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南遷文物,台北故宮的頂級書畫國寶藏品從哪裡來?

2022年11月02日13:38:42 熱門 1340


除了南遷文物,台北故宮的頂級書畫國寶藏品從哪裡來? - 天天要聞


集聚在午門前預備南遷的故宮文物

1933年1月31日山海關被日本人攻陷,眼看著北京也快保不住,為了保護故宮博物院館藏文物,1934年1月31日,19557箱故宮文物分批南遷,開啟了長期的流亡之旅。從上海到南京再到四川,一路躲避日軍的戰火。抗戰勝利後,這批文物再次集結南京。而到了1948年,國民黨敗局已定,這其中相當一部分精品,又歷經三趟船運陸續抵達台灣。後來成為今天台北故宮的家底。其實原本國民黨計劃分七次把東西都運去,但解放軍攻勢太過凌厲,於是只能先將貴重文物運去。

關於運送文物去台,朱家溍先生說過一段往事。1949年前夕,國民政府行政院指令把故宮珍品運送南京,因條件限制,所以要精選。當時經過商議,決定避開圖書館與文獻館的檔案,從古物裝起,不過要事先包裝造冊。故宮博物院馬衡先生特意指示:「只要求穩重妥當,不要求快。記住!不要求快!……」馬先生的這段話太妙了,從國民政府的角度來講,形勢緊急,當然要求快。而馬先生不想文物南遷,又不好違抗上峰指令,於是想出這麼個辦法。從文物保護的角度不要求快。當時解放軍已經是秋風掃落葉之勢,馬先生想藉此拖垮國民政府。

當然,既保險又快的方法也有。只是朱家溍先生也不想國寶南遷,他聽到馬先生的指示心領神會,不緊不慢地的挑選藏品、包裝、造冊。最後拖到北京交通管制,航線也停了,挽留了一大批書畫。


除了南遷文物,台北故宮的頂級書畫國寶藏品從哪裡來? - 天天要聞


韓滉《文苑圖》

除了南遷文物,台北故宮的頂級書畫國寶藏品從哪裡來? - 天天要聞


韓滉《文苑圖》局部

除了南遷文物,台北故宮的頂級書畫國寶藏品從哪裡來? - 天天要聞


韓滉《文苑圖》局部

當時打包的文物中就有題為韓滉的《文苑圖》,這幅畫本來在《唐宋元明集錦冊》中,共有十開,第一次南遷時裝走了九開,這一開由於在照相室照相無意間被留下。最終它留在了北京故宮。

大概因為這些過往,形成一個流傳較為廣泛的說法:北京故宮博物館的文物數量遠超台北故宮博物院,但是文物精品不如台北故宮博物院多。

其實即便如此,台北故宮和北京故宮還是不能比。不說別的,故宮本身就是一座無與倫比的文化寶庫,而且大陸才是中國文化的承載之地,這麼多年來,有不少發掘的精品在補充北京故宮。而台灣孤懸海外,能夠補充的極其有限。雖然如此,除去當年運過去的一批,台北故宮還有一批我們耳熟能詳的國寶級文物是通過其他方式入藏的。

前兩天(一月一號),台北故宮不定期更換展品的專題展覽「筆墨見真章」中,展出了南朝梁武帝,宋代蔡京、趙構,明代沈周和董其昌,清代王鐸和劉墉等人的16件書法作品。這其中出現了兩件由藏家寄存在台北故宮的名跡。一件是王世傑家族寄存的南朝梁武帝《異趣帖》,一件是蘭千山館寄存的宋高宗《賜岳飛批剳卷》。關於「寄存」這種方式,前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在其著作《天府永藏》中,曾有過介紹,他說,「台北故宮於1969年制訂藏品徵集辦法,其後經過兩次修正,辦法中除了收購、捐贈者外,第四章為寄存,明定得接受私人庋藏的文物寄存。」

台北故宮接受寄存始於1967年,學者羅家倫將其所藏明末四僧畫軸5幅寄存。一些寄存後來改成了捐贈。如羅家倫的畫,在其卒後,由其夫人依其遺願改為捐贈。


除了南遷文物,台北故宮的頂級書畫國寶藏品從哪裡來? - 天天要聞


蕭衍,異趣帖

南朝梁武帝《異趣帖》,按題籤來說應該算是書法史上的大名品了,只是這件作品在明代晚期以前不見於任何著錄。董其昌將它刻入《戲鴻堂法帖》後,《異趣帖》才暴得大名。這件作品的作者歷來有王獻之和蕭衍兩種說法,董其昌將之定為蕭衍作,後世沿用了這個說法。它曾入清乾隆內府,邊上還有弘曆手書釋文及題跋。民國時流出宮外,為著名鑒藏家完顏景賢(號朴孫)購得,為做紀念,他自號「異趣蕭齋」。只是《異趣帖》摘錄的是佛家「愛業愈深,一念修怨,永墮異趣」之語,意思是沉淪惡道,用作齋號頗有些不講究,啟功先生為此還吐槽完顏景賢不學無術。

