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苦支撐到現在,終於沒能跨入五月。五月一日,美帝第14大銀行、第一共和銀行如同黑洞一般吞噬了先前注入的數百億美元後,連個水花都沒翻起,便被正式宣布倒閉,隨後被摩根大通緊急接管了。
短短兩個月內,美帝已經連續倒閉了三家大型銀行,前兩家分別是矽谷銀行和簽名銀行。
此前,美國加州金融保護與創新局曾指定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為第一共和銀行的接管人,為其儲戶存款提供最高限額為25萬美元的保險賠付,然而,該行卻有七成左右的儲戶存款金額超過25萬美元,還享受不到所謂的保險服務。
也許,有人會不以為然,第一共和銀行在美國排名只有區區14名,連前十都排不進,影響有那麼大嗎?
其實,該行的倒閉僅次於 2008 年華盛頓互惠銀行的倒閉,在美國銀行倒閉歷史上高居第二。其影響和波及程度將遠遠超過矽谷銀行和簽名銀行,否則就不會有華爾街各大銀行組成財團聯合注資數百億美元進行救助了。只是,江河日下,在市場對其徹底失去了信心的大背景下,再多的資金注入都翻不起半點浪花。
現在的華爾街,舉目四望,除了摩根大通外,已經沒有什麼大行有能力收購第一共和銀行了。即便是摩根大通此次出馬,也是困難重重,——與其他銀行巨頭相比,它也僅僅只是相對健康一些、手頭的餘糧相對富餘一些而已,但接管了第一共和銀行後,勢必要再往裡面砸進去不少資金,一番操作下來,自己也將元氣大傷。
摩根大通是不願意在第一共和銀行被接管前收購的,因為如此一來,它就必須要從該行股東手中購買所有股權,並承擔所有債務。
為了避免向該行股東支付股權轉讓對價,摩根大通選擇了在第一共和銀行破產後進行收購,如此,根據債權優先於股權的基本原則,它就無需向該行股東支付任何交易對價。
根據交易條款,摩根大通將按照106億美元的價格向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支付對價以完成收購,並免除第一共和銀行欠自己的50億美元。除此之外,尚需承擔其他美國銀行先前支援第一共和銀行時聯合注入的250億美元。也就是說,這筆交易摩根大通至少得投入406億美元的真金白銀來解困。
而這筆金額,僅僅只是第一階段。
據悉,2008年金融危機時,美國銀行業歷史上排名第一的華盛頓互惠銀行倒閉案,最後也是被摩根大通在類似的政府策劃交易中接管的。
有人認為,摩根大通旗下資產超過3萬億美元,已經到了大而不能倒、大而不會倒的程度。但馬斯克卻對美國的金融業和銀行體系前景感到悲觀。
馬斯克的推文表示:大蕭條已經悄悄發生了,不僅僅是' 煤礦中的金絲雀 』矽谷銀行倒閉了,堅定的礦工瑞士信貸也倒閉了, 墓地將很快被填滿!進一步加息必將引發嚴重的經濟衰退,記住我說的話。
其實,美帝第一共和銀行僅在今年第一季度就損失了將近一半的存款,自我感覺良好的美帝金融當局和華爾街大行對形勢過於「樂觀」,對存款外流速度還存在著嚴重誤判。
面對如此糟糕的局面,美聯儲不得不承認自身監管存在嚴重問題,管理上的失敗進一步加劇了美國銀行業的危機,導致其愈演愈烈。當前,美聯儲已經無力阻止全球加速去美元化的浪潮。鮮為人知的是,為了自保,就連美帝多個州都開始上演使用黃金替代美元的戲碼。還真是應了中國一句古話: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更令人震驚的是,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今年早些時候還被人誆騙,與兩名煞有介事、冒充烏總統的俄羅斯惡作劇者通了電話,探討國際經濟形勢,並「耐心」回答了對方提出的有關美元政策的一系列問題。
當美帝財政部兜里僅剩的那數百億美元在五月底見底後,如何支付中國這位第二大債主的即將到來的六月份美債利息?有美國議員挖空心思,提議其他國家的債務利息可以晚點支付,優先支付中國的債務款項,如果資金不夠,可以考慮動用美帝賬面上的8133.5噸黃金儲備來償還美國多年來所欠的中國債務。
然而,可能這些議員並不知道,好萊塢曾有部大片,名叫「紐約大劫案」。賬面上的黃金,就一定等於實際存有的黃金嗎?有沒有按時清點過?清點時有沒有發現短少?如果沒有短少的話,有沒有摻入來自土澳的假貨?
美帝家的糊塗賬,其中也包括黃金呢。
***關注我,關注《昆羽繼聖》四部曲,關注文史科普與生活資訊,發現一個不一樣而有趣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