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今日(10月23日)霜降,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是秋天和冬天的過渡時期,意味著即將入冬啦!
「補冬不如補霜降」,此時節,不止要穿得暖,也要注意吃得夠暖~霜降是一年中最適合禦寒進補的時節。不同地區也有不同的進補飲食習慣,各地霜降都吃什麼呢?
1.牛肉
在廣西,廣西老表們會吃上一頓牛肉來潛藏過冬的能量,如牛河炒粉、蘿蔔牛腩煲等。 牛肉,素有「肉中驕子"美稱,蛋白質含量高,好吃還脂肪含量低,補脾胃,強筋骨,在寒時補充能量,保證身體溫度。
2.羊肉
在北方,羊肉是過冬必不可少要囤的膘。羊肉味甘性溫且不燥,具有溫補氣血、養生驅寒的功效,既能禦寒,又能補身,是不錯的秋冬養生食材。
在北京,此時節就少不了銅鍋涮肉、羊蠍子火鍋。
3.鴨肉
「一年補通通,不如補霜降」。在閩南,霜降這一天要吃鴨進補。偏涼性的鴨肉是秋季祛燥、潤肺的養生食材,鴨肉肉質肥美,營養豐富,搭配新鮮蔬菜,能及時補充人體必需的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
薑母鴨是閩南經典菜之一,材料為陳年老薑和紅面番鴨,用麻仁油炒紅面番鴨肉,再加上老薑母和燒酒一起燉煮,老薑除腥熱身,鴨肉滋而不膩,溫而不燥。
4.兔肉
「迎霜兔肉」,在古代,霜降流行食兔肉進補,兔肉口感細嫩,不腥不膻,脂肪很少,容易入味。兔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糖類、無機鹽、維生素A、維生素B1等成分。
兔肉乾煸、水煮、冷吃、紅燒,各種做法都有。說起吃兔肉,四川人最有發言權,麻辣兔頭、紅油兔丁、干鍋兔肉、冷吃兔……自貢鹽幫有道名菜——仔姜鮮椒兔,鮮辣咸香。
5.螃蟹
「白露鰻鱺霜降蟹」,霜降時的蟹十分肥美,吃蟹正當時。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蟹屬於寒涼食物,吃大閘蟹應適量,不要等放涼了再吃。食用時,可配合生薑、芥末等溫熱的調味品。
螃蟹不止能清蒸,各地也有一些特色吃法。清蒸螃蟹時,建議熱水蒸,可以加速蟹黃的凝固,防止外流;二是縮短螃蟹成熟的時間,保證蟹肉的鮮嫩程度。
6.蘿蔔
山東山西一帶,有句農話說「處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蘿蔔」。每到霜降,晉魯人家就要趕在土地霜凍前,到地里採摘蘿蔔,此時的蘿蔔甜度更高。
白蘿蔔,是一種營養豐富又便宜的食品,是秋冬的看家菜之一,白蘿蔔具有促進食慾,幫助消化,止咳化痰,除濕生津等功效。
在霜降之後吃蘿蔔,有很好的滋補功效。清炒、煲湯、釀肉、油炸......白蘿蔔是一種極能吸油的蔬菜,與肉搭配,使肉類去除一些肥膩,而蘿蔔自身又增加了一些豐腴。
7.山藥
霜降節氣是農收的最後階段,在霜降後,山藥到了收穫的最佳時節。天氣漸涼,要注意健脾養胃,山藥就是不錯的養生食材。秋冬吃山藥補益脾胃,養陰潤肺。河南溫縣有句俗語,山藥秋冬補,開春能打虎。多喝山藥湯,臉色紅杠杠。
山藥清炒、煮湯口感都不錯。山藥百搭,如清炒山藥西蘭花、玉米山藥百合湯、什錦山藥粒、山藥豆腐羹、山藥五彩蝦仁、紫菜山藥卷;還有椰汁蒸山藥、橙皮山藥球、藍莓山藥泥、棗泥山藥糕、拔絲山藥等甜品吃法.....
8.紅薯
「寒露早,立冬遲,霜降收薯正當時」,秋末冬初根莖類食材大豐收。紅薯中膳食纖維豐富,還有β-胡蘿蔔素(能預防維生素A的缺乏)、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C,葉酸和維生素B6)、礦物質(鈣、鉀)等豐富的營養元素,新鮮紅薯中的多酚和抗氧化成分可能比大部分綠葉蔬菜還要多 。
吃法也很多,烤紅薯、蒸紅薯,煮紅薯飯、紅薯粥……
紅薯含有大量澱粉和糖分,容易刺激胃酸分泌,避免空腹進食,注意等量替換主食。不要一次吃得太多。
9.柿子
「白露打核桃,霜降摘柿子」。」霜降前後正是柿子成熟的時節,是柿子最適合採摘的時候。此時柿子皮薄,肉鮮味美,營養價值高。
有句老話說「霜降到,吃柿子。」民間有霜降吃柿子的習俗。在南方,很多地區都有霜降吃柿子的習俗。民間認為霜降吃柿子,冬天就不會感冒。比如在泉州,霜降有「吃丁柿,不會流鼻涕」的說法。柿子富含維生素C、胡蘿蔔素等營養成分,有清熱潤肺的功效。
柿子鮮食,或做成柿餅,鮮美可口。北方人則偏愛凍柿,把熟柿子凍起來儲存,再放在溫水中化凍,果肉冰爽脆甜。
10.柚子
霜降時節也是吃柚子的好時節,這個時候的柚子水分多、營養豐富。柚子口感酸甜,果肉比較飽滿、汁多,富含人體所需的維生素,柚子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每 100 克柚子大約含維生素 C 61 毫克,含量比檸檬和橘子都高。
柚子直接生食,或是做成柚子茶、柚子糖,柚子皮也可入菜,柚子釀是客家名菜,用柚子皮製作釀菜。
你的家鄉又會在此時節吃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