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艦下水第二天,福州市民就給沈葆楨墓和薩鎮冰墓獻花,還在墓碑前放了一張福建艦下水的照片,還有人送上陸遊的「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但更多的是為之淚目。
可能有些人還不知道他們二位是誰,沈葆楨祖籍河南、1820年出生於福州,其母林慧芳是林則徐的妹妹,沈葆楨少年時常伴舅舅身邊飽讀詩書,16歲考取秀才,20歲中舉,27歲高中進士,任監察御史(相當於現在的最高檢處長)。
沈葆楨故居
首任船政大臣
1866年,沈葆楨接任福建船政大臣掌管馬尾輪船製造局。在西方列強與守舊派各種干擾和阻力下,沈葆楨排除萬難堅持工業改革,3年後下水並成功試航試炮的第一艘木殼蒸汽船「萬年青號」,長79.3米、寬9.26米、吃水4.7米,排水1370噸、載重450噸,被譽為中國近代海防工業邁出的第一步。
萬年青號(又名萬年清)
1871年,日軍以「日本漁民被台灣漁民殺害」的理由強行登陸台灣島,朝廷與日本談判七次無果,沈葆楨遂率領七艘戰艦和6500士兵抵達台灣島,於1874年將日軍逼離台灣。
其後,沈葆楨升任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掌管南海海防和南洋水師,將台灣島防衛的「屹若長城」,不僅在福建與台灣島各地修築炮台,還大膽提出自造鐵甲船的計劃,理由是「購致者權操於人,何如製造者權操諸己」。
船政學堂
薩鎮冰祖籍山西、1859年出生於福州,10歲時經父親薩怡臣推薦,被沈葆楨收入福州船政學堂學習天文和駕駛,以第一名成績畢業,同期畢業的還有鄧世昌(甲午戰爭時,駕駛致遠號巡洋艦全速撞向日艦的民族英雄之一)。
薩鎮冰15歲跟隨沈葆楨巡防颱灣島,16歲在福建水師巡洋艦任職,18歲被外派去英國皇家海軍學院留學,22歲調任南洋水師驅逐艦「澄慶號」大副,隨後爆發中法馬江海戰,薩鎮冰多次請求參戰未果。
威海衛戰役
1895年威海衛之戰,日軍18艘戰艦對日島(威海劉公島附近)狂轟濫炸,奉命駐守日島的薩鎮冰堅決不撤,在炮火中足足堅守11天,提督丁汝昌連發三道軍令才不得不撤。
甲午海戰清軍大敗,殘存海軍全部革遣返鄉,薩鎮冰回到福州當了私塾老師,直至半年後才被張之洞啟用,在895年在南京成立的自強軍任巡防隊副官,1898年清廷重組海軍,薩鎮冰兼任「海圻」號管帶,1902年統領北洋海軍全部艦艇,並成立海軍第一座訓練營。
薩鎮冰為近代中國培養了大量海軍指揮官,同時也改革了最科學的海軍管理模式,把南北水師合併後分為巡洋和長江兩支艦隊,統一官職、艦旗、軍服、號令等等,同時還嚴令「海軍職責為保衛海疆,不參與陸上軍閥混戰」,正是這項命令才得以保存海軍實力,沒有發生大規模內鬥,其著名的「一生不打內戰」、「絕不自殘同種」等口號,感染了無數將士。
1933年,74歲高齡的薩鎮冰義無反顧地加入反蔣隊伍,福建解放時嚴詞拒絕隨蔣撤台,同為閩籍的海軍上海司令員方瑩、總軍需處長陳景薌等十多位海軍將領也跟隨薩老留在福州,為解放初期穩定福州作出卓越貢獻。
除此之外,薩鎮冰還修建了很多橋樑、公路和醫院等設施,是老福州人眼中不折不扣的大英雄,現在的福州不僅有薩公嶺,還有薩公壽亭。
如今,我國自主研發的福建艦航母下水,福州人又想起了薩鎮冰寫下的兩句詩:龍游淺水勿自棄,終有揚眉吐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