另外,台北故宮的這件墨跡與董其昌記載所見的那一件並不一致。放大高清細節後發現本幅原經淡墨與濃墨兩次書寫,而且草法有誤,牽絲映帶也不自然。有人說是18-19世紀之間據京都有鄰館藏本複製。


除了南遷文物,台北故宮的頂級書畫國寶藏品從哪裡來? - 天天要聞


蕭衍,異趣帖

《異趣帖》應該是在1940年代後期到王世傑手中,他在1947年6月5日的日記中寫到:「近有人持示梁武帝「異趣帖」」……這件帖子後面,還有附紙王世傑題此帖舊有周壽昌三跋。


除了南遷文物,台北故宮的頂級書畫國寶藏品從哪裡來? - 天天要聞


王世傑跋

關於王世傑

王世傑是湖北崇陽人,字雪艇,他曾先後留學英國和法國,獲倫敦大學政治學碩士和巴黎大學法學博士學位。1918年回國後,擔任北京大學法律系教授和系主任、教務長,南京國民政府法制局局長、湖北教育廳廳長等職。1928年主持武漢大學遷址珞珈山工作,並擔任國立武漢大學首任校長。此後歷任國府要職,是20世紀中國諸多重大事件的親歷者和見證人。


除了南遷文物,台北故宮的頂級書畫國寶藏品從哪裡來? - 天天要聞


1947年,美國華盛頓。中華民國外交官顧維鈞和王世傑在駐美大使館內交談。

在所有職業中,他最看重的應該是武大校長這個身份,所以在臨終前留下遺囑,效仿美國總統傑斐遜墓碑上只刻寫「維琴尼亞大學創辦者」的先例,要求在他的墓碑上只刻寫「前國立武漢大學校長王雪艇之墓」,對武漢大學的殷殷之情躍然紙上,感人至深。 看一些時人回憶錄,王世傑為人比較耿直,沒什麼其他愛好,唯獨喜歡書畫。他在去台後還和台北故宮編過書畫集。而且他的眼力是真的高,收藏了一批頂級作品。他去世後在遺囑中明確表示將他珍藏的77件名人字畫捐贈武漢大學。這些字畫分別出自南朝梁武帝,宋代蘇軾、黃庭堅、米芾、朱熹,元代黃公望,明代唐伯虎、文徵明、王守仁,清代劉墉等手筆,經王世傑先生夫人蕭德華女士親手縫製畫軸外之錦囊,冊頁手卷之錦袱,不過因為種種原因,這些東西目前暫存台北故宮博物院。

可能有些朋友還不知道,台北故宮的頂級藏品蘇軾《寒食帖》原來就在他手上,而且這段收藏經歷也頗為傳奇。


除了南遷文物,台北故宮的頂級書畫國寶藏品從哪裡來? - 天天要聞


除了南遷文物,台北故宮的頂級書畫國寶藏品從哪裡來? - 天天要聞


除了南遷文物,台北故宮的頂級書畫國寶藏品從哪裡來? - 天天要聞


除了南遷文物,台北故宮的頂級書畫國寶藏品從哪裡來? - 天天要聞


除了南遷文物,台北故宮的頂級書畫國寶藏品從哪裡來? - 天天要聞


蘇軾,《寒食帖》,王世傑舊藏

《寒食帖》為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1082年)寒食節於東坡雪堂寫下的二首詩,是平生最得意的書法作品,被稱為「蘇書第一」。這還不夠,帖子左邊有黃庭堅跟帖加持,而且黃的跋同樣精彩,二者堪稱雙璧。這卷書法在二十世紀末被評為「天下第三行書」。曾入藏乾隆內府。因為名頭太大,它在近代以來,遞藏十分曲折,甚至被火燒了好幾次。

咸豐10年(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寒食帖》險遭焚毀,旋為民間馮展雲所得。清穆宗同治年間,《寒食帖》為廣東人馮氏收藏,不幸遭遇火災,馮氏緊急撲救,在手卷下端留下了黑色火灼痕迹。馮死後為盛伯羲密藏,盛死後被完顏景賢購得,1917年在北京書畫展覽會上展出。1918年到顏韻伯手中。

