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人都夢想著自己的房子能拆遷,因為這可能會讓你一夜暴富,可真當好事落在頭上的時候,很多人慌了,開始各種網上查資料問問題。歸結起來廣大被拆遷人最關心的問題就是拆遷補償,好多當事人來諮詢的都是補償方式有哪些還有就是如何進行補償。
1、
補償方式
補償方式是被拆遷人可以自主選擇貨幣補償或產權置換補償,直接貨幣結清,即區縣政府等行政主體或者村委會、某公司等民事主體對其合法發起的徵收、拆遷改造項目中被拆除的房屋、被收回的土地使用權給予利益補償的行為,補償是與徵收相對應的概念,行政賠償應該賠償拆遷戶的直接損失。
根據《國家賠償法》規定的「直接損失」範圍有被拆建築物重置成本損失和被拆遷人應該享有的房屋拆遷安置補償權益,抵償和賠償是截然不同的法律概念,二者絕不應被模糊,老百姓所說的你拆了我的房子,佔了我的土地,要賠給我這樣有些不全面。下回再與徵收方溝通時說成要給我補償,立刻就能讓徵收方感到咱的專業!
2、
一般的補償標準
被拆遷人的目的永遠不應是阻撓徵收項目本身,而是爭取法律認可的公平、合理的徵收補償。
補償標準:一般是指確定徵收補償金額所依據的計算方法,依據的補償標準是否是徵收時點最新的價格標準,給大家的建議是,首先可以和周邊類似商品房市場價做對比,因為對被徵收房屋價值的補償,不得低於房屋徵收決定公告之日被徵收房屋類似房地產的市場價格,這是有充分的法律依據的。
其次,要考慮拆遷後的居住條件與生活水平,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這是拆遷的一個基本原則,徵收方也沒公布本省補償標準,未就當事人的合理合法要求進行考慮,具體到數額的補償標準僅存在於徵收農用地的區片綜合地價標準,直接簡單確定補償數額。
3、
全國無統一標準
由於全國各地每個拆遷項目適用的政策不同,其拆遷補償標準也不同,全國各地並無統一的補償標準,對全國各地行政機關制定具體的地方補償標準具有指導和制約作用。
萬典律師提醒您:
如果賠償很少,人民群眾必須尋求專業律師的幫助,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利益。針對拆遷全國沒有統一的補償標準,都是各地根據實際徵收情況制定的。
而隨著經濟建設的逐步深化改革,各地最新土地補償價全面透明化!自然資源部建立全國土地區片價資料庫,補償價格老百姓自己就能查,征地不再怕吃虧!
一般通過當地公布後,大家才可以查看到補償標準。而在一些地方,會出現補償標準七八年都不更新,甚至不公布補償標準的情況,這樣就會造成補償價不透明,大家在土地徵收中很容易吃虧。
自然資源部辦公廳近日印發了《關於建立全國徵收農用地區片綜合地價資料庫的通知》,根據《通知》,現在自然資源部建立了全國區片價資料庫,各地的自然資源部門正在抓緊時間,把各地的區片價填到資料庫里。
全國的數據相繼錄入完成後,補償標準就會實現全面透明化,大家就可以一鍵查詢當地補償標準了!這就規避了一些地方不主動公布補償標準問題。一旦老百姓發現當地給的補償低於資料庫公布的標準,那麼咱們就可以積極主動維權,爭取合理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