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內容來源於@什麼值得買APP,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老衲不老
創作立場聲明:一個行外人的瞎忽悠:非業內人士,非利益相關,非帶貨網紅,非廣告代言。純民間科普。
冬天到了,又到了很多茶友煮白茶度日的時節了。
白茶,作為近幾年風頭最旺的茶類之一,在市場上的熱度持續上升,市場價格也逐年飛漲。很多茶友都是普洱+白茶兼修的路子,老衲自己平時也是喝生普之餘,偶爾喝點白茶換換口味。關於白茶,尤其是很多新茶友只是沖著白茶比較熱門去選購,但對白茶的一些基礎常識並不了解,導致購買的時候有些摸不著頭腦。今天,老衲便從八個方面詳細聊聊白茶的一些基本常識。
【聲明】:中國茶文化博大精深,一個茶葉大類所涉及的知識遠不是一篇短文可以涵蓋的,本文僅限於白茶一些基礎常識的分享,不涉及個人好惡及具體的購買意見。如您認為老衲說的不對,以您的認知為準,歡迎評論區友好討論。
本文篇幅略長,共計近12000字,乾貨較多,建議先收藏,以備日後隨時溫習查閱。
一、概念
1、歷史記載
在我國古代眾多與茶相關的典籍中,關於「白茶」的相關記載有很多,但這其中對「白茶」所指並不相同,總體來說大致有三:
一、白葉茶(即芽葉白化變異導致葉綠素缺失而呈現白色的白茶,也叫黃葉茶、白化茶等),比如今天的安吉白茶便屬此類,茶聖陸羽在《茶經》中所言「永嘉縣東三百里有白茶山」中的「白茶」指的便是「白化茶」,所產成品應為當時制茶工藝所制「蒸青綠茶」。
二、名叫「白茶」的樹種,如今天的福鼎大白、景谷大白等。宋徽宗趙佶《大觀茶論》中有言:「白茶自為一種,與常茶不同。其條敷闡,其葉瑩薄。崖林之間偶然生出,蓋非人力所可致……」。此處所言「白茶」,業界專家普遍認為或指上條所述「白葉茶」,亦或指芽葉滿披白毫的白茶樹種。
三、現今通用茶葉分類中的「白茶」(不炒不揉,僅以萎凋、乾燥等製作工藝加工所得茶品),明代田藝蘅《煮泉小品》中:「芽茶以火作者為次,生曬者為上,亦更近自然,且斷煙氣耳,況作人器不潔,火候失宜,皆能損其香色也。生曬茶淪於甌中,則旗槍舒暢,清翠鮮明,尤為可愛。」所描述的,基本就接近於今日六大茶類中所言之「白茶」。而這段描述,也被業界普遍認為是關於白茶最早的文字記錄。
2、古代白茶
關於「白茶工藝」的起源問題,有很多種說法,接受度比較高的一種便是白茶起源於上古時期,也是我國古代先民最先發明的茶類,比綠茶更早。因為白茶工藝最簡單,將鮮葉採集之後晒乾收藏,便成為最原始的「茶」,即今天所言的「白茶」。而綠茶則是在白茶的基礎上,增加了殺青和揉捻等工藝,可以看作是一種進化,這個觀點也更符合事物發展的基本規律。也是我個人所認同的觀點。
古代白茶與現代白茶工藝類似,但並無更多嚴格的工藝要求,自然也沒有嚴格的產品工藝體系(即便有目前也暫無史料可考)。
3、現代白茶
在茶行業,對現代白茶的發源地暫無明確定論,認同度較高的說法是發源於福建建陽,創製於清代乾隆時期(約公元1772-1782年間),當時所制白茶以當地菜茶的嫩芽葉為原料,相當於今日的「貢眉」。
而清嘉慶初年(公元1796年)福鼎茶農用菜茶的壯芽首制出「銀針白毫」。政和縣在1889年開始選用政和大白茶壯芽為原料製作銀針。以上可以看作現代白茶發展的幾個關鍵時間節點。
在歷史上,自1891年開始,白茶一直作為「外銷茶」而存在,在國內的普及度反而不高。一直到20世紀90年代初,白茶主銷仍為我國香港地區、東南亞地區、日本以及歐盟地區,以白牡丹、貢眉為主產品,少量銀針及新工藝白茶。一直到2007年前後,白茶才以「工藝簡單、健康養生」等特點逐漸受到國內茶客的追捧,並由此進入了國內白茶市場的高速發展期。
