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中共情報保衛史,其中的開山鼻祖「中央特科」,很多人一聽就知道,而其中元老中的元老有一個柯麟,很多歷史愛好者也知道。在中共最早期展開情報、鋤奸,策反活動中,柯麟先生曾是許多重大行動的參與者,如當時號稱「東方第一大暗殺」的中共除掉叛徒白鑫案。
20年代中央特科所在的上海
而本文所要記述的恰是這位中共情報保衛元老的親弟弟柯正平,一個連柯麟自己都不知道的中共隱蔽戰線的資深潛伏人員,更是中共在澳門隱蔽戰線的領導人。而正是柯正平等在澳門隱蔽戰線的功勛,使得新中國在被國際封鎖時期,有了通向外部世界的門和橋樑。
柯正平(左1)柯麟(中間者)
《中國共產黨黨史》第二卷上有這樣一段敘述:「從1950年底到1951年12月,貿易部系統將有可能被美國凍結、扣留的約2.4億多美元的外匯和物質,絕大多數搶購搶運回國。經由中共港澳工委領導設立的貿易機構香港華潤公司、澳門南光公司積極組織貨源,港澳愛國工商業家不避風險,鼎力相助,內地建設所需大量物資,包括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前線急需的藥品、油料、輪胎等『禁運』物資,被秘密運往大陸。」-《中國共產黨黨史》第二卷P121。
很少有人知道,這個在澳門赫赫有名的企業,是個老牌央企。由於特殊的歷史原因,它在內地默默無聞。在澳門卻不同凡響,具有非凡而持久的影響力。以致許多知情人說,南光公司的發展與作為及其創始人柯正平的歷史貢獻,構成了澳門當代史中最重要、最精彩、最恢弘的篇章,如果不講南光歷史和柯正平的歷史,澳門的百年史就會模糊不清,甚至是嚴重殘缺不全。
柯正平
柯正平,原名柯平。其兄便是中共情報保衛系統中元老,也是中國醫學界、醫學教育界的巨擘柯麟。兩兄弟在血雨腥風的年代,同時潛伏在澳門十數年,卻分屬不同的上級機構,直到解放,才互相知道原來,既是親兄弟,又是同患難的「暗戰戰友」。
1949年5、6月間,中共港澳工委澳門分工委負責人柯正平接到在澳門創立貿易公司的指令。
1949年8月28日,經過幾個月的緊張籌備,柯正平借用新馬路100號「新中行」的閣樓設立了「南光公司」。正是這家當初只有啟動資金5萬港元、4套辦公桌椅、4名員工的公司,在日後60多年的漫長歲月里,在與祖國大陸共命運、與澳門同呼吸,成長壯大為在澳門進入最早、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中資企業。
在全國解放前夕,中共中央就預見到「要準備帝國主義的長期封鎖」。為了在獲得政治獨立後能夠保持經濟獨立,防止在新中國成立後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全面封鎖和對蘇聯的過分依賴,於是極具遠見性地對港澳制定了「暫時維持現狀」、「長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戰略決策。(《澳門政治發展史》,吳志良,1999)
當時周恩來和葉劍英也提出:「在澳門這一特殊地區,必須有我們自己的機構與組織。」南光公司的成立,便是這一國家戰略與意圖在澳門的執行和體現。 創辦初期的南光公司的直接領導者為華南支前司令部。而南光公司自此也成為中央政府直接管轄的在澳門的唯一央企,也成為與香港華潤比肩的中共在東南(當時都在租借期)的經濟雙子座。
1949年至1950年的主要任務是為支援廣州市解放、海南島解放和萬山群島解放,為北方解放區輸送糧食等短缺物資;1951年至1952年的主要任務是「搶運」戰略物資,支援抗美援朝戰爭。看似這是一項經濟工作,但回到當時環境,究其實質是作為最重要也最緊迫的政治任務去完成的。
廣州解放遊行
該項「支前」和「搶運」的任務有三:
1.支援廣州解放。
主要任務是負責把從開灤煤礦運到公海的煤炭過駁到船上,再把煤押運到廣州五仙門發電廠,以保證剛剛獲得解放的廣州的電力供應。據麥耀天回憶,當時與他同船工作的還有新中行的柯德和一個班的解放軍戰士,運煤船每天對開往返於澳門與廣州之間,不可以遲到,遲到一天廣州就會停電。
2.支援海南解放。
1950年1月2日,中共華南分局作出《關於支援海南島作戰決定》。根據華南分局安排,南光也投入到緊張的備戰物資準備工作中。瓊崖縱隊負責人之一的符鐵民年初進入南光,肩負起領導南光在澳門為海南島解放籌備物資的任務,大量購買大米和電台,貨物一到立即安排運往內地,有力地支援了解放海南島的渡海作戰。
海南解放與瓊崖縱隊會師場景
3.支援解放萬山群島。
1950年5月,人民解放軍對國民黨軍據守的廣東省萬山群島發起進攻作戰。為支援這次戰爭,南光協助開展物資補給,購買食品送到珠海。「一天之內把澳門市場的餅乾全部買光了。」同時還安置了30多名在萬山群島作戰中落水後被救援到澳門的解放軍戰士,幫助他們順利返回前線。 另外,在解放初期南光公司更是大力支援廣東度過春荒。
