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中華民族傳統的清明節始於周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它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同時清明節也是唯一一個與節氣重合的節日。清明節上墳祭祖主要有3個目的,第一個目的是孝敬祖先,緬懷先人。第二個目的是銘記傳統,傳承中華民族精神。第三個目的是尊重生命,敬畏歷史。所以從古至今,在上墳祭祀時,都是有很多講究的。比如老人說「清明上墳帶4樣,祖宗保佑財運旺」,4樣具體指的是啥?有道理嗎?
第一樣:感恩之心
祖先對我們有直接或間接的養育之恩,我們應發自肺腑對他們懷有感恩之心,只有感恩祖先,才能得到祖先的庇護,從而使我們日子過得越來越順。從古至今,不管您是什麼人,都必須要保持一顆感恩之心,特別是現如今快節奏的生活,我們更應該保持感恩之心。
所以我們在上墳時,一定要做尊敬祖先的事情,比如上墳時,盡量不要嬉笑、大聲喧嘩,也不要隨意亂踩墳地,這都是對祖先的不尊重。上墳祭祖時,是嚴肅的、安靜的,只有這樣,我們在以後的日子,才會更順利。
第二樣:悲痛之心
很多親人在生前,肯定對我們有一些幫助,而這些親人去世後,我們給他上墳,是對他們的一種想念、思念,所以此時我們一定要懷著一顆悲痛之心,這也是對他們的一種尊重。如果您非常思念死去的親人,也可以哭出來,這樣可以讓逝者看到,逝者看著您對他這麼用心,在以後的日子肯定會多保佑您,不會故意去打擾您。
第三樣:供奉之心
在上墳時,肯定少不少水果、豬肉、白酒等貢品,因為擺貢品也是對逝者的一種感恩之心。而在擺貢品時,大家還需要根據逝者生前的喜愛,去買一些它喜愛的東西,比如茶葉、咖啡等等。而擺的貢品時,我們嘗都不能嘗,因為死者為大,提前吃了給他們的食物,這是對他們的不尊敬。而上完墳,這些祭品我們是可以吃的,因為老一輩認為,吃了這些祭品,逝者才會保佑我們一切安康。
第四樣:敬畏之心
從古至今,人們對逝者都會有一顆敬畏之心。何為敬畏,其實就是人類對待世間萬事萬物的一種態度,「敬」為尊敬,「畏」為畏懼,合在一起是「既尊敬又畏懼」,所以我們在上墳時,不僅要尊敬祖先,而且還不能做有損害他們的事情,比如說祖先壞話,故意破壞墳墓,都是對他們的不尊敬。
大家在清明時,一定要記得帶「感恩之心、悲痛之心、供奉之心、敬畏之心」這4樣,祖先肯定能保佑我們財運旺!如果您覺得今天文章講得有道理,那就點一個關注,點一個贊,感謝您的支持,後續胡師傅還會給大家講解傳統習俗,最後感謝大家的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