福建白茶近代發展史(網圖侵刪)
4、國家標準及定義
在現行的白茶國家標準GB/T 22291-2017中,對白茶的定義是:以茶樹Camellia sinensis (Linnaeus.) O.Kuntze的芽、葉、嫩莖為原料,經萎凋、乾燥、揀剔等特定工藝過程製成的白茶。並規定:白茶根據茶樹品種和原料要求的不同,分為白毫銀針、白牡丹、貢眉、壽眉四種產品。
國家標準GB/T 22291-2017 白茶 文件截圖
看起來字挺多,其實簡單總結一下,從外形上看就是:
白毫銀針:單芽製作
白牡丹:一芽一葉、一芽二葉製作
貢眉&壽眉:一芽三四葉製作(樹種不同)
此外就是樹種、採摘時間等方面有所不同。
二、樹種
如果只從製作工藝上看,其實適制白茶的茶樹種類有很多。但要製作傳統意義上的高品質白茶,則要求選用茸毛多、白毫顯露、氨基酸等含氮化合物含量較高的茶樹樹種,這樣的茶樹制出的茶葉才能外表滿披白毫,茶湯毫香突出、滋味鮮爽。
最早的現代白茶是採摘菜茶鮮葉製作,之後逐漸擴展到水仙、福鼎大白、政和大白、福鼎大毫、福安大白、以及福雲6號等茶樹品種來製作,而在雲南,則有景谷大白茶等樹種作為雲南白茶的傳統原料。下面分別簡單介紹一下。
1、 菜茶。
在白茶產區也稱為「小茶」或「土茶」,是指用種子繁殖的有性群體種茶樹,為灌木形態,栽培歷史約有1000餘年。因當地老百姓習慣將其「像種菜一樣」種在房前屋後,故被稱作「菜茶」。由於長期用種子繁殖,加上自然變異的結果,因而性狀混雜。菜茶的茶芽較為瘦弱,一般用來製作貢眉或壽眉,少部分用來製作白牡丹,但不適宜製作銀針。菜茶製成的白茶芽毫較少,毫香較弱,但甜爽度高,回甘明顯。
2、福鼎大白茶(華茶一號)和福鼎大毫(華茶二號)。
是目前製作白茶最主要的兩個樹種,都原產於福鼎市,為無性系小喬木型。因品質優異,20世紀60、70年代後,在福建、浙江、湖南、貴州、四川、江西、廣西、湖北、安徽和江蘇等省份大面積推廣栽培,如今在所有白茶產區均有種植。兩者相比較,在外形方面,福鼎大毫的芽頭更加肥壯,茸毫更顯,畝產量更高;在口感方面,福鼎大白內含物質的比例更優,鮮爽度(氨基酸含量)更高,澀度(茶多酚含量)更低。但兩者整體品質相差不大,主要區別在於福鼎大毫的畝產量更高,所以茶農普遍更喜歡種植福鼎大毫。
3、福安大白茶。
又名「高嶺大白茶」,核心產地在福安、政和、松溪。無性系小喬木型,原產於福建省福安市康厝鄉,主要分布在福建東部、北部茶區,其他白茶產區也有栽培種植。與福鼎大毫、大白相比,所制白茶顏色偏暗,但味道清甜,香氣清雅,茶湯醇厚。
4、政和大白茶。
又稱政大,植株較高大。核心產地在政和和松溪,原產於政和縣鐵山鄉高倉頭山。所制白毫銀針顏色銀灰,香氣清鮮,滋味清甜,醇厚回甘。近年隨著福安大白、福鼎大毫品種的栽種面積逐年擴大,政和大白的種植面積在不斷減少。
5、水仙茶。
又名水吉水仙或武夷水仙,核心產地建陽,是製作烏龍茶和白茶的常見品種。目前在福建各茶區普遍栽種,尤其是閩北、閩南茶區為多,主要分布在建甌、建陽、武夷山、永春、漳平等地。水仙最適制烏龍茶,尤其福建漳平製作的水仙烏龍茶極具特色。水仙所制白茶品質優異,一般用來製作白牡丹、貢眉品種,成茶顏色較深,香氣馥郁,有清幽花香或果香,甜爽醇厚,回甘明顯,耐泡度好。
6、福雲6號。
福鼎大白茶與雲南大葉種自然雜交培育而成,全國主要產茶區均有分布,核心產地在福安和政和地區。福雲6號被廣泛用來製作綠茶和紅茶,並不是製作白茶的首選,福6製成的白茶外形細長,色澤好,白毫顯露,但香氣稍差,滋味單薄,故市場售價較低,各電商平台上的低價白茶多由福雲6號製作。
