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生活啟示錄》劇照
3月份網上流傳的一份《電視劇內容製作通則》讓很多女性觀眾感受到了深深的「惡意」,這份文件提到了一些不能出現在電視劇中的內容,比如同性戀、姐弟戀、未成年人早戀等。這「姐弟戀」在現實生活中早已經成為一種流行,女大男小的搭配也是早已火過很多輪的影視劇熱門題材。這條所謂「禁令」一出,難免讓人感到困惑:「姐弟戀」招誰惹誰了?
好在很快就有相關從業人員對這份文件做出了解釋。比如兩會時,全國政協委員張國立就被媒體追問是否「姐弟戀」被禁拍,他給出的回答是這份文件並非由廣電總局出台,它僅僅是一個行業協會的文件,不是法律,也不是政策。「這是行業協會善意地給你打個預防針,不是它寫了你就不能拍了」,張國立說。
《小丈夫》劇照
編劇李瀟和於淼在2014年的熱播劇《大丈夫》中創作了一個「姐弟戀」的輔線故事,意外受到觀眾追捧。今年,他們即將推出另一部女大男小為主題的電視劇《小丈夫》。對於「姐弟戀」的話題,他們覺得這種如今特別常見的婚戀模式不可能被一刀切地禁止創作,關鍵問題還是在於寫法——寫出「姐弟戀」中美好的戀愛精神是最重要的。
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樣的「姐弟戀」才是觀眾真正喜歡看的?
激發出熟女的少女心
「姐弟戀」主題的影視劇熱起來,可以說是從亞洲開始的。在英劇、美劇里,角色們愛起來性別都不是問題,年齡就更不會被特彆強調出來。在美劇中,實力的對比和反差絕對比年齡這件事更有戲劇衝突感。而在亞洲國家的影視劇里,女大男小卻著實是個可以拿來大做文章的課題。
在那些「姐弟戀」的故事裡,小弟弟般的男主角通常充當了解救者的角色,成了照進「姐姐」生活里的光和熱。「好的戀情會填補你生活里的殘缺和不完整。姐弟戀能讓一個感受著年齡焦慮的女人仍保持一顆純真的少女心,不過早地陷在世俗里,同時也能讓一個男孩加速成長,學會責任和擔當」,李瀟這樣解讀「姐弟戀」的吸引力。
韓劇《Oh my lady》劇照
「姐弟戀」拍得最熱的韓劇就慣用這種路數。蔡琳當紅時搭檔崔始源拍攝的大熱之作《Oh my lady》,就是一部表現年齡相差7歲的男明星與女保姆相戀的電視劇。劇情有些俗套,但是養眼的演員陣容,搞笑中又滿含溫情的劇情設置,讓觀眾們一邊吐槽這樣的戀情在現實生活中有多麼不可思議,一邊又追劇追得欲罷不能。
韓劇《我叫金三順》劇照
另一部可以算得上是里程碑式的「姐弟戀」韓劇《我叫金三順》,除了把這種年齡、身份的懸殊之戀寫得更有趣之外,還進一步涉及到人們對「姐弟戀」的一些常規隱憂。「生活習慣和心態上的不同步,是姐弟戀最明顯的問題。特別是對於女性來說,要承受的社會壓力和心理壓力會越來越大。男孩真的無所謂,隨時可以換。可對於30歲的女人來說,她會有想穩定下來的心態,身邊那個很容易改變的年輕男孩就會加深她的焦慮,」於淼說。《我叫金三順》里胖胖的金三順在面對年輕的高富帥社長時的經典台詞,就代表了姐姐們破釜沉舟去愛的決心——「去愛吧,就像不曾受過一次傷一樣;跳舞吧,就像沒有人欣賞一樣;唱歌吧,就像沒有任何人聆聽一樣;生活吧,就像今天是末日一樣……」
台劇《敗犬女王》劇照
亞洲地區「姐弟戀」題材的戲總是會顯得矛盾,創作者們一邊告訴觀眾,年齡不是問題,差距不影響愛情;而另一方面,女性對年齡的焦慮感卻總是無法遮掩地溢出屏幕。比如現象級台劇《敗犬女王》,楊謹華飾演的輕熟女單無雙就會說:「我,單無雙,全力賓士近三十三年,不曾讓任何人跑在我的前面,成功的事業,質感的生活,但我回頭一看,追我的男人,只剩下這個,根本不該存在於這個世界上的——聖誕老人1就在她對愛情絕望之際,卻遇見了一位25歲的助理盧卡斯,將自己從陰影里解救出來。這部劇從片名到劇情所體現的都是,女人如果沒有愛情,就要被貼上「敗犬」的標籤。而「敗犬」這個詞源自日本女作家酒井順子的散文集《敗犬的遠吠》,認定年過三十的女性,無論事業上多有成就,只要未婚,就是人生戰場上的一隻敗犬。
