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鬧晶元荒之際,各國爭邀台積電設廠,美國搶頭香,台積電赴亞利桑那州建造5納米晶元廠,估2024年量產,而台積電與索尼合作在日本熊本興建晶圓廠,初期生產22~28納米晶元,從已量產5納米晶元的台積電來看,日本引進的是過去10年的技術,背後有何盤算呢?
日媒報道,純電動汽車是未來趨勢,預期晶元需求將大幅增加,22~28納米晶元在汽車和工業設備上仍屬較新的技術,加上成本相對較低,因此受日方青睞;此外,熊本位於九州,聚集半導體和汽車產業,台積電前往設廠,當地寄予厚望盼「重振九州硅島」。
台積電與索尼合資在日本熊本蓋一座12吋晶圓廠,初期採用22~28納米製程,以滿足市場對於特殊技術強勁需求, 該廠預計2022 年開始興建,2024 年底前量產,月產能約4萬5千片,日本政府擬補助4000億日圓,約達初期資本支出規模8000億日圓(約70億美元)的一半。
日經新聞報道,據九州經濟產業局統計顯示,九州的半導體相關製造業數量,占日本比重35%,2020年積體電路生產總額達到7361億日圓(約64億美元),占日本整體比重達43%。
不過,日本半導體產業低迷已久,支撐昔日榮光的工廠已在全球激烈競爭中掉隊,目前索尼在熊本和長崎擁有最先進的感測器廠,但邏輯半導體僅為上一代的工廠。
由於日本企業已退出最先進邏輯半導體製造,台積電與索尼新廠計劃生產22~28納米晶元,相當於日本國內最頂尖的技術,但對量產5納米晶元的台積電而言,這是10年前的技術。
為何日方要引進台積電10年前製程呢?伊藤忠總研高級主任研究員深尾三四郎表示,去碳化為全球趨勢,有助於帶動純電動汽車晶元需求,而22~28納米晶元在汽車和工業設備方面,仍屬較新的技術,加上成本相對較低,因此受到日方青睞。
九州地區為半導體和汽車產業重鎮,也是日產和豐田等汽車廠生產基地,以熊本為中心方圓1500公里內,聚集車載半導體、電池和馬達等純電動汽車核心零組件工廠。台積電前往熊本設廠,不僅能強化日本半導體生產,當地更寄予厚望盼「重振九州硅島」。
此外,九州擁有地利優勢,有助於與純電動汽車供應商不斷成長的東亞各國展開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