7、景谷大白茶。
雲南大葉種的分支之一,雲南普洱市景谷地區的優良茶樹品種,核心產地為景谷縣小景谷秧塔村,目前在景谷地區普遍種植。所制白茶因獨特外形被稱為「月光白」,極具特色,有濃郁的毫香蜜韻,經存放轉化後可出現梅子香。
8、其他。
隨著白茶在市場的逐漸興起,全國各地茶區都在使用當地優質茶種試製白茶,比如雲南大葉種製作的「古樹白茶」,內含物豐富,滋味醇厚,別具風韻;部分茶區使用製作烏龍茶的樹種加工白茶,滋味濃厚,別有韻致;福建地區還使用福雲595和梅占等茶種試製白茶,同樣具有獨特品質;浙江地區使用白葉一號曬制安吉老白茶,氨基酸含量高,滋味鮮爽,有獨特香氣;陝西、湖北、江西等地區也有不少近些年試製的白茶,但這些小產區生產白茶時間較短,經驗欠缺,工藝水平也參差不齊。
(茶樹照片對比大家也看不出什麼眉目來,就不貼圖了,為大家省點流量吧)
三、分類
就白茶工藝來說,可以分為三大類:傳統白茶、新工藝白茶和再加工白茶。
1、傳統白茶。
傳統白茶,按原料嫩度來劃分,可以分為我們平常所說的白毫銀針、白牡丹、貢眉、壽眉四大花色品種,也是大家日常購買白茶時最常見的幾個大類。
白茶的幾種基礎分類維度
【白毫銀針】:
白毫銀針採用肥壯單芽製作而成,以頭春一二輪頂芽製作的銀針品質最佳,是白茶的代表品種,色、香、味、形俱佳,是白茶愛好者的終極追求,也是價格最貴的白茶品類。一般來說,習慣將剛發芽尚呈芽苞狀就採摘下來的單芽稱之為「米針」。
頭采米針
倘若銀針採摘期間下雨,雨後銀針嫩芽的外側則會長出「魚葉」,此時茶農有兩個選擇:1、帶著魚葉採摘,然後手工撥除魚葉,繼續做成銀針,稱之為「撥針」,耗工耗時;2、放任嫩芽繼續生長,一兩天後以「牡丹王」的級別進行採摘。
製作一斤白毫銀針大概需要20000個左右的茶芽,因此白毫銀針產量十分有限。白毫銀針滋味淡雅醇香,最凸顯的是其「毫香」,具有極高的觀賞和品飲價值。根據相關國家標準,白毫銀針一般分為「特級」和「一級」兩種。而坊間又習慣將福鼎地區所產的銀針稱「北路銀針」,產於政和的銀針則稱「南路銀針」。
白毫銀針的感官特徵
品品香的十年陳韻白毫銀針
【白牡丹】:
白牡丹一般以「一芽一葉」或「一芽二葉」為原料製成,外形以「綠葉夾白毫」為特徵,形態優美,內含物質較白毫銀針更為豐富,咖啡因和氨基酸含量很高,毫香明顯,入口甜爽,耐泡度高,兼具銀針和壽眉的特點,且價位適中,是大部分白茶愛好者的首選。
在現行相關標準中,白牡丹分為三個等級:特級、一級、二級。而特級白牡丹在民間又被「牡丹王」,兼具銀針的鮮爽度與牡丹的滋味感,是很多資深白茶愛好者的心頭摯愛。
白牡丹茶的感官特徵
產自福鼎蟠溪的白牡丹
【貢眉&壽眉】:
貢眉和壽眉在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含義。張天福在《福建白茶調查研究》中寫到「以一芽二三葉的小白原料為貢眉、壽眉,且必須含芽芯」。袁弟順《中國白茶》中也認同此種說法,但現在菜茶越來越少,貢眉壽眉很多也都用大白原料製作。在上一版白茶國標GB/T 22291-2008中,只提及了貢眉而沒有壽眉,最新的白茶國標GB/T22291-2017中,則明確將貢眉、壽眉做了區分(參見本文第一節1.4,或可添加「wearetalktea」找我索取相關國家標準文件)。而在《地理標誌產品——福鼎白茶DB 35T1076-2010》中,則將白茶分為「白毫銀針、白牡丹、新工藝白茶」三個類別,並未提及貢眉和壽眉的分類內容。在現如今的白茶市場上,由於商業利益等原因,貢眉/壽眉的分類依然比較混亂。
