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碳交易所相關的新聞比較多,但各國的政策和進度不盡相同,以下是一些具體例子:
1. 歐盟碳排放交易市場 - EU ETS
歐盟是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場,已經在2005年推出碳排放交易制度(EU ETS)。根據這個制度,歐盟內所有涉及能源消耗、製造和運輸等活動的企業都必須購買碳排放許可證(又稱碳權)來彌補其不斷增加的溫室氣體排放。
2. 中國碳排放交易市場 - CCERs
中國也正在積極發展碳交易市場。2017年起,中國啟動環境與資源交易市場試點,其中包括碳排放減量配額(又稱CCERs)交易。目前,中國境內的碳交易市場規模仍較小,但隨著政策進一步完善,市場有望快速增長。
3. 美國碳排放交易市場
美國的碳排放交易市場規模也逐漸擴大。例如,加州碳排放交易市場(Cap-and-Trade)在2013年正式啟動,並已逐步推廣至其他州份。此外,美國大型企業和金融機構在綠色投資方面的努力也越來越多。
什麼是碳權交易:碳權交易是指企業和機構可以在交易所上進行碳權產品的買賣,進一步提高碳排放減少和氣候變化防治的效率。企業可以在市場上購買碳權以彌補其超量排放,或者出售自己的減排配額。 在碳權交易中,碳排放量是可以被「量化」和「標準化」的,即可以通過各種監測、報告和驗證方式來確定真正發生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再轉換為碳排放許可證 (碳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