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精神標識之一。泰山承載著自然之美、歷史之美、人文之美,蘊含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永續發展的文化基因,是中華民族共同體形成的重要紐帶和精神家園。
全景式4K紀錄片《大泰山》共六集,每集50分鐘,2023年1月3日19:30在山東衛視連續播出第五集《能成其大》、第六集《國泰民安》。
第五集《能成其大》
本集把泰山解讀成一個坐標(地理坐標、文化坐標、情感坐標、心理坐標、民族坐標等),講述了域外視角與泰山之間的故事、泰山的國際傳播與影響,從而闡釋了泰山的能成其大和包容萬物。
故事呈現方面,講述了中國著名現代詩人、散文家徐志摩與泰山的淵源,以及他和兩位「泰山北斗級」國際大師的交往故事;
徐志摩在劍橋;林徽因 泰戈爾 徐志摩
徐志摩在劍橋的忘年之交
劍橋大學國王學院教授、歷史學家狄更生
講述了在粵港澳大灣區,年輕的建築設計師紀嘯林將泰山元素融入到深圳新的地標建築之中,從而讓全世界都欣賞到泰山之美的故事;
融入泰山元素的建築設計——「金石疊山」
講述了泰山腳下年輕的「90後」們如何用青春的潮范兒展現古老泰山的故事。
放眼全球,本集講述了在美國出生的國寶大熊貓的故事,美國民眾為其取名「泰山」,意為「和平、雄偉」,其實映射出他們對泰山的喜愛和嚮往;
講述了一戰爆發後,法國人為留存世界多元文化建構的「地球檔案」中,第一次用當時最先進的技術拍攝了中國最早彩色泰山照片的故事;
講述了利瑪竇在其繪製的中國最早世界地圖《坤輿萬國全圖》中第一次標註出泰山的故事;
講述了歐美最知名的搖滾樂隊之一——拉什(Rush) 樂隊創作具有濃濃東方韻味歌曲《泰山》的故事。
在日本,我們深入探尋,挖掘講述了日本民間和皇室從古至今對「泰山府君」虔誠信仰的故事。
第六集《國泰民安》
福州市,光明港,2022年的端午節。
每年端午賽龍舟,林師傅都有一項特殊的任務。從五月初一到五月初五,他都要忙碌地準備龍舟飯,全村人聚在一起分享。這頓意義非凡的龍舟飯,設在一個特別的地方——泰山廟。
2022年5月1日,福州市光明港賽龍舟
紀錄片《大泰山》第六集,講述泰山文化在民間的傳播。
那些分布於中國南北不同區域的廟宇,它們曾是先輩信仰的一部分,在歷史的長河中,逐漸勾連起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們共同的情感記憶,並形成國泰民安的共同祈願。因泰山文化而形成的廟會、建築、風俗,經過漫長歷史的積澱,成為中國人特有的標記和文化,直至今天仍深刻地影響著我們。
本集將帶你去探尋漳州一條800年古街和古廟的前世今生,去解構山西萬榮縣東嶽廟內被稱為「中華第一木樓」的飛雲樓,去欣賞先輩留給我們的藝術經典。
漳州,因街口東嶽廟而得名的岳口古街
山西萬榮縣東嶽廟內的飛雲樓
被譽為「中華第一木樓」
「泰山石敢當」,是泰山文化在民間另一個最為常見的習俗。
從彩雲之南,到川西的羌寨,都能看到泰山石敢當的傳統。它出現在澳門人來人往的大三巴、隱身於北京衚衕,嵌于山西喬家大院的外牆上。
重慶地區石敢當
台灣雲林縣西螺鎮「泰山石敢當」
日本沖繩縣久米島 雍正十一年「泰山石敢當」
抗日戰爭時期,在中緬邊境的耿馬,有人曾在高山峭壁上寫下「以戈待敵」和「泰山石敢當」幾個大字,79歲的董大欽帶領攝製組到大山裡尋找。泰山石敢當所蘊含的歷劫而不磨的無畏精神一直流淌於中國人的血脈。
↑↑中緬邊境的雲南耿馬縣,董大欽老人帶領攝製組進入大山,尋找抗戰時期寫下「泰山石敢當」的崖壁。
電影《卧虎藏龍》尾聲中,章子怡扮演的玉嬌龍在武當山縱身一躍。而小說《卧虎藏龍》中的玉嬌龍,去的卻是京西妙峰山。妙峰山位於北京西郊,距離市中心55公里,山頂有始建於明代的碧霞元君廟,廟會自明朝萬曆年間開始,是華北地區規模最大的傳統廟會。
距離北京55公里的妙峰山
山頂有始建於明代的碧霞元君廟
20世紀20年代,美國人西德尼·甘博用一百多張照片和16分鐘的紀錄片,為我們留下鮮活珍貴的影像。
甘博拍攝下山帶花的人,戴花意寓「帶福還家」
甘博(左)和朋友
留存延續的傳統和娛樂活動,大多已經成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廟宇的節日變成了世俗的節日,這是文明延續的鮮活印記。
先輩們祈求的,是對生活的期待和美好願望,唯有國泰方能民安。
六集大型紀錄片《大泰山》由山東廣播電視台紀錄片中心承製。2023年1月1日至3日,山東衛視每天19:30播出,閃電新聞客戶端同步推出,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