2018年份的貢眉
以上所講白毫銀針、白牡丹、貢眉、壽眉是以福建白茶為基礎的分類方法,雲南白茶並不適用。
2、新工藝白茶:
新工藝白茶是中國茶業公司福州分公司和福鼎一些茶廠為適應港澳市場的需要,在1968年研製的新產品,在傳統白茶加工工藝基礎上,萎凋工序後再次輕揉。
新工藝白茶的特點是:輕萎凋、輕發酵、輕揉捻、高焙火。
條形較貢眉緊卷,湯味較濃,湯色較深,符合港澳客戶的口感需求,但並不適合大陸茶客口味,近年已經幾乎沒有廠家生產。
新工藝白茶的感官特徵
3、再加工白茶:
利用傳統白茶製作的金花白茶、花香白茶、緊壓白茶等,統稱為再加工白茶。
緊壓白茶,也就是我們常見的白茶餅/磚,嚴格來說屬於「再加工白茶」。緊壓白茶最早出現於2010年前後,出現的時間較短,主要是仿效普洱茶的壓制工藝,為了減輕白茶巨大的庫存壓力而產生的一種再加工茶類。
金花白茶,誕生於2014年,是福鼎白茶非遺傳承人林飛應借鑒黑茶的金花發花工藝,研製出了金花白茶,兼具白茶和「金花」(冠突散囊菌)的特徵。將傳統白茶經處理後放入「發花車間」進行「發花」,在保持一定的溫度和濕度的條件下,經過複雜和嚴格的發花工藝後,茶葉內部便會長出了益生菌——冠突散囊菌,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金花」。
花香白茶,則是採用「茉莉花茶」的窨制工藝,選用銀針等級原料作為茶坯,因此又稱「茉莉銀針」,如政和茶廠生產的「政和茉莉銀針」便是其中上品。也有人直接將其劃入「再加工茶類」,而不屬於「白茶」範疇內。
四、產區
《中國茶經·茶產品篇》中有表述:「白茶主產於福建省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陽等縣,台灣省也有少量生產。」
中國白茶傳統產區主要在福建福鼎、政和、建陽、松溪和雲南景谷等地,雖然同屬白茶類,但由於產地不同,受到當地地理環境的影響,再加上工藝的細微差異,品質有明顯差異。隨著近年白茶熱在全國的興起,白茶加工工序又相對簡單,使得白茶生產範圍越來越廣,各地都在嘗試生產白茶,包括湖北、四川、陝西等。
福鼎白茶品牌品品香的莊園茶園基地
在產地上,大致可以分為福建產區和其他產區。
【福鼎市】:屬於福建寧德市,是現代白茶的發源地,也是最知名的白茶產區,核心產區有點頭鎮、管陽鎮、蟠溪鎮、太姥山、白琳鎮等,佔國內白茶總產量的50%以上。福鼎茶園海拔在500米以上的高山茶園,主要樹種是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所制白毫銀針,外形挺直,芽頭肥壯,滿披白毫,品質極佳。有人總結福鼎幾個主要產區的滋味風格特色:點頭鎮(政府扶持,是全國最大白茶交易集散地)、管陽鎮(海拔高,香氣高)、蟠溪鎮(味甜飽滿,滋味足)、太姥山鎮(海拔高、水氣足,香氣高)。
福鼎白茶主要產區地圖
【政和縣】:屬於南平市,傳統白茶的重要主產區之一,主要產區在鐵山、星溪、石屯、東平、熊山等鎮,產量佔國內白茶總產量的25%左右。知名品牌有「隆和」、「雲根」等。
【建陽區】:就是那個以「建盞」聞名的建陽,是南平市的一個區,建陽在北宋便是貢茶產區,也是「水仙」的品種發源地。與福鼎、政和的「大白茶」不同,建陽白茶以「小白茶」和「水仙白茶」為主。歷史上, 「白牡丹」始於建陽水吉,「貢眉」始於建陽漳墩。
【松溪縣】:與政和相鄰,同屬南平市。松溪縣是「小白茶」的發源地之一,茶園主要分布在海拔300米以下的低丘陵地帶。境內尚種植3.2萬畝小種菜茶,是福建全省內種植菜茶麵積最多的區縣。
