脹,其戰略誤判將導致台海難免一戰的幾率大增。概言之,「台獨政權」繼續執政對台海局勢帶來的嚴重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或將給兩岸關係造成顛覆性的劇變和深遠的負面影響。
反之,正如島內輿論評價的那樣,2024選舉將是國民黨「最好也是最後一次選舉」,國民黨一旦贏得「大選」,對於兩岸關係發展將帶來十分正面的效果。與民進黨勝選最大的不同是,國民黨重返執政是給兩岸和平一個機會,台灣民眾將告別台海兵凶戰危、迎來兩岸春暖花開的雙贏時代。
就大陸而言,筆者認為,不管島內選舉何種結果,一個承認「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政黨在台執政,兩岸關係面臨的風險挑戰,將遠遠小於敵對的「台獨」政權在台執政所帶來的衝擊,不僅會維護和平、造福民眾,而且也將使兩岸統一的成本與代價大大減少。兩岸和平統一首先就是要堅決防範和遏制「台獨」威脅給統一帶來的風險問題,只有徹底遏制住「台獨」攤牌的風險,統一隻是時間早晚的問題,畢竟,時與勢並不站在「台獨」一邊。
「台海新觀察」第七次研討會現場
綜上,「後疫情時代」的兩岸關係形勢將因2024年台灣與美國兩場重要選舉的日益臨近而倍加複雜嚴峻,不穩定、不確定的因素顯著增多,這一新態勢表明,祖國大陸對台工作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和底線思維,未雨綢繆,防患未然,綜合施策,塑造態勢,積極防範化解涉台「灰犀牛」與「黑天鵝事件」帶來的重大風險挑戰,力避台海生亂生戰,確保兩岸關係發展仍然能夠在和平發展的軌道上不脫軌,努力推動兩岸關係出現有利於祖國和平統一的重大積極變化。
(作者系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本文為「台海新觀察」第七次研討會專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