要「姐姐」,不要「大媽」「二姨」
雖然隨著女性地位及話語權提高,姐弟戀劇情在女觀眾中越來越有市場,可國內這一類型的成功作品實在不多。盤點國產戲裡讓人印象深刻的「姐弟戀」代表作,恐怕大部分人會說是將近20年前的《永不瞑目》,甚至也有人會開玩笑說是《神鵰俠侶》。
《生活啟示錄》劇照
閆妮一度被認為是演「姐弟戀」的專業戶,代表了那種大大咧咧、所有困境都能一肩扛的「勇猛型」姐姐。從《張小五的春天》、《瘋狂72小時》到《生活啟示錄》,閆妮搭檔的對象包含了立威廉、張博、喬任梁、胡歌等各款型男帥哥,其中最大年齡差達到16歲。《生活啟示錄》的編劇王麗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過,是她首先看中閆妮的,「我選閆妮,起初是看中她身上的豪氣,而且她也有姐弟戀的經歷。劇本大綱出來後我主動去找她,她興奮地跟我聊著聊著就爬到了桌子上,生活中這種氣場強大、內心強大的女人是很吸引弟弟的。」不過,很多觀眾直到《生活啟示錄》播完,對劇中閆妮、胡歌搭檔產生的「違和感」仍不能釋懷。戲裡閆妮和胡歌的大尺度熱吻也讓胡歌的迷妹們激動地在網上咆哮,忍受不了她們的男神被閆妮「摧殘」。
國產戲裡的「姐弟戀」為什麼總會「不搭」?這和國產影視劇中講熟女的「純愛」故事太少有關。因為家庭劇當道,「姐弟戀」的故事裡永遠是「困難先行」——無論怎樣的愛情模式,描寫親人、朋友、事業之類的矛盾衝突都比「愛」本身所用的筆墨多。比如之前提到的《生活啟示錄》用15集談過戀愛後,又用20集的篇幅表現他們進入婚姻的不易。還沒讓觀眾感受到更多的愛意,就和劇中角色一樣被應接不暇的前夫、孩子、婆媳關係等現實問題撲倒。
另外,國產「姐弟戀」很難出經典也與「姐姐」的形象有很大關係。相對於「姐弟戀」作品裡男性角色的簡單、陽光、有活力、顏值高,觀眾對「姐姐」的要求更為苛刻,只有美而不艷才能被大家普遍接受,同時女演員只能有「姐」的風韻,卻不能有「大媽」和「二姨」的氣息,否則總會削弱故事的可信度。
蔣雯麗是難得可以把熟女「暗自妖嬈」的感覺演得很到位的國內女演員,她在《金婚》和《女人幫》這兩部戲裡都有「姐弟戀」的戲份。不過,一部篇幅過小,另一部作品本身影響力受限,都沒有得到廣泛的認可。其實蔣雯麗版的「姐弟戀」與日劇中這類題材有相似之處,多少都有些「禁忌之味」,例如《魔女的條件》中的松島菜菜子和瀧澤秀明。
俞飛鴻和楊玏的「洋芋戀」組合在《大丈夫》中獲得好評,李瀟和於淼作為這部戲的編劇,總結其成功之處在於寫出了一種「純愛」的感覺。儘管當時楊玏還是新人,俞飛鴻淡出多年,但兩人的高顏值和清新氣質讓這對相差16歲的搭檔成為近期「姐弟戀」代表。而這一CP會在即將播出的《小丈夫》里得到延續,為了創作新的「姐弟戀」故事,李瀟採訪了大量有類似經驗的朋友,發現現實雖然有殘酷的一面,不過「問題沒有那麼可怕,小男人就像巧克力,甜蜜,但是吃多了會發胖;但只要女人夠獨立,知道如何節制,如何通過運動去調節,你就可以好好享受這塊巧克力」。於淼則補充說,「《小丈夫》就是要告訴大家,只要有愛情,人生就不會到頭。」
看天下343期
《Vista看天下》團隊出品
做最好看的新聞故事
微信公眾號搜索「看天下」添加關注
商務合作請聯繫QQ:33108065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