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3日,萬眾期待的《灌籃高手》(SLAMDUNK)電影版終於在日本率先上映,一舉掀起首日7.16億日元(約3742萬元人民幣)超高票房的觀影熱潮。「山王由我來打倒,這樣就只有贏了。」——當《灌籃高手》的主人公櫻木花道在銀幕上說出這句台詞時,相信喚醒了很多人藏在心底的青春回憶。

《灌籃高手》劇場版海報
中日兩國80、90後共同的青春回憶
當今作為社會中堅階層的80、90後人,他們的童年乃至青少年時期正與這部頂級動漫的巔峰期重合。不僅是在日本,在一衣帶水的鄰邦中國,很多熱愛這部動漫的80、90後人也紛紛在社交平台上激動留言,感慨道:「爺青回!」一石激起千層浪,在國內的各大影評網站上該作更是幾乎被五星刷屏,表現出對於這部動漫能夠在中國上映的期待。
這部由日本漫畫家井上雄彥創作的高中籃球主題漫畫,講述了湘北高中籃球隊一群少年們的勵志成長故事。《灌籃高手》與《足球小將》、《棒球英豪》合稱為日本運動漫畫三大巔峰之作。

《灌籃高手》漫畫作者井上雄彥
《灌籃高手》1990年開始在《周刊少年JUMP》上連載,1993年動畫化後大眾認知度達到了最高點,在日本掀起熱潮,讓籃球一躍成為當時最熱門的體育運動之一;1995年引進中國內地播出後,同樣深深地影響了一批當時的青少年。
「我是天才櫻木花道。」「我就是三井,一個永不言棄的男人。」「如果放棄的話,比賽就結束了!」「我們的目標是制霸全國!」這些經典台詞,撥動了中日兩國80後、90後生人的心弦。櫻木花道、赤木剛憲、流川楓、三井壽、宮城良田這些少年揮灑汗水奮力拚搏的熱血故事激勵影響了一代人的成長,凡是看過它,聽過它的主題曲,都令人情不自禁與之共鳴,對於這部動漫的喜愛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消退。
時至今日,在《灌籃高手》的帶動下,就連很多日本人都不曾到過的神奈川縣鎌倉高校前站,已經成為中國遊客赴日觀光找尋青春的「巡禮地」。

鎌倉高校前站的平交道

《灌籃高手》片頭曲中這個場景的原型就是鎌倉高校前站的平交道
自1996年TV動畫版完結時一句「我們全國大賽見!」到2022年電影版中全國大賽上湘北高中VS山王工業一戰的回歸,已經過去了26載,跨越了80、90後從熱血少年到穩重成年的時間。某種意義上說,這次《灌籃高手》電影版在中日兩國掀起的熱潮,側面說明這不僅是一部動漫電影,它更是中日兩國80、90後共同的青春以及與青春有關的回憶。追本溯源,這份共同的回憶可以說是上世紀中日「蜜月期」民間文化交流結下的碩果。
年輕一代正為兩國民間交流打開一扇新窗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時期,兩國政府在綜合考量國際局勢與國內發展需求的基礎上,做出相向而行的戰略性選擇,圍繞一系列爭端問題,達成處理原則與方式上的共識,發表《中日聯合聲明》,構建起和平友好基調的「1972年體制」。
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約,在此後十年間兩國關係進入「蜜月期」。兩國領導人都對雙邊關係的發展給予高度重視。如中國領導人鄧小平同志就提出「我們應該向前看,放眼未來,共同努力,使中日兩國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日本方面,鈴木善幸、中曾根康弘、竹下登三屆首相相繼訪華,推動兩國友好交流合作不斷走深走實。
在這一背景下,中國政府為了加強民間文化交流,開始在國內電視台有計劃地引進並播放日本動漫。1979年,日本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松谷美代子的名作《龍子太郎》搬上銀幕,並於同年引進中國,拉開了日本動漫引進中國的序幕。1980年代日本動漫大師手塚治虫的名作《鐵臂阿童木》引進中國,在當時形成了萬人空巷看阿童木的壯觀場面,推開中國人通過動漫作品認知日本的大門。自此,《灌籃高手》、《足球小將》、《哆啦A夢》、《聖鬥士星矢》、《美少女戰士》等諸多經典的國語配音日漫相繼進入觀眾的視野,這些作品雖出品年代不同、題材不一,但為國內無數80後、90後構築了一段段童年回憶,形成專屬於自己的「日本印象」。