福建白茶几個主要核心產區
【雲南景谷縣】:雲南月光白茶的原產地,以當地「景谷大白茶」樹種為原料,月光白葉面呈黑色,葉背為白色,黑白相間,極具特色,在當地民間又稱為「月光美人」。
【雲南版納、臨滄】等地:近些年採用雲南大葉種古樹原料的「古樹白茶」成為新的關注熱點,因此在傳統的普洱茶產區,也有越來越多的廠家開發古樹白茶產品並投入市場。大葉種內含物質更加豐富,尤以百年古茶樹更為珍貴,因此所制白茶滋味濃醇,耐泡度高,其獨特風味受到越來越多老茶客喜愛,與福建白茶堪稱一時瑜亮。
五、工藝。
白茶,是六大茶類中工藝最簡單的茶類,採摘之後不需要殺青和揉捻,只有「萎凋」和「乾燥」兩道主要工序,其中「萎凋」是製作白茶的關鍵工藝。但不同地區製作白茶的工藝細節上又各有不同。小了說,福鼎白茶跟政和白茶製作工藝有區別,往大了說,福建白茶跟雲南白茶製作工藝也有明顯區別。
白茶的日光萎凋,圖源《閩東日報》
白茶是人工痕迹最少、最接近自然的茶類。其初制工藝看似簡單,但指出真正的好白茶並非易事,而且福鼎民間有「一年茶、三年葯、七年寶」的說法,對白茶的合理存放,也可以看作是白茶加工的延續。
簡單來說整個制茶流程可以分為五個步驟:採摘鮮葉、開篩、萎凋、並曬(新工藝則新增揉捻和堆積)、乾燥,具體如下圖所示。
白茶生產的基礎工藝流程
白茶的工藝,看起來簡單,簡單的工藝中卻又蘊藏著無窮變化。
萎凋是白茶的生產中的核心工藝。
相對於其他茶類,白茶的萎凋過程更加複雜,也因此造成了白茶的「鮮甜」特徵。白茶的「鮮甜」主要來自於茶葉中的「氨基酸」,有關研究表明,在白茶萎凋過程中,氨基酸的含量在初期先上升,中期再下降,最後再升高。白茶萎凋至72小時左右,氨基酸含量達到最高。
如果製作過程中萎凋時間不足,則會導致白茶品質嚴重下降。
製作白茶最傳統的乾燥方法是日晒,但在今天看來日晒並非是最佳的乾燥方法,一是效率方面,二是可控程度。隨著生產工藝的進步,目前,絕大多數白茶都是通過烘焙來進行乾燥,而非日晒。
白茶的日光萎凋(網圖侵刪)
六、選購
在選購白茶之前,可以先簡單了解一下福建白茶(主要是福鼎白茶)的行業現狀。
1、 選購基礎門檻。福鼎白茶註冊企業超過4000家,但其中絕大部分都是小作坊,取得張天福手寫體「福鼎白茶」證明商標的只有364家,取得QS(SC)認證的企業只有484家,以上兩個資格認證可以作為第一道選購門檻。
茶界泰斗張天福手寫體「福鼎白茶」國家地理標誌商標
2、規模白茶企業。有一定生產規模和生產實力的企業,可以查詢「福鼎白茶」官方公眾號。獲得「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頭銜的,分為「國家級」、「福建省級」、「寧德市級」以及「福鼎市級」,其中「國家級」只有三家:品品香、天湖(綠雪芽)、六妙;「省級龍頭」有51家,比較知名的有廣福、譽達、瑞達、鼎白、大沁、康來顏、順茗道、廣林福、董德、遠古大荒、芳茗、裕榮香等;另外寧德市級有35家、福鼎市級有78家。
3、品牌與廠家的關係。白茶茶企與品牌的關係一般有三種:
第一種:企業名即品牌名,如品品香的廠名企業名也叫品品香;
第二種:品牌與茶企相對分離,比如綠雪芽(天湖)、皇家百合(廣福)等等;
第三種:貼牌,一些品牌持有方自己並沒有生產能力,而是找一些福鼎茶企代加工的,購買的時候記得仔細茶看包裝背面的產品信息。
4、福鼎白茶的產量。2019年官方公布的產量是2.15萬噸,約佔福建白茶總產量的68%,前三名依次是點頭鎮、白琳鎮、蟠溪鎮。說少不算少,說多也確實不算多,但是2019全年白茶銷量有4.22萬噸。中間的差值,再加上福鼎茶企自己留存的庫存量,就是由貴州、湖北、江西、安徽、湖南、四川、雲南等省區的白茶來填補的。
