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方章雄)5月7日,雲霄縣雲山書院鑼鼓喧天,熱鬧非凡。院內舉行了祈大龜,演潮劇戲等民俗活動,紀念明代漳州名賢林偕春誕辰482周年,弘揚林太師公精神。

明代漳州名賢林偕春(1537~1604),字孚元,號警庸,祖籍雲霄縣東廈鎮漳江下游佳洲島郭墩自然村。林偕春自幼才華出眾,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林偕春中進士,他經歷嘉靖、隆慶和萬曆三朝,歷官翰林院檢討、編修,湖廣按察司副使、兩浙學政、南贛兵備副使、湖廣布政司右參政。隆慶元年獲「五經魁」任庶吉士,並教授當時還是太子的萬曆皇帝5年時間,隆慶二年向隆慶皇帝提出開放漳州「月港」,擴大海外貿易交流的偉大戰略。
據云霄縣雲山書院管委會主任方建民介紹,林偕春一生光明磊落,剛強耿直的秉性,舉賢任能,仕途坎坷卻凜然不屈,權勢壓頂仍剛正不阿,清廉勤政且業績卓然,憂國憂民而鞠躬盡瘁,淡泊名利留道德文章,高風亮節以長昭後人。林偕春退隱歸里後,關心民情,為當地百姓做了很多好事。林偕春一生著述甚豐,除了載入《明史·藝文志》的《雲山居士集》及參與編修《實錄》《承天大志》《漳浦縣誌》等經世華章,至今仍具有借鑒價值,其道德文章氣節,是留給後世一份寶貴的精神財富。

林偕春去世後,百姓奉之為神明,建雲山書院祭祀,尊為「太師公」,成為一方保護神。雲山書院,現已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閩南、粵東和台灣一帶有很多民眾信奉「林太師公」。每年的正月二十五,雲霄縣都將舉行了盛大的民俗活動——眾信眾抬著「林太師公」林偕春像巡安。林太師公垂範千古,名滿海內外。在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也都有奉祀林太師公的廟宇,這些年都有前來雲山書院交流進香。世界各地的崇仰者總是絡繹不絕地到雲霄來朝拜林太師公。
林太師公像入台,始自明末,多數於清初及中葉。供奉太師公的廟宇至今已達百餘座,較著名的有台北的福成宮、碧山岩,士林區文昌路太師公廟,台中的永隆宮,南投的太師公廟,雲林的廣福宮,花蓮的鎮安宮,桃源的景福宮、指岩宮,基隆的三聖公、靈塔廟,宜蘭的慶安宮,嘉義的太公廟、光天宮、安霞宮、寶月宮等。嘉義、南投等為漳屬林姓遷台集中墾居地,林太師公的廟祀也較多。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日本侵佔台灣後,推行「皇民化」教育,逼台民改為日本姓氏,使用日本文字語言,妄圖篡改台灣自古屬於中國的歷史,拔除華夏民族文化的根。愛國台胞通過傳承太師公文化等活動,進行抵制鬥爭。二十四年(1898年),林紅毛將從祖地分靈入台於家中奉祀的太師公,移在南投草屯鎮御史里米粉寮創設林太師公廟堂,通過更多民眾參與祭拜活動,以世代相傳祖地文化風俗,緊緊維繫住思想與故土相連。
據了解,台灣有很多民眾信奉「林太師公」,供奉太師公的廟宇至今已達百餘座。較著名的有台北的福成宮、碧山岩,士林區文昌路太師公廟,台中的永隆宮,南投的太師公廟,雲林的廣福宮等。


聲明:本公眾號部分資源來源於互聯網,版權歸原作者或單位機構所有,如果您是原創作者並不同意我們轉載或使用,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儘快妥善處理。
如果您喜歡本文,請點擊右上角關注「雲霄新聞中心」微信公眾號。
文章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繫"雲霄新聞中心"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