這段經歷被顏韻伯寫在後接的題跋之中。


除了南遷文物,台北故宮的頂級書畫國寶藏品從哪裡來? - 天天要聞


顏韻伯跋

1922年顏韻伯將《寒食帖》帶到日本,菊池惺堂的親戚以六千元把它買到手,反手就是六萬賣給菊池惺堂。這中間差價太大,菊池惺堂知道了差點兒跟那人打官司。這段經歷被郭柑記在題跋之中。


除了南遷文物,台北故宮的頂級書畫國寶藏品從哪裡來? - 天天要聞


郭柑跋

大正12年(1923年)9月關東大地震,東京都一夕之間毀於火災,菊池惺堂家也未能倖免,著了大火,不過菊池在千鈞一髮之際衝進火場,冒死搶救《寒食帖》,還有一件傳為宋人李公麟所作的《瀟湘臥遊圖》(其實是當時姓李之人作,現藏東京國立博物館,被定為國寶)。我們都知道趙孟堅為了搶救定武本《蘭亭》不要命往水裡跳,而菊池惺堂此舉與趙孟堅有的一拼,因此傳為佳話。內藤湖南將之記在題跋之中。


除了南遷文物,台北故宮的頂級書畫國寶藏品從哪裡來? - 天天要聞


內藤湖南跋

一般認為,《寒食帖》上那些波浪形的過火痕迹,就是當時留下的,所以當時情況確實很緊急。

過火痕迹

除了南遷文物,台北故宮的頂級書畫國寶藏品從哪裡來? - 天天要聞


從《寒食帖》入藏完顏景賢開始,王世傑應該就開始注意它的動向,並密切關注,這不是巧合,前面王世傑的那件《異趣帖》就是完顏氏舊藏。二戰結束後,日本經濟進入全方面的大蕭條,菊池家是搞銀行業的,在這種形勢之下影響尤其嚴重。於是王世傑抓緊機會,在1948年託人向日本藏家擬購《寒食帖》,最終於1950年以3500美金購得,當時約值百兩黃金。1970年代,方聞托古董商張鼎臣願以15萬美金購買,翻價十倍不止。旅日古董商程琦托台北故宮博物院副院長譚旦冏,願以5萬美金購買,但都被王氏斷然拒絕。1973年,又有人出價10萬美金求購,大概王世傑也煩了,說任何價款都不賣。1981年,王世傑去世,1987年,台北故宮出面從其子手中購藏《寒食帖》。至此,這件國寶才算是暫時結束顛沛流離的過程。

2015年年底,台北故宮舉行「天保九如——九十年來新增文物選粹」展覽,以呈現歷年陸續入藏之器物、書畫與圖書文獻珍品。蘇軾《寒食帖》赫然在列。

關於蘭千山館

前陣子刷屏的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顏真卿大展中,有兩件台北故宮寄存的物件,一件是傳為褚遂良所作的《黃絹本蘭亭序》,一件是懷素的《小草千字文》。咱們接下來要講的「蘭千山館」便跟這兩件國寶有密切關係,此齋號正是台灣板橋林家的重要成員林伯壽先生從上述兩件墨寶中各取一個字而成。


除了南遷文物,台北故宮的頂級書畫國寶藏品從哪裡來? - 天天要聞


黃絹本蘭亭序和小草千字文

板橋林家為台灣五大家族之一,與霧峰林家並稱,台灣人稱「一天下,兩林家」。林本源家族清朝時發跡於板橋。早在二十世紀初,據當時佔據台灣的日本總督府調查,板橋林家第四代的林維源,有資產1億1000萬圓,位居台灣第一。據說這個單位「圓」指的是銀元。即便到今天,林家資產依然不容小覷,2008年6月,富比士公布出身板橋林家、任華南金控董事長的林明成身價凈值12億美元,居當年台灣富豪榜第二十。而「蘭千山館」林伯壽,真是林家第五代,二房林維源之子。

林伯壽酷愛藝術,曾經自己家藏名品編印《蘭千山館硯存》、《中華古瓷圖錄》及《蘭千山館書畫集》等藝術著作。返台後無償借予331件文物供應台北故宮展覽,又付了新台幣一百萬元的保管費。除了上面說的兩件劇跡,還有下面這件宋高宗《賜岳飛批剳卷》(台北故宮正在展出)。宋高宗的書法太好了,從黃庭堅到米芾再上溯到二王,並成為二王死黨,其書法也是方圓具備,成為南宋皇室取法的對象。


除了南遷文物,台北故宮的頂級書畫國寶藏品從哪裡來? - 天天要聞


宋高宗,賜岳飛劄子,蘭千山館舊藏

如果各位記性不錯的話,應該知道去年十月份台北故宮國寶展上也展出過一件宋高宗寫給岳飛的劄子,那件有乾隆題跋,是從北京故宮南遷入台的。而蘭千山館寄存的墨跡,比那件劄子晚四年寫就,且比它更長,運筆更快,使轉變換更多,在嚴整的行氣與章法中,顯現精湛的功力與瀟洒的風韻。