網購白茶需要留意的幾個關鍵點:
1、 看廠家資質。具體各廠家的資質信息可通過相關公眾號(小編不讓寫名字,我也沒轍)查詢。如下圖:
《FD白茶》信息查詢平台
2、看商標授權。優先推薦擁有張天福手寫體「福鼎白茶」標誌的產品,該標誌由福鼎市茶葉協會進行商標註冊並授權給符合要求的茶企使用。儘管貼了該標籤的也不一定確保就是好茶,但依然可以作為重要的參考指標之一;
3、看生產日期。跟普洱茶行業的「越陳越香」說法類似,白茶因為民間傳說「一年茶三年葯七年寶」的說法,被很多商家鑽空子用做舊工藝冒充老茶,因此一般不建議選購年份過於久遠(如10年以上)的「老白茶」。
4、看生產許可。正規福鼎白茶外包裝的信息一定包括執行標準、生產許可證號。如果你購買的茶品沒有這兩個信息,則要引起警惕。福鼎市有關部門對茶葉外包裝的管控非常嚴格,如果亂印亂加,將受到重罰。
品品香 曬白金1441的產品信息,包含執行標準、SC許可、生產日期等
5、看銷售價格。近幾年的白茶市場非常火爆,價格逐年上漲,尤其幾個大廠產品更是逐年飆升,帶來的連鎖反應就是茶青價格跟著上漲,比如今年(2021年)的銀針茶青價格超過120元/斤,按平均4.5斤茶青做一斤干茶銀針,一斤銀針的原料成本就要540元,廠家和商家都不可能賠本做慈善,因此看到價格過低的白茶,請務必提高警惕,不是質量有問題的產品,就是不符合國標使用其他茶樹鮮葉(如福雲6號、梅占等)製作的白茶,品質堪憂。
6、看銷售渠道。正規茶企的銷售渠道都比較規範,無非時「廠家直銷」、「網路直銷」和「代理商經銷」等主要方式,如通過其他渠道如「社區團購」、「拼團」、「非官方直播間」、各種亂七八糟的路邊茶葉店等,都要提高警惕,不建議踩坑。
7、看產品聲稱。需要有一定的白茶辨別常識,來辨識「山寨」白茶,比如有人拿建陽白茶或雲南白茶冒充福鼎白茶等,需要結合不同產區的茶葉特徵,從茶葉形態、香氣滋味等方面去辨別,難度較大,主要還是盡量少選購小品牌和三無品牌的白茶,基本就能避坑。
8、慎選大師茶。白茶行業大師眾多,有非遺傳承人,也有民間制茶大師,但打著「大師」名頭的白茶不一定就是真的大師茶,如果一定需要購買大師茶來送禮或者自飲的話,請提前在上面提到的公眾號查詢官方認證的大師名錄,且對照相關的生產信息,以防買到「李鬼」大師茶。目前茶友圈內公認的白茶天花板是方守龍,但價格不菲,非特別需求也不建議選購,以防「由奢入儉難」。
9、雲南白茶選購。網路購物平台上雲南白茶很多,但也很亂,主要是「月光白」、「古樹白茶」、「秧塔白茶」等,但云南白茶尚處於發展初期,標準不統一,加工工藝粗放。如想體驗不同於福鼎白茶的風味,如果沒有特別可靠的渠道,還是優先推薦幾個知名大廠推出的白茶產品嘗試,但不建議提入、件入,買一兩餅嘗嘗即可。不推薦在各種帶貨直播間被主播忽悠下單不了解的雲南白茶,更加極度不推薦盲目購買「形似白毫銀針」的雲南大白毫,因為絕大多數都是十來年左右台地種植的景谷大白茶製作,跟高品質基本沒啥關係。話題太大,有時間我會專門寫一篇關於雲南白茶的文章。
10、選購推薦。國內茶葉市場混亂的現狀由來已久,普洱茶如此,白茶亦如此,在沒有其他特別可靠購買來源的情況下,還是優先推薦購買大品牌的產品,儘管價格可能略高一些,但品質把控方面還是可以得到保障的。雲南白茶可以看看瀾滄古茶、下關、雲南白藥等知名品牌,福鼎白茶則建議選擇品品香、綠雪芽、大沁、鼎白等知名品牌,政和白茶則可考慮雲根、隆合等品牌。以下推薦僅供參考,實際購買請等雙11更低折扣。
七、沖泡
1、 白茶的價值審美。
我們喝白茶,究竟喝的是什麼?
