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評 | 虎門大橋的風不應吹皺國人的「橋樑自信」

2022年11月02日16:38:37 熱門 1437

中國網評 | 虎門大橋的風不應吹皺國人的「橋樑自信」 - 天天要聞


中國網評論員:戚易斌 楊新華

責任編輯:唐華 蔣新宇


虎門大橋的「風波」,近日來牽動人心。


緣起於5月5日14時左右,虎門大橋懸索橋橋面發生明顯振動。從保證行車安全考慮,大橋隨後封閉了雙向交通,至5月9日尚未恢復通車。


網友的心情也隨之跌宕。虎門大橋還能不能走、會不會塌、有沒有設計缺陷,長時間成為網路熱搜。也有一些缺乏科學常識和事實依據的質疑,包括臆想。有些評論者不知「水馬」為何物,卻在積極發表「大橋存在建築質量問題」的猜測性言論。


經過國內知名橋樑專家研判會診,大橋振動的主要原因已經明確。對虎門大橋「風波」的通俗解釋就是:虎門大橋為施工檢修設置的「水馬」,把原本透風的欄杆變成了兩排實體的矮牆,相當於改變了橋的外形,也就改變了橋的共振頻率,此時剛巧遇到合適的風速,於是引發了渦振。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虎門大橋採用的懸索橋設計,作為一種大跨徑柔性結構,對風荷載的作用非常敏感,容易產生風振響應。這是懸索橋的弱點,但它的優勢也非常明確:懸索橋是世界上跨越能力最大的橋樑形式;橋面下有比較高的通行空間;對變形適應能力強,適合地質構造複雜的地區,等等。因此,懸索橋在跨越海峽的建造環境下是經濟和恰當的選擇。


「可能大家從視頻上看震動很大,但是在我們看來非常正常。」同濟大學橋樑工程系教授葛耀君5月6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從監測數據來看,此次虎門大橋渦振幅度絕對不會超過設計標準,並且距離標準還低得多。「大橋沒有結構安全問題,也沒有耐久性問題。」


目前,虎門大橋橋樑已基本穩定,附近水域也已恢復通航。經對大橋主纜鋼絲、主纜吊索、支座等結構進行全面檢查,各個部位情況良好。廣東省地震局的初步分析結果也表明,大橋箱梁主體結構在本次事件中未受到明顯影響。


葛耀君是中國著名橋樑結構專家、國際橋樑與結構協會(IABSE)主席,也是首位當選國際橋協主席的中國學者。在虎門大橋出現異動後,他參與了12名橋樑專家當晚舉行的集體研判視頻會議。


網上最近流傳著一個視頻,是葛耀君的一段演講。他從自己的師承和同濟大學「橋樑世家」講起,回顧了中國橋樑自主建設的艱難歷程。其中提到始建於1988年的上海南浦大橋,是中國橋樑專家向全中國發出的中國橋樑自主建設的「第一聲吶喊」。


1991年年底,南浦大橋竣工同年,葛耀君教授導師的導師、兩院院士李國豪了解到廣東虎門將要邀請英國公司帶資修建虎門大橋後,向時任廣東省省長葉選平寫信,表示虎門是林則徐禁煙的國恥地,中國人民的感情很難接受一個英國公司修建虎門大橋。1997年,由中國人自己建設的虎門大橋歷時五年建成竣工,全面開啟了中國橋樑「中國造」的歷史。


這個視頻的名字,叫做《虎門大橋竣工後,中國橋樑無需再問出處》。


虎門大橋,不僅是橫跨珠江、連接廣州東莞的交通要道,也不僅是香港回歸的獻禮工程,更是中國人在橋樑建設領域「站起來」的標誌。如果對虎門大橋的誕生過程,和中國橋樑建設的歷史多加了解,我們會對它更有信心。


這座挺立於珠江口獅子洋上的跨海大橋,是投資近30億元的國家重點工程,也是我國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大規模現代化懸索橋。中國工程師們在設計和施工上的創新突破,為它贏得了詹天佑土木工程大獎,數項技術獲廣東省科技進步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所有這些,奠定了它在我國橋樑史上的特殊地位。


越是重大工程,勢必更需要科學論證、周密設計、嚴格施工。虎門大橋的設計方案經過了最嚴密的力學計算和風洞試驗驗證,1993年設計部門委託北京大學和同濟大學等單位進行鋼箱梁截面風洞試驗研究,結果均表明其空氣動力性能良好。


事實勝於雄辯,懸疑總在時間裡得到解答。從1997年6月通車至今近23年,期間經歷多次強颱風,虎門大橋沒有發生嚴重的異常振動,足以證明橋樑設計結構安全可靠。


所以說,水馬給大橋帶來的振動,只是「老革命遇上新問題」的煩惱。但有些清奇的邏輯常常把網路言論帶向邊緣地帶。有些人調動慣性思維發出「是否豆腐渣工程」的疑問,有些自媒體賬號以科普的名義販賣偽科學,再有一些「不明真相」的網友以訛傳訛,一時人心惶惶。更有人把虎門大橋和1940年被風吹垮的美國塔科馬海峽大橋相提並論,引人浮想聯翩。


在泥沙俱下的網路世界裡,更要相信科學。科學技術是實在的學問,作不得假,也造不了謠。橋樑工程和風工程涉及空氣動力學以及工程力學、材料力學等多個專業領域,橋樑專家和工程師們的分析判斷能夠給出更為可信的答案。無視科學和專業,不願意相信權威專家和官方發布,讓小道消息牽著鼻子走,只會讓我們遠離智慧和理性,失於偏執和極端。


科學角度對美國塔科馬橋垮塌的解釋,是因為發生了顫振而非渦振,是空氣動力學和結構分析不嚴密所致,與虎門大橋沒有可比性。


對於中國橋樑和中國基建,可以多些自信。專家和工程師們對虎門大橋的信心,來源於一步一個腳印走出的中國橋樑建築史,以及其中無數先驅傾注的智慧和勇氣。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橋樑建設一路高歌猛進,近年來更有「現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港珠澳大橋驚艷世界。一座座世界級橋樑落成,中國也從橋樑大國崛起為橋樑強國。


如今,我國建成大型公路橋樑超過80萬座,大型鐵路橋樑超過20萬座。在世界排名前十的大跨度梁橋、拱橋、斜拉橋、懸索橋中,中國都佔據半壁江山。無論是數量規模還是科技含量,無論國內施工還是海外建設,中國橋樑都以其高強的實力和磅礴的氣勢,成為響噹噹的世界品牌。面對這樣的「成績單」,我們對中國的橋樑安全可以更有底氣。


國內的新冠疫情正在平息,人們的生活回歸日常。如果盤點這一場艱苦卓絕的阻擊戰留下了怎樣的經驗和教訓,起碼有這樣兩條:一是對科學保持敬畏,二是要對「習慣性不自信」保持警惕。觀察虎門大橋「風波」,這兩條也同樣適用。


特別是第二條。從歷史的視野看,中國一直在發生著深刻變化,尤其是當下,雖然還有短板,也會經受卡脖子的困擾,但時過境遷,畢竟不再是當年的積貧積弱、捉襟見肘。不管是抗疫戰爭,還是橋樑建設,都反映了這個國家的科技水平和綜合實力。而在重大自然災難和重大突發公共事件中體現的強大社會動員能力,更是這個社會主義大國獨特的資源稟賦。認識到這一點,便不至於稍有風吹草動就膽戰心驚。


從此之後,無問出處。這是一份驕傲,也是一種定力。


原創文章,版權歸中國網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