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19年,國防軍工板塊異軍突起,1月3日、4日、7日國防軍工(880507)指數連續大漲,累計漲幅達7.55%,奪得新年A股板塊漲幅頭彩!板塊中航天通訊、特發信息、鵬起科技、精明精機等個股連續漲停,龍頭航天通信自2019年以來短短5個交易日漲幅接近60%!
消息面上,1月2日是《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日,高-層領導強調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作為關聯度最強的軍工板塊應聲而起!
軍工指數跌至上輪牛市起漲點
軍工板塊自12年以來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2年底-14年初,逆勢走強主要是奧巴馬亞太再平衡戰略導致東海、南海地緣政治升溫;第二階段14年中-15年中跟隨牛市同步上漲;第三階段15年中至今漫漫尋底之路。從跌幅來看,軍工股已經跌至上輪牛市起漲點位置,已經初步具備止跌條件。
軍工板塊整體估趨於合理:
軍工板塊經歷三年多的調整之後,估值逐漸趨於合理,板塊PE估值約為60倍左右,剔除船舶等虧損的影響PE估值為50倍左右,中航飛機、中直股份、中航沈飛、內蒙一機、航發動力等軍工龍頭,PS估值在2倍左右,中航機電、航天電器、中航電測、航天電子等軍工白馬股PE為30倍左右,處於歷史平均水平以下,趨於合理具備配置價值。
機構持倉處於歷史底部:
從18年三季度機構持倉情況來看,軍工行業持倉配置比例為1.62%,雖然整體超配0.1個百分點,仍處於近五年來的歷史低位,而且其中軍工分級基金、軍工ETF基金以及軍工行業主題基金佔比接近六成,其他主動配置的機構投資者仍然較少。
改革有望加速推進,有望釋放軍工企業的發展潛力,提升板塊的關注度:
軍工作為改革的重點領域,各項改革一直在不斷推進,隨著"十三五"進入後半程,改革力度和落地節奏預計將加快。應重點關注軍工資產證券化、定價機制改革、激勵機制改革三方面內容,通過這些改革措施,一方面將實現越來越多的優質軍工資產進入上市公司,另一方面將激發公司潛力,提升公司盈利水平,軍工行業基本面向好的趨勢在上市公司中料將逐漸體現。同時改革措施的不斷推出落地,有望持續提升軍工板塊的關注度。
軍工行業基本面持續改善,逆周期屬性凸顯比較優勢:
在目前宏觀經濟增速面臨壓力情況下,國防軍工板塊的逆周期屬性愈加凸顯。從行業基本面來看,2018年前三季度國防軍工板塊整體實現總營收2211.3億元,同比增長15.2%;實現凈利潤88.6億元,同比增長17.9%。
2015年軍改對於軍工行業訂單和收入確認影響較大,目前來看這種不利影響正在逐步消除。有機構統計2013年-2018年前三季度國防軍工(中信一級行業)61家上市公司業績後發現,營業收入均實現正增長,歸母凈利潤在2015年有明顯的下降,在2017年沒有明顯的同比變化,但在2108年重回增長軌道。
中泰證券認為,軍費增速觸底反彈、軍改影響逐步消除、武器裝備建設5年周期前松後緊慣例,疊加海空新裝備列裝提速,驅動軍工行業訂單集中釋放,為軍工企業業績提升帶來較大彈性。
華創證券分析師衛喆預計,對國防工業的投入預計仍將持續加強,軍工行業基本面持續向上的確定性較高,特別是當前整體經濟處於下行趨勢,凸顯行業比較優勢。其認為,今年軍工體制改革有望繼續推動,具體包括資產證券化、定價機制以及激勵機制等改革措施,一方面將提升市場對軍工板塊的關注度,更重要的則是將釋放軍工企業的發展潛能,提升盈利能力,帶來更大的業績彈性。
軍工三劍客:
天上飛的:中航飛機(000768)
公司主要從事軍民用大中型飛機整機及航空零部件等航空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擁有國內大中型軍民用飛機、全系列飛機起落架及機輪剎車系統的核心技術資源,主要承擔各種大中型軍民用飛機、起落架和機輪剎車系統的研發、製造、銷售、維修與服務。目前公司主要產品有大中型運輸機、轟炸機、特種飛機及新舟系列飛機,同時還承擔了ARJ21、C919、AG600等國內外大中型民用飛機機體部件設計、製造、配套與服務,與空客、波音等國際知名航空公司在轉包生產領域擁有長期而穩定的合作關係。