相信很多新手茶友都會有此疑惑,有人將白茶的風格特點總結為八個字:鮮、香、醇、爽;香、清、甘、活。香氣與滋味,各佔四席。也有專業人士將白茶的核心味覺審美總結為四個字:「毫香蜜韻」,銀針與高級別牡丹追求鮮爽的毫香,芽葉粗老的貢眉壽眉則更注重「甜感」與「蜜韻」,品質好的白茶還會有「花香」。至於老白茶,則往往追求「陳香」、「葯香」和「棗香」,跟普洱老生茶或熟茶有類似之處。
高級別白茶擁有豐富的茶毫,其帶來的獨特「毫香」是其他茶類不具備的
此外,銀針與高級別的牡丹,外形上也有獨特的美感,具有一定的欣賞價值。
2、白茶的器具選擇。
白茶的沖泡,一般採用蓋碗或紫砂壺,也有很多人喜歡煮老白茶,那就需要「煮茶壺「及相應的加熱裝備,可以是炭爐,也可以是電陶爐。此外,根據飲茶場景不同,還可以選擇玻璃杯。
茶具選擇更多取決於自己的使用習慣和審美偏好(群內茶友供圖)
3、四種沖泡方法推薦。
玻璃杯泡。適合:銀針、高等級牡丹。茶水不分離,要控制投茶不要過量。
蓋碗沖泡。適合:所有白茶,尤其銀針和高等級牡丹、以及三年以內貢眉、壽眉。
紫砂壺沖泡。適合三年以上各類白茶,但不太建議用紫砂壺沖泡銀針。電商平台紫砂壺市場極為混亂,不建議在不了解的網路店鋪盲目購買。
煮泡。適合三年以上(最好五年以上)的老白茶,尤其壽眉、貢眉或低級別牡丹等品類。可以用陶壺、玻璃壺、瓷壺等均可,加熱器可以用炭爐,也可以用更方便的電陶爐。關於電陶爐,茶友圈內口碑最好的莫過於鶯歌燒了。
4、白茶沖泡注意事項。
白茶沖泡茶水比一般為1:30-1:50,且需要根據茶葉品質、狀態、年份,以及個人口味習慣等因素靈活調整。
高等級白茶(如銀針、特級牡丹)不宜用沸水,可適當降低至90-95度左右沖泡,滋味更好。低級別牡丹和貢眉、壽眉,則建議用100度沸水沖泡。
白茶因為不炒不揉,細胞壁破損率低,相比其他茶類需要浸泡更多時間才能出味,不論用蓋碗還是用紫砂壺沖泡,一般建議前兩泡20秒出湯,以後每泡比前一泡延長20秒。
煮老白茶是很多茶友熱衷的方式之一,有幾種方式可參考:
先泡後煮,先用蓋碗或紫砂壺沖泡5-8泡,然後投入煮茶壺內繼續煮;
冷水投煮,投茶8-10克,加水1000ml-1200ml,煮至沸騰改中小火,繼續燜煮3分鐘即可飲用;
陳皮水煮,先在壺中投放小片陳皮(不要過量,防止過於搶奪白茶滋味),水沸騰後投茶,繼續煮2-3分鐘即可。
八、保存
現在好像什麼茶都喜歡「轉化」成「老茶」再喝好像更有格調一些,普洱茶的「越陳越香」和白茶的「三年葯七年寶」之理念更是讓「老白茶」成為很多人競相追逐的尤物。很多人的存茶經驗源自普洱茶,但白茶作為不發酵茶,在保存方法上跟普洱茶有很多區別。
與普洱茶保存需要有氧環境存放相比,白茶的存放環境是相對「厭氧」的,需要更加「密閉」的環境。白茶國標中的含水量指標是不高於7%,而坊間普遍認為長期保存的白茶,含水量應該低於5%,最適合存放白茶的環境濕度為60%以下。
相比普洱茶,福鼎白茶的茶企在生產端就從包裝上針對白茶的特徵做了不少優化,比如在綿紙外面再包一層鍍鋁模的厚紙袋,件裝散茶在外層紙箱和內層塑料袋之間在加一層錫箔袋,袋裝散茶採用比較厚實的純鋁袋等等,就是儘力讓茶葉隔絕空氣和濕氣。
白茶知名品牌六妙打造的專業白茶窖
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南方和北方氣候差異巨大,不同地區的茶友應該根據當地氣候特徵來進行針對性的存茶措施,大致上來說可以分為南北兩派。
南方濕度相對較大,轉化快,但風險大,最需要注意的就是濕度。如果商家的成品茶是密封包裝,比如品品香的曬白金系列,則比較省心,原包裝存放即可,如果是散茶,則要用質量比較好的純鋁製密封袋封存,並加上食品用乾燥劑,同時在存茶空間(如獨立茶室、書房等)添置抽濕機或者生石灰乾燥劑來幫助降低空氣濕度,尤其是梅雨季節或廣東地區的「回南天」時節,更要注意。
北方地區相對乾燥,在防潮問題上相對省心很多,如在緯度較高的東北或西北地區,則需要在冬季注意不要讓茶葉置於極度低溫之下。有個別茶友把茶葉保存在獨立的地下室或茶室,但不與生活空間同步供暖,茶葉在極度低溫環境下如同被放入冰箱,將會停止轉化。因此最好是將茶葉存放在日常生活的供暖環境中,保持一定的環境溫度。
