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劉亦菲、李現主演的《去有風的地方》於湖南衛視、芒果TV雙平台上線。截止寫稿時,豆瓣評分8.1分。根據貓眼專業版數據,芒果TV累計播放量已達18.26億。
《去有風的地方》講述了劉亦菲飾演的女主許紅豆因為閨蜜去世,生活和工作陷入低谷,獨自前往大理雲苗村的「有風小院」休息調整的故事。期間,她遇到了辭去高薪工作回鄉創業的當地人謝之遙,並與謝之遙一起建設雲苗村的文化旅遊事業。
沒有「抓馬」的劇情,也不是大女主爽劇人設,《去有風的地方》像是一杯平淡的白開水。有人說,這是「田園治癒風」和「新鄉村劇」,此前高分韓劇《海岸村恰恰恰》和《什麼都不想做》都是這類代表。也有人說,這是一種影視化的「慢綜流」,是《嚮往的生活》《五十公里桃花塢》等慢綜藝進入審美疲倦期後衍生出的新的影視劇類型。
統計近期的熱播劇,《去有風的地方》小紅書討論度斷層第一,開播一周就收穫超過9萬篇筆記,目前已有12萬篇筆記。而王鶴棣的《浮圖緣》僅有3萬篇筆記,王凱、譚松韻的《向風而行》僅2萬篇筆記。
相較於《去有風的地方》在小紅書斷層第一的熱度,其在微博平台話題閱讀量被《浮圖緣》反超,在抖音平台的播放量也次於《向風而行》,遠沒有達到所謂「爆款劇」的標準。《去有風的地方》的「爆火」似乎只限定在小紅書平台,成為「小紅書特供劇」。


小紅書看劇=顏值討論+同款種草
為什麼《去有風的地方》受到小紅書用戶的青睞?一方面,小紅書官方有營銷活動「去大理吧!去有風的地方」進行影視營銷熱度的承接;另一方面,《去有風的地方》在主演、畫面、主題都精準擊中了小紅書用戶的需求。據2022小紅書商業生態大會,小紅書月活已達到2億。其中有72%為90後,超50%來自一二線城市,女性用戶佔比約70%。
對比其他頭部內容平台,抖音、快手和微博定位更大眾,嗶哩嗶哩則偏向「Z世代」和「二次元」,小紅書的關鍵詞則是「年輕」「女性」「一二線」。主演顏值高、畫面風景美、主題有共鳴成了小紅書用戶在「審判」一個劇時的重要支撐點。雲南的美景加上劉亦菲的「天仙」顏值,光是這兩個賣點就讓《去有風的地方》完美契合了小紅書所需要的平台調性。

在小紅書話題「劉亦菲」下有183萬+筆記,遠高於其他爆款劇女演員(楊冪85萬+、趙露思84萬+、虞書欣67萬+、迪麗熱巴37萬+、劉詩詩9萬+)。「顏值即正義」向來是小紅書的真理,在劇集相關話題下常有劉亦菲的逐幀截圖分析顏值、同款服飾、同款包、髮型等。作為典型的圖文內容平台,封面美觀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用戶是否點擊筆記。《去有風的地方》取景地雲南大理風景優美,在高顏值主演的buff疊加下,隨便一張劇照就能成為引流封面。

在小紅書搜索「去有風的地方」,「種草」相關的熱搜讓位了對劇本身的討論。而「種草」的花樣也是千奇百怪,除了常規的影視劇同款穿搭外,同款拍攝地、同款民宿、同款美食、同款歌單均能成為「種草」項。在網友的評論中,《去有風的地方》又被戲稱是「劉亦菲旅遊vlog」、「雲南大理宣傳片」。由此也引發了關於影視劇定義的討論,甚至有網友認為這不算是一個「劇」,是「劉亦菲個人的旅遊慢綜藝」。

「種田文」影視化,「治癒」「內耗」成流量密碼
在《去有風的地方》「慢綜流」和「田園風」的討論下,「治癒」也是與之相伴的關鍵詞,不少用戶表示「《去有風的地方》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
從豆瓣8.1分的現實題材劇《我在他鄉挺好的》,到B站《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的全網爆火,再到《去有風的地方》的田園慢節奏,有關壓力的討論往往能夠精準擊中了當代年輕人的痛點,「治癒」「內耗」等詞條成了視頻的流量密碼,也成了營銷的萬能關鍵詞。

在小紅書影視安利博主的筆記標題中,往往會突出類似輕鬆愉快的氛圍,比如「精神逃離」「巨甜劇上頭」「笑到肚子疼」等。推薦題材也大多是戀愛小甜劇,嚴肅題材並不討喜。

儘管國內「田園劇」數量較少,但網路小說「種田文」已經形成了成熟的流派。種田文一般以古代為背景,描寫主人公及其家人日常衣食住行、雞毛蒜皮等生活瑣事。豆瓣7.9分的小成本網劇《花間提壺方大廚》以及曾舜晞田曦薇主演的待播劇《田耕紀》是改編自「種田文」小說的治癒系田園劇。
作為與瑪麗蘇背道而馳的一種新類型,「田園劇」重在鄉村世情的女性化書寫,呈現田園空間帶來的審美理想。《去有風的地方》通過濾鏡化的農村日常,為一二線觀眾關於鄉野生活的烏托邦想像。
有影評認為《去有風的地方》漂浮在現實之上,但這也恰恰是其能夠在小紅書爆火的原因——避免刻畫貧窮和苦難,迴避人際關係的嫉妒與猜疑,鏡頭前只留下認真勞動努力生活的人。在現代人壓力愈發增長的背景下,治癒系田園劇或許成為一個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