公司作為我國軍用大中型飛機的唯一總裝企業,核心市場地位穩固,充分受益戰略空軍建設。民機領域,一方面,公司新舟系列已累計交付100餘架,是我國支線客機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公司深度參與ARJ-21以及C919配套,是國產民機發展的骨幹支撐。當前公司新型號新舟700累計訂單已達到285架,參研型號ARJ-21和C919累計訂單分別達到528架和815架。隨著國產民機的逐漸壯大,民機業務有望成為公司發展的又一重要動力。
海里游的:中國重工(601989)
中國重工作為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的上市旗艦,是我國最強最大的艦船裝備企業。在船用動力及部件、船用輔機等艦船裝備傳統業務領域佔據市場主導地位。
中國重工為全產業鏈的艦船研發設計製造上市公司,主要業務涵蓋軍工軍貿、船舶製造及修理改裝、艦船裝備、海洋經濟、能源交通裝備及科技產業等五大業務板塊。
從用途區分,公司核心業務包括海洋防務裝備、海洋運輸裝備、海洋科考裝備和海洋開發裝備的研發設計製造等;從領域區分,主要業務分為軍品業務領域和民品業務領域。作為海軍裝備的主要供應商,公司軍品業務領域主要包括:航空母艦、核動力潛艇(分包)、常規動力潛艇、大中小型水面戰鬥艦艇、大型兩棲攻擊艦、軍輔船等。公司民品業務領域主要包括:散貨船、集裝箱船、油船、氣船、海工船、海洋工程裝備、科考船及其他裝備等。
據知了研究院查詢數據,公司作為核心軍艦標的,股價下跌後持續獲得大股東大手筆增持:
第一次增持:
2018年8月8日至2018年10月11日,中船重工累計增持公司股份合計1.22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5341%,增持均價為4.083元/股,累計增持金額4.99元。
第二次增持:
2018年10月12日至2018年12月6日,中船重工增持公司股份1.1億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4840%,增持均價為4.137元/股,對應增持金額為4.58億元。
第三次增持:
中國重工控股股東中船重工於2018年12月10日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系統以自有資金增持公司股份5,500,000股, 占公司總股本的0.0240%,增持均價為4.229元/股,對應增持金額2325萬元。中船重工及其一致行動人計劃自本公告披露之日起6個月內,在遵守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和上海證券交易所相關規定的前提下,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系統繼續擇機增持公司股份,增持總金額1-5億元人民幣(含本次已增持金額)。
地上跑的:內蒙一級(600967)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內蒙古第一機械集團有限公司,是新中國"一五"期間156個重點建設項目之一,是國家重要的集履帶式、輪式、軌道式重型車輛於一體的產業化基地,也是國家保軍骨幹企業,內蒙古自治區最大的裝備製造業企業。
公司軍品已形成輪履結合、輕重結合、車炮一體協調發展,服務於陸、海、空、火箭軍等多軍兵種的研製生產格局,實現了涵蓋戰鬥、保障、火力打擊和一體化信息裝備的拓展轉型,成為國家唯一的主戰坦克和8×8輪式戰車研發製造基地。
民品業務,鐵路車輛目前可研製生產敞車、罐車、平車、棚車、漏斗車、專用車六大系列五十多個型號的貨車產品,載重覆蓋60噸、70噸、80噸到100噸的全系列車型,具備年造整車8000輛及配套核心零部件的生產能力。
公司大力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培育開發了一大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軍民融合產品。4×4高防護特種車、履帶式消防車、防暴崗艙、模擬訓練器、單兵防護產品等20多種軍民融合產品成為公司新的經濟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