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啦!放假啦!
黔南人的專屬假期
布依族傳統節日(農曆六月初六)
要來了

各縣(市)人民政府,都勻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州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根據《黔南州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州慶紀念日和布依族苗族傳統節日放假的通知》(黔南府辦函〔2011〕25號)精神,經州委、州政府同意,現將2021年民族傳統節日和州慶放假安排通知如下:
一、苗族傳統節日(農曆四月初八,公曆5月19日):5月19日(星期三)放假1天。
二、布依族傳統節日(農曆六月初六,公曆7月15日):7月15日(星期四)放假1天。
三、州慶(公曆8月8日、8月9日):8月7日(星期六)至8月10日(星期二)放假調休,共4天。
節日期間,各單位要妥善安排好值班、安全生產和信訪維穩等工作。如有突發事件發生,要按規定及時報告並妥善處置,確保人民群眾祥和度過節日假期。
黔南州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1年2月1日
放假通知一發布
引來羨慕聲一片
網友們表示檸檬精附體
「酸酸的羨慕」
「我想回貴州上班」
……

對於黔南
將迎來的5天假期
你酸了嗎?
「六月六」這一天
布依族同胞們將舉行各種慶祝活動
是最為隆重的傳統節日之一
聚居在各地的布依族同胞或以村或以鄉(鎮)或以縣為單位,舉行各種慶祝活動,歡度「六月六」。「六月六」在布依語里稱「庚香陸」,又稱洗曬節、曬秋節、洗象日、伏羊節等,是布依族最為隆重的傳統節日之一,有過「小年」之稱。
「六月六」這天,殺豬、殺雞、祭神、祭祖,青年男女穿著盛裝,相邀相約成群結隊,趕六月坡,六月橋,唱歌娛樂,以歌會友,以歌傳情,非常熱鬧;小孩子就跟著父母要點錢去趕場,買點好玩、好吃的東西。多姿多彩的民族習俗更是讓人回味無窮、流連忘返。

布依族唱山歌是千百年來傳承下來的優秀傳統文化精髓
祭祀「田神」:「六月六」當天,各家各戶帶上五色糯米飯、三角粽子、雄雞、紙馬等祭品,帶上小孩,三三兩兩來到自家秧田的田坎上水出口處,焚香添酒殺雞祭田,將雞血滴在紙馬上,插紙馬。意為雄雞吃盡蝗蟲,糧食獲豐收,馬馱不盡。寓意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
「躲山」:除參加祭祀的人外,其餘男女老少,按布依族習俗,都要穿上民族服裝,帶著糯米飯、雞鴨魚肉和米酒,到寨外山坡上「躲山」(當地漢族人民稱為趕六月場)。祭祀後,由主祭人帶領大家到各家掃寨驅「鬼」,而「躲山」群眾則在寨外說古唱今,並有各種娛樂活動。夕陽西斜時。「躲山」的群眾一家一戶席地而坐,揭開飯籮,取出香噴噴美酒和飯菜,互相邀請作客。一直等到「祭山神」處響起「分肉了!分肉了!」的喊聲,人們才選出身強力壯的人,分成四組,到「祭山神」處抬回四隻牛腿,其餘的人,相攜回到家中,隨後各家派人到寨里領取「祭山神」的牛肉。

布依族外嫁女,挑著雞、鴨、鵝、米酒回娘家看望母親,表達感恩之情
拜年「走親」:布依族稱「六月六」為過小年,拜年是布依族認親習禮的重要禮儀。「六月六」拜年的大多是新婚家庭,禮物多用粽子、糯米粑、花糯米飯、紅糖或麵條(麵條表示天長地久)等。有小孩的家庭帶著孩子去拜年的,回來時,外婆家要送一隻小母雞回來餵養,寓含「發家致富」之意,通過拜年建立起濃濃的親情和友情。
對歌「浪哨」:「六月六」是布依族婚俗文化的再現。「六月六」期間,布依青年男女藉助過節大好良機,通過甩花包、吹木葉、吹簫笛、彈月琴、拉二胡、對唱竹筒情歌、對山歌等形式,選擇自己心目中的情意人,進行「浪哨」活動。「六月六」為布依族男女青年提供了「浪哨」戀愛的良機和平台。

賽馬、斗鳥、鬥雞、籃球賽等競技類節目多樣,氣氛熱烈
歌舞「集會」:「六月六」是展示布依族古歌、傳統舞蹈的大集會。對歌「浪哨」活動改變了過去布依族戀愛自由、婚姻不自由的狀態,為布依青年男女戀愛婚姻家庭建立,人類的繁衍生息創造了條件。賽歌場上布依兒女可盡情展示布依族的紡織舞、刷把舞、糠包舞等多姿多彩的布依族舞蹈。
丟花包:丟花包是「六月六」最為有趣項目之一。花包是用各種彩色花布做成形似枕頭,內裝米糠、小豆或棉花籽。花包的邊沿綴有花邊和「耍須」。丟花包時,男女青年各站一邊,相距數米,互相投擲。其方法有右側擲、左側擲和過頂擲,但不準橫擲。要求甩得遠,擲得快,接得牢。花包在空中飛來飛去,煞是好看。如果小夥子將花包向自己心愛的人投擲,沒有過肩,包就落地,姑娘由向對方送一件禮物,如項圈、戒指、手鐲等物,所送之物,被視為愛情的信物,小夥子將長期保存。
來源:黔南州人民政府網網、雲黔南網
來源: 貴陽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