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不是馬上迎來新的一年的緣故,最近的內娛、韓圈都都瀰漫著幸福的味道。
前有宋仲基大方承認與英國素人的甜蜜愛情。
後有孫藝珍、玄彬甜蜜雙人世界變一家三口。
正式晉陞媽媽&爸爸,並在ins曬出了孩子的小腳丫。
說起來,自從孫藝珍生下寶寶後,幾乎大部分時間都在靜養,許久沒有出現在公眾面前。
這次特意在產後碼了很長的幾段文字。一方面是向粉絲報個平安,一方面也是感謝一下粉絲的關心和付出。
不過,在整篇文章中不少網友發現,產後的孫藝珍幾乎沒怎麼提到玄彬。
不僅開頭用「我們夫妻」一帶而過,結尾更是疑似用刺蝟暗指玄彬的不夠體貼。
一時間不少網友紛紛猜測,是不是兩人婚後婚前態度產生的變化。
夫妻之間的感情並沒有大眾所看到的那樣要好。
不過感情的事兒大概只有當事人能說得明白,咱們外人也就看個熱鬧。
大人翻了翻評論發現,除了吃瓜的猜測外,不少女性網友的關注點都在於:明星也會在順產與剖腹產之間苦惱選擇?
確實,同學們應該都聽過順產對寶寶更好這句話吧?
甚至很多家庭劇還會以此取材,設置劇情。比如產婦難產,凄厲的喊叫聲在產室回蕩。緊接著,醫生從產房鑽出來問家屬:要保大還是保小?
一片親人的注視中,門外的婆婆大喊:保小保小,不要剖!
咱就說,這種劇情里,好像產婦自己的性命都不由自己掌握。
電視劇演的這種這些是不是真的取材於生活啊?
>>>
保大保小誰決定?
先說答案,這種問題的選擇,多半還是現代影視劇里用來騙觀眾眼淚用的。
一個最根本的原因在於,母體與胎兒之間其實是屬於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
只要孩子還沒有生出來,母體就是胎兒全部的依靠。
只要不是強行懷孕,很少存在非此即彼的二選一的場面。幾乎所有危及母親生命的情況,一定也都是危及胎兒生命的。
以相對常見的難產情況胎盤早剝為例。
胎盤早剝是胎盤提前從子宮壁剝離,導致母體供血中斷。
未出生的胎兒非常依賴胎盤的血液供應,當母體一直在大出血時,寶寶也會因為得不到足夠的血液供應而出現不可挽回的損害or缺氧甚至死亡。
而類似的,大多數分娩合併症和併發症以及難產的情況,治療邏輯也都差不多。
如果母親都不行了,那胎兒也都很難撐下去。
當然,「保大保小」這說法,在古代倒是蠻有可能的…畢竟古代的接生技術不成熟,也沒有剖宮產這回事兒。
如果遇到胎位不正、胎兒過大、產道過窄等情況時,產婆用手在產婦體外助推一番還是沒啥希望時。
可能就會徵求「當家者」的意見,以相對蠻力的方式撐開產婦的會陰或骨盆,強行掏出胎兒。
而這個過程很容易造成產婦嚴重的軟產道撕裂、大出血等問題,一旦發生又沒有輸血、消毒縫治等手段及時干預。
so,對於古人來說,大人or小孩確實是個2選1的難題。
話說回來,以咱們目前的現代醫療手段,幾乎不會面臨犧牲大人保全胎兒的情況。
醫生通知的權衡風險做決定≠生死抉擇只保一個。
生產時突髮狀況時有發生嘛。有些人待產時身體各項條件都還好好的,能夠自然分娩。
但臨近生產時,卻因為種種身體情況的變化需要臨時更改醫療方案。
比如,大人沒啥大事兒,還能忍忍再生,但檢測到胎兒在宮內有缺氧的表現,不儘早生出來可能會有風險,所以醫生會建議順轉剖,出來通知家屬。
而醫生作為外人,提供的只能是「建議」而非「命令」。