在同樣的存放環境下,不同嫩度的白茶轉化速度也有不同,銀針採摘嫩度最高,但轉化速度最慢,湯色滋味都是很緩慢的變化。白牡丹轉化速度適中,轉化速度最快的是壽眉,因為粗枝老葉,湯色從淺黃到橙黃再到橙紅,同時也隨著歲月轉化出梅子香、粽葉香和棗香、葯香等香氣。
九、額外的廢話
1、 關於白茶的藥性與功效
在福鼎地區民間有「一年茶三年葯七年寶「的說法,也被很多售賣白茶的茶商拿來當作銷售噱頭,福建跟廣東一些地區也有喝老白茶治療日常小病的習慣,其實是一種民間的小土方,用來治療感冒發燒拉肚子等,在日常實踐中也確實能驗證老白茶的清熱去火功能,且一些科學數據也證實了白茶有一定的抗氧化、抗菌、降血糖等功效,但白茶的「藥性」再怎樣宣傳,本質也只是茶,充其量是一種健康飲料,而不是「葯」,更不能替代藥物來使用,需要理性看待。
2、關於福鼎白茶與政和白茶的區別
福鼎白茶與政和白茶堪稱福建白茶界的雙璧,但兩地的白茶存在明顯的差異,大概有三:工藝差別(主要體現在萎凋方式和時間上),樹種差別(福鼎主要用福鼎大白茶和福鼎大毫茶,政和主要是政和大白茶和福安大白茶),風格品質(綜合比較而言,福鼎白茶在滋味上更有靈氣、更鮮活、茶毫更豐富,滋味更清爽,政和白茶香氣更高,茶湯更濃厚)
3、關於白茶的品質
按採摘時間不同,白茶可分為春茶和秋茶的區別,當然現在也有不少茶企有製作夏茶甚至冬茶。春茶茶湯醇厚,秋茶香氣高揚。一般來說秋茶只適合拿來製作壽眉等級。
原則上說,白茶採制每年最多可采八次之多(平均每15天可採摘一次)。但在講究的茶區,基本都會嚴格控制採摘的次數來保證品質,如銀針和牡丹王只會二選一,其次牡丹和壽眉,再後是白露茶和寒露茶兩者二選一。而只求產量不求質量的某些茶區,則簡單粗暴,能采盡采,所製成茶品質較差,基本沒有什麼品飲和存儲價值可言,網購平台上很多廉價白茶都是這類產品,要注意辨別。
4、關於「荒野白茶」
不論是福鼎還是政和,都很少有「野生茶」的說法,因為真正的野生茶几乎已經沒有了。但隨著茶客對口味追求的不斷提高,近幾年又流行起「拋荒茶」和「放荒茶」的概念。
拋荒茶,指將曾經栽培的茶樹進行放荒管理,年份較短,還保留一定的栽培屬性,則稱之為「拋荒茶」。年份更久,栽培屬性幾乎不可見,且成長為「喬木狀」的高大外觀,枝條搖曳,野性十足,則可稱之為「荒野茶」。拋荒茶與荒野茶,本質都不是真正的「野生茶」,只是通過減少人工干預的方式,讓茶樹的生長過程和生長環境有意識的回歸野生狀態。
荒野茶因為樹形更加高大,不同於普通的條狀種植的現代茶園茶,一般需要藉助梯子等工具進行採摘,採摘手法葉有所不同,因此在茶芽的根部一般會留有一個「蒂頭」,類似於普洱茶中俗稱的「馬蹄」,可以拿來作為鑒別「荒野茶」的參考依據之一。
5、關於雲南白茶
說到白茶,除了福建白茶之外,近幾年雲南白茶也在迅速發展,並受到很多茶友的喜愛。由於兩地制茶習慣及茶樹品種的巨大差異,雲南白茶跟福建白茶在滋味風格上呈現出極大的差異性,甚至可以理解為兩種完全不同的白茶產品,而且在分類上,也不同於福建白茶中「銀針、牡丹、貢眉、壽眉」的分類方式,在市場上更多聽到的是「月光白、古樹白茶、野生白茶」等概念,關於其中具體的差異
6、關於安吉白茶
其實很多茶友都知道,從傳統的茶葉分類方法上,「安吉白茶」屬於綠茶,因其所用茶樹「白葉一號」所發嫩葉色白如玉而得名,在植物學上是一種「葉片白化」的變異現象。白葉一號由野生「白茶樹」人工繁育而來,被國家認定為「珍稀茶樹品種」,春季發出的嫩葉純白,在「春老」時變為白綠相間的花葉,至夏才呈全綠色。因此,頭春採摘的嫩芽葉才能呈現出最佳的「白茶」特性。另外,叫「白茶」的綠茶遠不止安吉白茶一家,還有很多比如:正安白茶、天目湖白茶、靖安白茶、黎平白茶等等,在網購的時候一定要仔細分辨喲。
最後聲明:本文僅為向新手茶友普及最基礎的白茶常識,以便更快更全面的了解白茶,並愛上白茶,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買茶過程中被不良商家矇騙和忽悠的幾率。因個人水平有限,內容難免有偏頗或疏漏之處,如有錯誤,還請各位茶友評論區指正,或者搜索wearetalktea與我交流。如果覺得本文內容對您有些幫助,也是老衲的榮幸,還望能給個「打賞、收藏、轉發」三連支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