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與中國台灣家樂福(以下簡稱台灣家樂福)之間的交易案件終於塵埃落地。
據台灣《聯合報》日前消息,統一以新台幣290億元(約合人民幣65.45億元)的價格買下台灣家樂福,家樂福官網也確認了此消息。
圖源:家樂福官網
「泡麵大王」的商業帝國
說起統一集團,或許不少人腦海中首先浮現的就是統一速食麵、統一冰紅茶、統一鮮橙多,基本是都是與食品飲料有關,但事實上這只是統一集團旗下產業的冰山一角,你印象中的「泡麵大王」,其實早已構建出了一個橫跨食品、金融、建設、物流、通路、百貨、超商等各大領域的商業帝國。
一個冷知識,足跡遍布台灣、以及在大陸的上海、浙江、廈門等地、還有菲律賓的7-11店(7-ELEVEN),都是統一超商旗下的版圖。前不久,統一集團宣布,在中國台南安平開出亞洲第10000家7-11便利店。這意味著,歷經四十餘年布局,統一集團旗下7-11門店突破1萬家。
還有就是,1998年,統一和星巴克咖啡聯合在台北開張了一家統一星巴克。至今,台灣地區的星巴克都是統一在經營。
統一集團董事長羅智先曾表示:「零售業從來沒有飽和的問題,就像餐廳也是不斷在開,並沒有飽和。」
或許正是在這一理念的帶動下,作為台灣商超巨頭之一的統一,近年來一路擴張,規模逐年龐大,其門店在中國台灣內已經有6000多家,在菲律賓有約3500家門店,在大陸的上海、浙江等地也有將近300家店。
統一集團此次拿下台灣家樂福100%股權,也是其在台灣零售業板塊的進一步擴張,此次交易完成後,統一集團將成為台灣家樂福的唯一所有者,而統一集團也或許將因此穩坐台灣零售業霸主地位。
圖源:統一官網
為什麼是統一?
為什麼是家樂福?
與統一集團不斷鞏固其零售龍頭地位截然相反的是,近年來,家樂福的戰線卻是一直在縮減。
早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期,家樂福便開始進入戰略收縮期。在這期間,家樂福已相繼撤出美國、中國香港、日本、中國大陸等超20餘個國家和地區。
2000年,家樂福關閉香港四家門店,正式退出香港市場;
2005年,被永旺收購,退出日本市場;
2006年,家樂福將韓國32家門店賣給衣戀集團,退出韓國市場;
2009年,家樂福退出俄羅斯市場;
2019年6月,蘇寧易購以48億收購家樂福中國80%股份,正式退出中國內地市場。
從經營發展來看,家樂福退出這些地區的原因,大多是經營不善、出現虧損、競爭力不足等。
而台灣家樂福作為家樂福目前在亞洲市場的唯一據點,這兩年也不乏一些消息稱家樂福將出售台灣業務,不少企業也都曾表現出收購的意圖,包括台灣遠東集團、CVC、黑石集團等,至於最終為何台灣家樂福會被統一收購,或者說統一為何選擇台灣家樂福,原因並不突兀。
公開信息顯示,家樂福台灣(Carrefour Taiwan)成立於1987年,由家樂福(Carrefour)和統一集團(Uni President)合資成立,持股比例分別為60%和40%。
法國家樂福有意出售台灣家樂福的消息已經不脛而走一年多時間了,市場也紛紛猜測台灣家樂福會「花落誰家」。由於統一集團持有台灣家樂福約4成股權,自然也就擁有百分百收購的優先購買權。
圖源:微博@家樂福中國
台灣零售雙強對立
統一集團任重道遠
與統一收購台灣家樂福齊頭並進的,還有台灣超市龍頭「全聯福利中心」與台灣排名第二的量販店「大潤發」之間的併購案。
去年10月,全聯宣布以115億元新台幣收購大潤發。今年7月15日,台公平交易委員會決議,有條件核准了全聯併購大潤發併購案。這也就意味著,在日後的發展中,全聯福利中心將以超市、量販店雙業態、雙品牌在零售市場齊頭並進。
而此次統一集團收購台灣家樂福,也將擁有百貨商場、超市、量販及在線電商等不同零售業態,形成零售「全通路」。
統一收購案預計在2023年中完成交割,也就是說,如果該收購時間被審核批准,未來台灣地區零售市場將呈現出「雙強」對立的形式,而且也將確立台灣零售業「強者恆強、大者恆大」的趨勢。
對於統一集團來說,此次收購台灣家樂福,是發展機遇,同時也是新一輪挑戰的開始,首先就是角色的轉變,不可否認的是,在之後整個家樂福體系中,統一旗下的產品在銷售方面肯定是佔據絕對優勢,甚至是針對性的打壓一些競爭對手也說不準。但與此同時,在做終端後也勢必將面臨另外一套不同的體系,如何保障整個家樂福運營的良性發展甚至是更上一層樓,統一集團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