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上一個特別有意思的話題是:#王安宇在娛樂圈做運動員#。入行至今,王安宇似乎與體育運動有著天然的緣分。之前在《二十不惑》里,王安宇是擊劍少年;在《陪你逐風飛翔》里,是花滑運動員;隨著網劇《熾道》的熱播,王安宇又成了跳高運動員段宇成。
為了演好段宇成,王安宇專門度過了一段田徑訓練的日子。每天在跑道上練習助跑、起身、魚躍。「用背越式的方法跳高,有那麼幾秒鐘,身體是完全凌空的,然後迅速空中轉體,背對高高的欄杆,再把它翻越過去。說實話這個過程經常要克服恐懼心理,有時候你會碰桿,杆子掉下來,正好硌在腰上,很容易磕碰,也會扭傷。但轉念一想,比起真正的運動員,這點傷痛實在算不了什麼。」

在訓練和拍攝的過程中,王安宇認識了很多專業運動員。拍攝之餘,他們經常會蹲坐在一塊兒,聊聊各自的生活。王安宇說:「人們總是看到運動員取得獎牌的高光時刻,但很少有人真實地了解他們經歷的痛苦,明白他們背後付出的努力和汗水到底意味著什麼。」 「要在固定的時間段,碰到一個最好的、證明自己的機會,又要在那個瞬間,正好把自己的身體調整到一個最巔峰的狀態,重要的比賽可能就那麼幾次,人生的機會就那麼幾次,一旦錯過,就是一輩子的遺憾,這是多麼巨大的精神壓力。」
在體育競技方面,這些運動員是王安宇的老師;輪到他們表演時,王安宇也會給出自己的一些小建議,讓大家面對鏡頭沒那麼緊張。「彼此教對方一些自己相對熟悉的東西,真有點教學相長的感覺。」 讓王安宇頗有感觸的是,「儘管這些運動員面對表演會有些不自在,但一旦把他們放到田徑場上,他們就會忘掉攝影機的存在,專註在自己的項目上,這是他們對自己職業的尊重。」
· 多次點擊圖片記錄更多上籃瞬間 ·

的確,競技運動之美,不僅在於摘金奪銀的高光時刻,更在於運動員們挑戰自我、突破極限的頑強意志。正如《熾道》里讓王安宇最念念不忘的一句台詞—「一個好的運動員,他的能量必然是向上的。他一定積極,一定樂觀,一定堅韌不屈。就算身處低谷,他也帶著力量。你看著他,就像看著太陽。」 這個秋天,正是屬於少年們的熾熱季節。

這些記憶碎片,又讓王安宇回想起電視劇《陪你逐風飛翔》殺青那天,同樣是一些閃光的日子,同樣有一群青春的夥伴。「那天拍完最後一場戲,我故作輕鬆地開玩笑說『 我可先走了啊,你們繼續加油!』心裡卻特別遺憾,有一種還沒拍夠的感覺。」
最讓王安宇享受的是它有很多即興段落,劇本里沒寫那麼細,台詞也沒給規定好。導演告訴大家,你們就玩吧,放開了玩,這就是日常,就是生活。現實里好朋友之間怎麼說話聊天,你們就怎麼來。這種拍戲方法很新鮮,一開始,王安宇還有些不適應,但過了幾天就徹底「放飛自我」了。「那時候就已經不是在演戲了,大家都自然對話,很多東西靈機一動就碰撞出來,那一刻我就明白了,原來這就是傳說中的 『火花』。」 在王安宇看來,這種「不按劇本」的做法,反而呈現出來的狀態更自然、更真實,原來戲還可以這麼演!

不拍戲的日子裡,王安宇喜歡與籃球為伴。他從初中入校籃球隊,一直打到大學,甚至出道以後的很多綜藝節目,只要與籃球相關的,他都樂於參與。對王安宇來說,這不只是一項愛好和運動,更是一種生活方式:有和兄弟夥伴們在一起打配合的默契友情,也有回到老家熟悉的籃球場地時那種濃濃鄉情。
前陣子,王安宇久違地回了一次老家。「老家這兩年最大的變化,是街邊的共享電動車變多了。回去以後,每到傍晚,我就租一輛共享電瓶車騎騎逛逛,先騎到小學,然後到高中,再到初中,看看之前生活過的地方,逛一逛這個城市。」

茫茫人海交織著市井的煙火氣,從城市的一頭騎到另一頭,王安宇用雙眼觀察著一寸土地的變與不變。「有很多曾經非常熟悉的街道消失了,裝滿回憶的老店成了一家陌生的新店。但我覺得這些反而都挺美妙的,一切都在變化,很多事情都在潛移默化地發生。」
同樣地,王安宇也在期待自己可以迎來更多樣化的角色挑戰。他把《烈日灼心》 《貓鼠遊戲》和《天才瑞普利》這些電影看了一遍又一遍,琢磨各色人物極為複雜的人生。「接下來想挑戰一些性格色彩更豐富的,甚至一些邊緣化的、有人性灰度的角色,而不再是一個完美的理想主義形象。」

隨著作品逐年積累,王安宇對表演的理解也不斷加深。曾經他會糾結如何「入戲」 與齣戲,琢磨所謂的「表演方法與技巧」。而現在,他更看重如何還原一個真實的人。有句話叫「不演壞人,不演好人,只演真實的人。」 王安宇補充道:「無論什麼角色,只要他足夠真實,就能引發人的思考。」
監製:WishGui
攝影:余祥
策劃、造型:石大昭
妝發:劉詩坤
藝人統籌:雷蕾
採訪撰文:koma
服裝助理:Susu、沐浴鹿
燈光:上德大象
場地鳴謝:Club Med Joyview 北京延慶度假村
新媒體監製:李慧
新媒體編輯:李婧
新媒體設計:OPEN
新媒體實習編輯:文佳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