有些產婦和家屬聽從,有些拒絕,也就形成了這種類似保大保小的局面。
至於電視劇里那種,老公婆婆不簽字就產婦就要一命換命的情況在正規醫院發生的概率很小。
如果產婦未授權給家屬,是不需要家屬簽字的!醫生只需要將情況、進程及時告知家屬就可以了。
同學們不需要被電視劇嚇到給醫生塞這種小紙條。
首先,根據民法典的相關規定。
自然人的權利始於出生,終於死亡。胎兒尚未出生,不是法律上的自然人,沒有民事權利能力。
也就是說,無論是法律還是現行醫療原則,產婦的生命安全都是第一位,除非是在產婦病危無法搶救的情況下,否則任何人都無權選擇保大還是保小。
如果家屬主動放棄產婦的生命,可能構成不作為的故意殺人罪,而醫生將面臨重大醫療事故的追責。
當然,為母則剛,很多媽媽為了孩子寧可將放棄自己也不願讓寶寶有一絲危險的可能。
不難看到,關於順or剖這個問題,幾乎在各大社交平台都是引起爭議的話題。
一些寶媽們為了寶寶,哪怕臨產高位破水兩天,忍痛也不打無痛針儘力順產。
同時也有不少的聲音強調,愛自己才能愛寶寶,剖腹產對產婦孩子都更好。
無形中,好像選擇剖腹產就是保全母體,犧牲寶寶利益。選擇順產就是為母則剛,愛子之心。
選擇哪個都彷彿成為了一種母愛檢測。
但其實,不管是順產還是剖腹產,從不是我們自己能左右和選擇的,是需要醫生結合多方面因素去考慮的。
從醫學的角度來說,身體各項條件足夠的人,都建議順產,畢竟它是符合生物自然進化的天然選擇。
而剖腹產是一種補救措施和治療手段,是非必須的人為干預。
如果沒有剖腹產必要,比如胎兒宮內窘迫、胎位不正、宮縮乏力、產科合併症需要儘快終止妊娠等…人體選擇的自然方式就是最適合的選擇。
>>>
順產&剖腹產的誤解
# 順產更好,順產的寶寶更聰明?
「順產時,胎兒頭部受到陰道的擠壓,大腦溝回更深,也就會更聰明。」
這個說法,大家或多或少都聽過吧?但咋說呢,其實挺禁不住推敲的…
首先,有數據顯示,胎兒發育的前5個月基本就已經完成大腦神經細胞的分裂。
而大腦溝回的深淺,只是不同人群之間的橫向對比,即使是真的大腦溝回被擠得深了,那也只是「毛巾上多了個褶,鋪平了面積還是那麼大」的區別。
換句話說,孩子的生理出廠設置都是發育好了才呱呱墜地的。
真正影響孩子智力的因素是先天遺傳、後天教育、生育年齡等,與順產時擠的那一陣兒,沒啥關係。
# 順產會讓陰道鬆弛,不利於後續夫妻生活
之前大人講過,我們的盆底肌就像一個「吊床」,起到支撐盆腔器官使其保持穩定的作用。
但隨著懷孕後胎兒的發育,寶寶越來越大,媽媽也越來越「胖」,於是原本的吊床就會被撐的鬆弛下墜。
陰道鬆弛的風險,不是順產還是剖宮產的結果,而是懷孕本身所造成的。
# 剖腹產痛苦少,不會痛到生死不能
順產的疼痛,主要來自於宮縮時的疼痛,在現代醫學下可以選擇通過「無痛分娩」來減輕。
而剖腹產雖然不用經歷產前宮縮疼,但剖腹產後切口的日子裡,每天被護士按壓肚子,排出污血的感覺,體驗過的人回憶起來都是,嘶…
總之,到底怎麼選是個專業問題,應該聽從的是專業醫生根據檢查後提出的建議。
有生育計劃的同學們不必為此太過掙扎擔憂。
當然,做母親這件事,本也不是非做不可,也不是勉強就可以做好的。知道我們該知道的,然後順從內心的選擇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