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東垣在《脾胃論》里說過,「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
意思就是說「內傷脾胃,百病由生」,反過來也就是說「養好脾胃,百病不生」。
脾胃位於人體的正中,是整個身體的樞紐,如果把人體比喻成一座大廈,脾胃就是大廈的根基,根基不牢固,整座大廈就風雨飄搖,隨時有倒塌的危險。
反之呢,如果根基牢固,這座大廈便能穩如泰山,屹立數百年而不倒。
脾胃如此重要,難怪中醫稱「脾胃是後天之本」。
說到養護脾胃,最得心應手的還不是寫了《脾胃論》的李東垣,而是我們的先師張仲景。
在張仲景那個年代,群雄割據,戰亂不斷,百姓顛沛流離,衣不遮體,飢不飽食,難免會傷到脾胃,脾胃一傷,正氣就不足了,什麼傷寒、瘟疫都來了。
在那個年代,百姓不是死於戰亂,就是死於飢餓與疾病。
張仲景體會到黎民百姓的疾苦,揮手寫下了小建中湯這一千古名方,這個方子對於當時的人來說猶如久旱甘霖,讓百姓看到了生的希望。
小建中湯,中也就是中焦脾胃,建中就是讓脾胃變得健壯之意,準確的說小建中湯不但能大補脾胃,還能肝脾同調,陰陽雙補,而且溫而不燥,潤而不膩,組方也非常簡單。
小建中湯組成:
桂枝,芍藥,生薑,大棗,甘草,飴糖。
用法:
正常煎好葯後,兌入飴糖,再文火加熱一會將飴糖完全溶化即可,分兩次溫服。
桂枝取的是桂樹末端剛剛生長出來的嫩枝,就好像早上七八點鐘的太陽,陽氣旺盛,有很強的意向繼續向外生長,向上向外發散的力量很強。
這股力量可以溫陽散寒,可以溫心陽,可以溫通經絡,把那些被寒氣冰凍住的經絡一股腦的沖開。
補脾胃的方子為什麼要溫心陽呢?
因為脾胃的運化需要熱量,這股熱量來源於心臟。心臟就好比太陽,脾胃是山巒大地,太陽一照,土地得到溫暖,才有力量生長萬物。
如果說桂枝是往外散,白芍就是往裡收的,白芍味酸,酸味的藥材都有一股往內收的力量,一方面制約桂枝,防止耗散太過而耗散津液。
而且白芍還能養血柔肝,脾胃不足首先應防肝趁虛而入,所以這裡用白芍來把肝穩住。
剩下的生薑、大棗、甘草、飴糖都是來固護脾胃的,其中生薑補陽,可以驅散脾胃的寒氣,大棗補血,甘草和飴糖補氣,就好比給脾胃源源不斷地輸送能量。
脾胃最怕啥呢?
最怕寒,最怕肝鬱,最怕氣虛,這個方子溫中補虛,柔肝理脾,調和陰陽,可以說把傷害脾胃的幾個因素都照顧到了。
小建中湯適合什麼樣的人喝呢?
1、想要長肉的人要喝。有的人吃啥都不長肉,看起來永遠都是乾乾瘦瘦的,為啥呢?
因為陰虛了,陰虛火就旺,這團烈火會把你吃的那些東西全都燃燒掉,你根本就吸收不了,小建中湯可以讓乾癟的人一天天圓潤起來,因為小建中大補脾胃,脾胃好了,氣血就能源源不斷地化生出來。
2、氣色不好的人要喝。什麼是氣色?
氣色是氣血盛衰在面部的表現,氣色好的人,面部紅潤有光澤,氣色差,面色就會比較粗糙,暗淡。可以增強脾胃化生氣血的能力,氣血旺盛了,自然氣色紅潤,有光澤。
3、脾胃虛寒的人要喝。
這些人有個特點,手腳一年四季都是冷冰冰的,哪怕再熱的天也不敢開空調,水果也不敢吃,稍微吃一點生冷的食物就容易跑肚、腹瀉。
這些都是因為胃裡有寒氣,小建中湯裡面有桂枝,有生薑,這些都是溫陽散寒的利器,可以讓心火下降溫暖脾土。
4、胃痛腹痛的人要喝。
這種痛往往是隱隱作痛,用手揉一揉,用熱水袋敷一敷,都會感覺舒服一點。
這種痛說白了也是寒氣惹的禍,你種情況小建中湯就可以大顯身手,方中桂枝、生薑溫中散寒,裡面甘草、大棗、飴糖有止痛的作用,而且甘甘甜甜又很好喝,吃了痛就止住了。
5、過敏體質的人要喝。
過敏是西醫的說法,認為是過敏原導致的,可是你有沒有想過,接觸同樣的物體,為什麼別人不過敏,偏偏你過敏呢?
還是咱們的中醫認識得透徹,只叫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那麼,正氣從哪裡來?
從中焦脾胃而來,脾胃是免疫力的大本營,脾強,正氣就強;脾虛,正氣就虛,對外界的抵抗力就會有所下降,吹一陣風就咳嗽、打噴嚏、流鼻涕,受一下涼就哮喘,總之就是稍微有點兒風吹草動,身體就扛不住。
小建中湯能夠把身體的正氣調動起來,可以說,它是過敏體質的最佳調養方。
6、身體虛弱的人要喝。
這樣的人容易疲勞,躺下就不愛動,人家一口氣能跑五樓,他出去走一圈就累的上氣不接下氣,不管是從小就身體弱,還是大病初癒,年老體弱,小建中湯是的最佳選擇。
7、從事腦力勞動、思慮過度;還有久坐的人。
中醫認為,思傷脾,久坐傷脾;思慮過度和久坐的人,大多精神萎靡、臉色蒼白、眼窩凹陷,看起來就像營養不良一樣,這些人或多或少存在一些脾胃問題,可以通過服用小建中湯來得到改善。
這麼好的方子,需要的人真的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