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老百姓喜歡存錢是全球出了名的,現在國內儲蓄率達到45%,遠高於全球29%的水平。這主要是為了應對疫情、失業、疾病等突發事件。此外,平時每個月省下一點錢,通過積沙成塔的辦式,用於將來支付買房首付款、房子裝修,以及購買大型家電所用。當然,在銀行裡面存上一筆錢,也能夠獲得穩定的利息收入。
不過,最近兩年銀行的利率一直呈現下行的趨勢之中。去年上半年,央行叫停了銀行靠檔計息、異地存款、互聯網存款等高息攬存業務之後,下半年又開始連續地降准降息。現在即使是銀行的3年期大額存單利率,也從之前的3.98%下降到現在的3.35%。現在國內銀行已經很難看到4%以上的存款利率。
最近,有網友提出,有銀行推出三年「定期」,年利率4.12%,但要求5萬元起存,詢問能不能存入?對此,讓我們來分析一下:
首先,如果推出這個利率的銀行是國有銀行,很可能工作人員讓客戶購買的是銀行理財產品或者是銀行代銷的分紅險。因為國有銀行的定存利率是受到嚴格控制的,不可能給出4%以上的存款利率。而且國有銀行大額存單的門檻較高,都要20萬以上起存,而這個只要5萬元作為起存門檻,顯然也不會是國有銀行的大額存單。
再者,如果是中小銀行推出的「大額存款」業務,那推出3年期定存利率為4.12%,並且要求5萬存,這還是有可能的。現在中小銀行受到存款利率限制比較少,為了能夠高息攬存,吸收更多的儲戶存款,還是有可能給出4.12%的「大額存款」的利息。不過,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中小銀行高息攬存還是存在著一定的風險的。
最後,一些銀行還可能推出的結構性存款,也能給出4.12%的利息。現在一些中小銀行為了高息攬存,就推出了結構性存款業務。所謂結構性存款,主要是把儲戶的存款拿出一部分來用於投資股票、基金、外匯、黃金等高收益率的品種。
如果投資獲得成功,儲戶就能拿到這4.12%的利息,如果是投資失敗了,儲戶的本金雖然也是有保障的,但利息收入很可能就會大幅減少,甚至為零。所以,儲戶在購買結構性存款的同時,也要考慮其背後存在的風險。
實際上,對於儲戶來說,如果銀行給出4.12%的存款利率,就必須要做好三件事情:第一,要搞清楚銀行給出這麼高利率的原因,究竟是讓儲戶購買銀行理財產品,還是分紅險。儲戶千萬不要貪圖高額利息而誤買了理財產品。一旦銀行存產倒閉,儲戶的資金就沒有了保障。
第二,儲戶可以去網上查看一下,該銀行是否有多次被監管部門處罰的情況。如果有的話,就要把存款資金控制在50萬以內,或者乾脆不要存入。第三,儲戶應該向銀行索要紙質的存單。因為有了紙質的存單憑證,就算是銀行出現破產倒閉,儲戶手裡只要有紙質存單,就可以很快獲得相應的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