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這個詞的內容很大,運營知識中和定位有關的詞語可以洋洋洒洒寫下一大張紙。在這麼多定位中,運營人要如何找到運營工作的定位呢?下面來看看筆者是怎麼為我們解答的:

之前聊了關於運營知識體系的話題,是時候要開始相關的一些實操了。
我們每一個運營人在接觸到一款新的產品時,總繞不開「定位」這個工作。定位有很多種——產品定位、用戶定位、市場定位、品牌定位、運營定位、競爭定位、目標客戶定位等,一系列由定位衍生的各種名詞,簡直就是萬物皆可定位。
了解定位的技巧,通過定位明確各項工作的目標與方向,從而工作效果更有指向性,這個的確是對的思路。但是對定位的拿捏不當時,就會陷入定位的循環怪圈,在概念的沼澤中無法自拔。
所以今天我們試著聊這個話題:怎樣才能跨過定位的坑。
一、從營銷而來的定位
首先,從我個人已知的信息來說,「定位」這一詞語並不是隨著互聯網的誕生才出現的,現在能看到對於定位觀念最為眾所周知的描述出自《定位:有史以來對美國營銷營銷最大的觀念》。從書名就可以看出,定位一詞是由營銷中而來,其目的是讓品牌在潛在客戶的心智中變得與眾不同。
這一句話說明了幾個點:
- 了解我們的潛在客戶,以及他們的心智;
- 在現有的心智中選擇一個與眾不同的定位;
- 得到我們的品牌定位。
基於這樣的邏輯,我們在為某一產品定位時,是不是只要做好了潛在的用戶畫像,通過競爭的分析,就可以得到「正確」的產品(品牌)定位了呢?
邏輯沒錯,但事實並不是這樣。
二、用戶畫像是把雙刃劍
首先想要了解用戶,甚至是潛在用戶,我們一開始都會接觸到用戶畫像、用戶定位和產品定位,而從用戶畫像(定位)得到產品定位這一過程中,就會出現很多問題:

1. 產品的真正定位者
做產品定位這件事的,一般來說都是由產品設計來負責,但對於部分沒接觸過產品設計的運營來說,他們並不知道產品設計是有兩種方式的:
- UCD(User Centered Design)——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
- BCD(Boss Centered Design)——以老闆為中心的設計
以用戶為中心固然是每一個產品設計都十分樂意去做的事情,但是由於企業的存在,可能因為市場的環境、資金的壓力等等,不是每一個產品的設計都只是單純地滿足用戶需求。而且如果太過於追求用戶,走得太極端,雖說機會很大,但風險也並存,一不小心商業不出色,在用戶面前也變得不討喜,就變得空有一腔情懷了。
所以,產品的真正定位者要弄清楚。
2. 產品的定位者定位的不是產品
這時候有人會說,那決策權既然不在自己身上,那我們把用戶定位做好來輔助產品可以嗎?
可以。但其實你可以看出來,產品定位只是個結果,我們要去做這麼個東西,真正發揮作用的是用戶定位,因為用戶決定產品。
那既然如此,就應該是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呀。
其實不是,更應該是:
- UCP(User CenteredPosition)——以用戶視角為中心的定位
- BCP(Boss Centered Position)——以老闆視角為中心的定位
所以,無論是老闆已經明確的產品形態(產品定位),還是老闆已經圈好的一批人(用戶定位)。真正的定位者要明確,尤其是做運營的,很容易「感同身受」地成為一個定位的決策人,反而搶了老闆的工作。
「如果說定位已經不關自己事了,用戶畫像還有意義嗎?」
前面所描述的定位大多是產品設計的角度出發。而作為運營,當我們知道所有的工作是圍繞用戶時,用戶畫像其實是用戶定位的具象化延續,也是運營工作的支持。
如今互聯網,有著三個非常傑出的產物促進我們的生活:

