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檔上映的新電影其實不是七部,而是八部,只不過有七部登陸院線,而我最期待的《天龍八部之喬峰傳》則選擇除夕網路上映,在我看來,是甄子丹獻給影迷們最好的新年禮物。
然而無語的是,電影還沒正式上線,豆瓣就已經有了不少差評,後面能明顯看出很多人還沒有觀看的情況下就開始打差評,甚至不少網友單純強調和去年兩部《倚天屠龍記》作比較。這些惡評讓我差點放棄這部電影,但基於對甄子丹和香港電影的熱愛,還是認真看完了電影,更加確定電影遭遇了無腦惡意評論。
好在客觀理性的觀眾不止我一個,受差評影響,《天龍八部之喬峰傳》(以下簡稱《喬峰傳》)開分僅5.2,但截至發稿已經上漲至5.3,相信還會持續走高,也不斷有網友力挺電影、為甄子丹說公道話。那麼,《喬峰傳》到底好在哪,如何打開這部電影才是正確的姿勢?下面談一下個人淺見。
先來說打開《喬峰傳》的正確「姿勢」。
忍不住為《喬峰傳》鳴不平,一些差評讓我很難理解。多年來,金庸的小說改編的影視作品難以細數,比較典型的作品中,既有以83《射鵰》、黃日華的《天龍八部》為代表的電視劇,也有《天龍八部之天山童姥》這樣誇張如星戰科幻片,以及《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這樣魔改人物、將張無忌變成腹黑角色,強化善惡對立的作品,而這兩部電影豆瓣評分分別為7.5和7.9.這樣一比,《喬峰傳》評分在及格線之下,就太荒謬了吧!
其實相比而言,改編金庸作品的香港電影都有一個共性,就是將電影的娛樂性最大化、展現武俠江湖的快意恩仇、強化人物的俠肝義膽和善惡對立,從《天山童姥》到《喬峰傳》三十年來這點始終沒變過,變的是觀眾。
從讀者到編劇,再到導演、演員,每一個人對金庸都有不同的理解和認知,從這一點來說創作是很私人化的,觀眾不應該因為電影的呈現和自己想要的有偏差就打差評,這太不公平了。那說回看《喬峰傳》的正確姿勢,甄子丹其實是傳承了香港電影注重娛樂性的敘事邏輯,兩個多小時的電影里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電影以喬峰為主視角敘事,片名也叫喬峰傳,怎麼可以因為虛竹的戲份少就打差評?怎麼可以因為人物鋪墊不夠就大罵?甚至看到有網友將電影和黃日華的《天龍八部》作對比,要求2個小時的電影像幾十集電視劇那樣去塑造人物,你是認真的嗎?
因此,如果對電影的故事格局、人物塑造、動作場面該基於對香港武俠動作片的經驗去做判斷,根本就不會失望,這就是一部力求打得痛快的動作電影,甄子丹在電影里以一敵百打的過癮!這才是我們對電影應該有的核心訴求,就好比你坐上一輛跑車,總不能追求動力和操控的同時,還要求空間和舒適性吧?
再來說電影好在哪。
首先是「含金量」足。
看過之後其實我很遺憾電影沒有上院線,本身網路上映就會讓很多人基於網路電影太多爛片的思維慣性,給電影戴上有色眼鏡,而且小屏幕也無法得到影院里的震撼視聽。
《喬峰傳》無論是幕後團隊還是演員陣容,都不輸今年春節檔幾部院線電影。甄子丹聯袂剛拿到金像獎影后的劉雅瑟,再加上惠英紅、吳樾、張兆輝、徐小明,可以說是香港動作片的夢幻陣容。
還有影片時長,《喬峰傳》片長132分鐘,有別於很多常規網路電影八九十分鐘的「草草了事」,甄子丹用超過2個小時的片長,容納了自己對金庸武俠江湖的理解,以及將精心打造的數次動作大場面奉獻給觀眾。
其次是突破與創新。
《天龍八部》被反覆翻拍,想必甄子丹自己也清楚,故事講得再好觀眾也味同嚼蠟,那《喬峰傳》要如何抓住觀眾?
一方面是人物塑造有創新性,電影用動作強化人物性格。喬峰縱馬飲酒,拋向身後和兄弟們共飲一壺,彰顯了江湖漢子的洒脫豪邁;一直以來弱不禁風的阿朱也有了功夫,除了傳遞給觀眾她和喬峰仗劍天涯的暢快之外,其實也是符合邏輯的人物創新,從小在慕容家長大多少都會點功夫吧!當年憑藉武俠片《長輩》拿到影后的惠英紅,也增加了動作戲,賦予無腦的阮星竹俠女的氣質,讓人耳目一新。
另一方面是動作的突破。甄子丹是懂《天龍八部》,也懂喬峰的。他在這部電影里提煉了原著中所有和喬峰有關的高潮段落,杏子林的命運巨變、聚賢庄的殊死惡戰、錯殺阿朱的悲痛訣別,還有最後和慕容復的高潮對決,甄子丹不迴避、不偷懶,很用心的完成每一場動作設計。當年《葉問》一個打十個被影迷們奉為經典,這次聚賢庄的方桌大戰,絕對稱得上是可貴的突破,拋開其他不談,僅這一場震撼人心的大戰,就值回電影的點播票價了。
因此,《喬峰傳》這麼低的評分實在有些冤枉,希望大家不要被差評誤導、也暫且放下對網路電影的刻板印象,甄子丹一定會帶給你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