1950年初,廣東各地面臨嚴重糧荒且殃及港澳。時任華南分局第一書記、廣東省主席和廣州市市長的葉劍英,指示華潤和南光利用歸國華僑在海外的關係,設法以私人名義購入糧食,先運到香港或澳門,再設法運往廣州。經過艱苦努力,在歸僑蟻美厚和鄧文釗先生等奔波斡旋下,大量大米分批從國外運抵港澳並轉運至廣州,既幫助廣東渡過了難關,又緩解了港澳本地糧食困難,還有力地支援了進軍海南島部隊的糧食籌措。
解放萬山群島的「先鋒號」
另外,負擔的 「搶運」任務有二:
1.搶運「兩航起義」的航空器材。
1949年11月9日,香港中國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的12架飛機在香港起義飛往新中國,一直在澳門運作的中國航空公司通信課無線電車間的員工也同時宣布起義。當起義後在澳門「信達」貨棧堆積如山的中航通信器材裝箱等運回國之際,澳萄當局先是下令查封,後經澳門愛國同胞緊急斡旋,澳督最終同意暫不扣留但限48小時離境。經過員工們肩扛手抬及碼頭工人的幫助,終於將2477個笨重木箱全部裝上3艘偽裝的大木船,沿珠江經廣州再換軍列,於1952年2月運抵天津。經過多方合作努力,到1952年底,共運回器材15000箱件、汽油3600桶和其他物資若干。這批器材成為新中國民航初期維修所需的主要航空器材來源,用這批器材組建的太原飛機修理廠和天津電訊修理廠,後來成為中國航空工業和電訊工業的物質技術基礎。
兩航起義歷史照片之一
2.搶運「禁運」物資,支援抗美援朝。
朝鮮戰爭開始以後,美國加緊對中國實施封鎖禁運。1951年5月,美國又操縱聯合國大會通過《實施對中國禁運的決議》,強迫與會各國參照美國對華禁運的貨單,向中國禁運武器、彈藥、戰爭用品、原子能材料、石油及具有戰略價值的運輸器材等,品種多達1700多種。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實行全面封鎖和禁運,先後參加禁運的國家共有45個。在西方對中國實行經濟封鎖時期,香港、澳門成為中國同資本主義國家進行轉口貿易的重要通道。為了衝破美國的「禁運」,葉劍英指示加快南光公司的發展,由南光公司負責並請何賢、馬萬祺等愛國知名人士協助,籌措中國人民志願軍急需的戰略物資。 雖然香港和澳門是中國搶運物資回國最重要的國際口岸,但由於澳萄當局在禁運問題上較港英當局靈活,使澳門成為了中國突破封鎖和禁運的薄弱環節和前沿陣地。當時內地與香港的貿易經由澳門轉口的數量極大。把貨物從香港運輸到澳門的最大承運人是霍英東先生的東升公司,其承運的貨源來自四面八方,種類豐富,在抗美援朝的高峰期天天不停。由於港英政府對禁運和封鎖逐步升級,在香港的華潤和澳門的南光開始了運輸合作。1951年,香港華潤公司註冊了一個小公司「興隆行」,把從香港聯繫到的物資秘密運往澳門交給南光,再由南光負責運往國內。
抗美援朝,朝鮮戰場上志願軍後勤線歷史照片之一
新中國成立後,葡萄牙仍與國民黨保持外交關係,奉行對國、共政府的所謂「中立政策」,這使澳門的國民黨勢力在一個時期仍有所發展且活動十分猖獗。據《轉型時期澳門社團研究—多元社會中法團主義解析》(2004,廣東人民出版社)記載,1949年10月之後,在澳門新成立的親台社團分為兩類:
一類是直接與共產黨爭奪控制權的行業組織,如:1952年12月15日成立的澳門工團總會及其下屬的「自由」工會組織,1953年11月12日成立的澳門中華自由教師聯合會等。
另一類是赤裸裸的反共團體,如:1950年~1952年的反共游擊隊「中一六部隊」在澳門公開活動,1955年成立「亞洲人民反共聯盟」澳門分會,1950年一直到1966年都在「中華民國外交部駐澳專員辦事處」辦公的由台灣「大陸災胞救濟總會」所設的「流亡澳門難胞總會」以及「華僑救國總會澳門辦事處」、「廣東省流澳難胞同鄉聯誼會」、「粵澳留澳記者聯誼會」、「聯義社」等反共機構。
針對國民黨在澳勢力的反共活動,柯正平領導的南光公司團結廣大澳門同胞進行了堅決有力的鬥爭。
1951年國慶期間,反共團體組織人員公開衝擊南光公司。他們在公司外牆書寫侮辱中華人民共和國領袖的口號,組織遊行隊伍聚集在南光公司門口搗亂叫罵,收買煽動澳門市民參加遊行,把鞭炮扔進公司院內和小汽車內,氣焰十分囂張。在形勢逼人的情況下,時任南光公司副經理的符鐵民衝上房頂鳴槍示警,並帶領保衛組員工和一群男職工衝出公司院門抓獲帶頭的暴徒,驅散示威的反革命分子。由於這次反共活動擾亂了公司正常工作並危及公共安全,在南光公司抗議之下,澳萄政府才表態以後由澳萄警察維持南光公司、南通銀行等中資機構的安全,禁止國民黨團體組織遊行活動。
從此,南光公司門前設置了萄國警察崗亭,每天兩班,而在澳門的國民黨反共活動也由公開轉入暗中破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