很多產品現擁有的用戶畫像就是來源於大數據,借用大數據,我們可以對用戶的感知更為準確,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大數據的本質是消除人。
如果每一個人都是用一個共性的數據去標識,作為個體,人的獨特性是不是就被默認消除了?當你被打上這個標籤時,是不是就得默認接收到對應標籤的信息?
既然如此,我們的用戶畫像是不是就是沒用了?
90%是的。
舉個例子:
某一產品的用戶畫像:
性別:女
年齡:18-45
城市:一線城市
職業:白領
興趣愛好:逛街、購物、八卦
這樣的畫像,你能在中國找出多少億人?
從千人一面到千人千面
千人千面是阿里的用戶演算法,對比自己身邊的同事,同性別、同齡、同一座城市、同事、同樣的興趣愛好,打開手機淘寶app,裡面所推薦的商品是一樣的嗎?
並不是。
如果按照上一個例子的用戶畫像,不同的一千人看到的應該是同樣的一個畫面,但是現在卻做到了不同樣的一千人,看到了不同樣的一千面,而做到這一點的就是——用戶畫像的數據顆粒度極小。
數據顆粒度主要針對數據的計算範圍。顆粒度大,例如18-45歲,以精確到每一歲,可以涵蓋了28個年齡段;如果精確到星座,會有28*12=336個結果,從星座再精確到上升星座什麼的,可得到的計算範圍就大了很多。
只有當你的產品可以支撐極小的顆粒度,你的運營才能做到精細化運營。否則籠統的用戶畫像只能支撐籠統的運營。
- 定位裡面的產品定位和用戶定位真的好像不是運營能夠直接參与的。
- 用戶畫像的顆粒度又沒有辦法足夠細,能給到運營的幫助也不大。
那我們做運營的定位這個坑到底怎麼過?
三、定位是名詞還是動詞
對於前面講到的老闆來說,定位是一個名詞,是個確定的位置;而對於我們運營來說,定位是一個動詞,我們要去定這個位。
這個說法有點抽象,簡單說就是運營要通過對市場行業、競爭對手的定位了解,知道差異化。

通過:
- 對市場行業的了解,得到產品的排名,根據例如活躍用戶量等維度,進行分等定級
- 羅列出對於的行業老大,所在梯隊的前面競爭對手,以及後面的潛在對手
- 他們各自的定位
才能:
- 找出差異化的空位
- 跟真正的定位決策者溝通,得到運營的共識
- 運營為這一空位形成背書
- 集中公司資源打造這一空位
舉個例子:
深夜發媸公眾號的簡介是一個不裝的時尚號。
- 通過定位,我們可以跨行業做一個不裝的醫療號;
- 同行業的話,我們勢必要避開不裝,說不定可以弄一個很裝的(當然有點公然挑釁的意思),或者是一個不搞笑不毒舌等等。
記住:定位只是了解的一個過程,最重要的是達成運營共識。定位,決策者心中多少都會有答案,但是做一個被動的運營者,肯定不是他想要的。
四、你就是最好的畫像
之前有分享過,運營發展到今天,也就是全棧運營提出之後必然會經歷的階段。
這裡要引入一個概念——合久必細分。合是指需要的技能變綜合,但細分卻又要細分技能板塊和垂直領域:
- 除開做到高階運營的管理者,初階運營肯定是要各種運營手段都有接觸,再逐漸形成自己最為擅長的技能,泛運營的時代過去了。
- 其次現在的產品也在做深垂直行業。如果你跟產品的契合度不是很高,是很難精進的。
就像我的一些朋友生了小孩之後,就跳槽去了母嬰產品,而在這樣的情況下,用戶畫像如何發揮作用?
1. 還是要保持顆粒度細化的思路,可能現在所在的公司沒有這麼好的系統或者工具可以輔助你去細化,但是笨方法也還是可以的——用表格去記錄。例如:你運營過程中,互動最高的核心用戶是否可以細化——年齡精確到5歲以內,城市具體更具體一點,帶有口音等等。
這樣積累一段時間,當運營取得成效的時候,又在前面與定位決策者達成了共識,未嘗不可提出開發輔助運營的工具。這樣一來,笨方法也變成了一種優於他人的運營優勢:同樣是開發運營工具,但是你更清楚其流程。
2. 由此及彼的運營擴張就像一句話說的,想要感動別人得首先感動自己。
例如藥丸自己——如果我做內容,我本身不是一個非常厲害的運營大咖,能跟我產生共鳴的也許就是年輕的運營人,先從自己的特點下手。
再例如,如果我做活動,我最了解的肯定是92年、6月份、巨蟹座、男生、籃球。雖然說維度小,但我活動的設計周期可以短,下一個月再換一個星座也可以。但可以從活動的數據或者效果,間接判斷出上述5個的關聯用戶,慢慢可以把用戶了解更透徹。
Ps:有人會說這樣會不會變成自嗨式運營。自嗨式運營講的是追求形式和所謂的創意,看上去很高大上其實什麼都沒有,而且運營者自身不是產品的使用者。這樣的運營會變味,也會變成增生運營。其次是從運營者自身剝離顆粒度,用細小的顆粒度去與用戶產生聯繫,而不是單純的個人喜好。
五、慎用定位
最後了,回到最初的問題——「怎樣才能跨過定位的坑」。
做運營的,定位的作用要清楚,不然定位就是一個給自己挖的大坑。

- 產品定位和用戶定位是由真正的定位者決定。運營人可以做同樣的事情,而與其達成運營的共識,變成主動運營。
- 用戶畫像應該追求顆粒度,也就是運營的精細化。不管是自己的努力,還是以自身為顆粒度去拆分,都能促進運營行為的細緻。
作者:外號藥丸,微信公眾號:外號藥丸(nameyaowan),互聯網運營人
本文由 @外號藥丸 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