2020年12月11日,《哆啦A夢:大雄的新恐龍》在中國上映,這是日本令和時代的第一部哆啦A夢電影。
古語云,杖莫如信。國家之間開展合作的前提是信任,產生信任的基礎是相互理解。唯有邁出彼此了解的第一步,才會有相互理解的可能。民間文化交流是中日兩國人民溝通理解,相互信任的橋樑,更是建立兩國人民世代友好的基礎。這些優秀的動漫作品成為了中日文化交流的紐帶,為中國民眾了解日本社會起到了獨特作用,加深了中國民眾對日本的理解,拉近了彼此的距離。作品所傳達出常人對於人類共同價值的追求,如《灌籃高手》的拼搏精神、《足球小將》的團隊意識、《哆啦A夢》的真摯友誼,是不分國界的感情融貫與心靈呼應。這些作品在帶給80、90後童年快樂的同時,也教會了這一代人永遠不會隨時間而消逝的寶貴品質。
進入21世紀,伴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中國動漫作品也實現了質的飛躍,開始向日本傳播。2015年《雛蜂》率先登陸日本,此後《從前有座靈劍山》、《時空使徒》、《一人之下》、《天官賜福》、《羅小黑戰記》等優秀的中國動漫也相繼出海在日本播出,獲得好評。二次元現象級遊戲《原神》更是徹底打入日本這一全球最大的動漫遊戲市場,進入暢銷榜的前列。

在日本東京神保町的內山書店內售賣的中國漫畫《羅小黑戰記》 。內山書店 圖
年輕一代正在用行動為兩國民間交流打開一扇新窗。今時今日,日本的年輕一代也在通過電視與網路接納來自中國的新事物,感知中國的風土人情。中國文化對於日本民眾的吸引力在不斷增強,越來越多地介紹中國文化的節目在日本熱播,改變了日本民眾長久以來的成見,讓新一代日本青年萌生了解中國、認知中國的意願。
文化交流能否衝破中日關係的瓶頸?
中日兩國要實現持久而穩定的友好合作關係,既需要法律層面的和解,也需要感情層面的和解。1978年中日兩國簽訂的《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已經在法律層面確認了和平友好的基調,但是兩國人民之間在積極的情感基礎和信任方面還有欠缺,尤其是歷史心結淤積於懷,很難說實現了情感意義上的和解。
動漫作為中日相互交流的重要媒介,陪伴包括80、90後在內的一代代中日兩國青少年成長,並逐漸滲透進其社交場景,有助於減少兩國民眾彼此認知的刻板印象,營造共同的文化土壤,獲得以心交心的正面評價,促進感情層面的和解。
當下,新冠疫情雖然阻隔了正常形式的人文交流,但可以看到在社交平台上以動漫為載體的民間交流正在加速,一個異於傳統的中日交流空間初見雛形。正像這次《灌籃高手》電影版在中國引起熱議,中國觀眾紛紛期待能夠早日看到湘北最終戰勝山王后流川楓與櫻木花道的擊掌瞬間。又如日本男子足球隊在卡達世界盃上的出色表現,讓國內網友聯想起兒時觀看《足球小將》的回憶,紛紛感慨當年那些看起來遙不可及的夢想在逐漸變成現實。

日本隊在今年的世界盃小組賽首輪2-1擊敗德國隊。《足球小將》的作者高橋陽一接受採訪時感嘆,他在40年前去德國取材時認為日本隊不可能打進世界盃,戰勝德國隊更是做夢都不敢想。
2022年11月17日,中日兩國首腦在曼谷舉行會談。習近平主席指出,今年,中日雙方共同紀念了邦交正常化50周年。50年來,雙方先後達成4個政治文件和一系列重要共識,各領域交流合作成果豐碩,給兩國人民帶來重要福祉,也促進了地區和平、發展、繁榮。中日互為近鄰,同為亞洲和世界重要國家,擁有很多共同利益和合作空間。中日關係的重要性沒有變,也不會變。中方願同日方一道,從戰略高度把握好兩國關係大方向,構建契合新時代要求的中日關係。
國與國之間關係的未來和希望在青年。中日關係再一次來到新的關鍵路口,年輕一代的文化交流更應成為突破雙邊關係瓶頸的關鍵。我們應該著眼大局和長遠,為增進兩國民眾相互理解和友好感情,重溫和平友好初心,汲取歷史經驗啟示,把握當下機遇挑戰,積極拓展兩國文化交流的領域,通過中日兩國合作製作優秀的動漫作品,引進兩國各自經典的動漫作品,讓新一代青年產生更廣泛的情感共鳴,開創新時代中日關係的新前景,續寫中日友好事業的新篇章。
(王鵬飛,天津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