此件內容是宋高宗敦促岳飛出師,與其他將領合作擒拿金帥兀朮。南宋中興四將岳飛、韓世忠、張俊、劉光世的名字均有出現,是極其珍貴的藝術及文獻資料。


除了南遷文物,台北故宮的頂級書畫國寶藏品從哪裡來? - 天天要聞


除了南遷文物,台北故宮的頂級書畫國寶藏品從哪裡來? - 天天要聞


除了南遷文物,台北故宮的頂級書畫國寶藏品從哪裡來? - 天天要聞


除了南遷文物,台北故宮的頂級書畫國寶藏品從哪裡來? - 天天要聞


末署「人中王」的畫押

台北故宮藏的高宗手敕。

趙構,賜岳飛劄子

此手敕內容是在宣慰岳飛守邊之辛勞,同時論及邊防事宜。其上並無年款,按內文所言「卿盛秋之際,提兵按邊」,可知岳飛接受敕書時尚在軍中。文中提及「淮西軍叛之後」,按淮西兵變一事發生於紹興七年(1137)八月之後,岳飛於紹興十一年(1141)四月被召回臨安,同年被賜死,於此似可知高宗此一手敕應當寫於紹興七年八月到紹興十一年四月之間。然《宋史.岳飛傳》提及淮西兵變後,岳飛曾上奏要求討伐叛軍酈瓊,高宗未允,反而下詔要求岳飛「駐師江州為淮、浙援」,手敕中並談及長江一帶的防禦問題,似乎可以看出岳飛與高宗兩人在北伐一事上態度的不同。

高宗明顯是以靜制動,一方面給安撫岳飛並給予兵權,一方面卻將岳飛的兵許可權制在長江上游一帶,或許這道手敕正是高宗拒絕岳飛討伐淮西兵變的要求,因而很有可能是寫於紹興七年。

除了王世傑和林伯壽,我們再來看看台北故宮還有哪些名流捐贈的名品。


除了南遷文物,台北故宮的頂級書畫國寶藏品從哪裡來? - 天天要聞


朱熹,《易繫辭冊》,林宗毅舊藏

這套南宋理學大師朱熹手書的大字《易繫辭冊》,內容節錄自《易經》,共十四開,是朱熹存世僅見的大字墨蹟,經元明兩代藏家之手,於清乾隆時期入宮,著錄於《石渠寶笈.初編》,為流傳有緒之作品。每行僅書寫二字,結體上重下輕,筆勢深沉而迅速,大有快劍斫陣之勢,字字筋骨突出,強健有力,筆畫墨色黝黑,時而又現飛白,精神顯得格外奕奕,為古代傳世大字書法中之佳作。它是林宗毅先生捐贈於1983年捐贈給台北故宮。林宗毅正是前面講到的林伯壽的親侄子。


除了南遷文物,台北故宮的頂級書畫國寶藏品從哪裡來? - 天天要聞


吳鎮,嘉禾八景卷,羅家倫舊藏

本卷畫位於嘉興附近八個風景勝地,用筆不多,氣韻古樸,表現了大自然寧靜典雅的情調。卷首吳鎮草書題識,款署至正四年(1344),時年六十五歲,為中晚年之作。畫幅右下方有千字文第753「渠」字編號,為項元汴(1525-1590)舊藏。此幀為羅家倫(1897-1969)夫人張維楨女士(1901-1993)於1995年捐贈。

前面講到,台北故宮孤懸海外,加上台灣本土文化積澱薄弱,文物擴充渠道有限。台北故宮很明白這個短板,為了擴充典藏,除了積極購藏書畫文物外,並接受社會各界賢達、藏家及機關團體之捐贈,以紮實永續發展的基礎。數十年來,新進入藏的書畫作品,為數已達六千餘件。——已經相當努力了!

雖然這樣,也還是難比北京故宮。

不過話說回來,兩岸故宮同源,當年故宮朱家溍先生到台北故宮訪問,在保管部演講時,開場白就是「我親愛的故宮的同事們」,台下觀眾聞聲報以熱烈掌聲,可見人心所向。朱先生自1943年在重慶就參加故宮博物院文物保管和研究工作,所以其時台北故宮應有不少老人與他相識。現在,因為種種原因,台北故宮的文物自從遷往台灣後就再也沒有回來過,希望兩岸故宮能有條件早日舉辦一個聯合展覽。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