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里二期封控期間,第三個小寶寶即將誕生!」9月7日上午9點49分,四川師大社區駐幸福里二期內圈副點長楊芳,在小區應急黨員志願服務隊微信群里向大家通報了這個好消息。一時間,群里的志願者們紛紛送上祝福。
9月3日12:01
幸福里迎來第一個小寶寶
「你好,我妻子現在出現了臨產徵兆,需要儘快去醫院……」9月1日上午10點23分,幸福里二期1棟的馬先生撥通了四川師大社區的電話。
「業主,你好。我們建了一個小區臨時醫療救護群,裡面有華西附二院的醫生。請加入這個群,向醫生介紹一下具體情況,我們再根據醫生的建議來安排後續的事情。」
社區工作人員隨後邀請馬先生進入小區臨時醫療救護群。駐點醫生在線了解相關情況後,給出了「及時去醫院待產」的建議。
楊芳和同事們隨即聯繫醫院,安排轉運事宜。就在此時,小區一位業主突然在群里緊急求助——家中孩子出現發燒癥狀,需要接受治療!駐點醫生很快調整處置方案,決定先第一時間轉運發燒的孩子去定點醫院,然後再安排孕媽媽轉運去醫院。時間緊迫!
關鍵時刻,一位持有疫情防控應急通行證的志願者得知這一情況後,提出可以駕車送馬先生和妻子前往定點醫院。最終,在社區醫護人員的陪同下,馬先生妻子順利入院。
9月3日12:01,夫妻倆在華西附二院錦江院區迎來了女兒的降生。
「入院檢查後發現,我妻子是中央型兇險性前置胎盤,情況緊急。」馬先生在電話里向記者介紹了當時的情況,「感謝社區工作者和醫護人員,正是他們的盡心盡責,我們才能及時入院。現在,我們一家人已經出院回家了!」雖然隔著電話,但依然能感受到馬先生初為人父的喜悅之情。
9月5日0:50
打完電話半小時 孕媽就上了急救車
「從我0:50給駐點社區工作者和120聯繫,到我妻子轉運入院,前後不到1個小時,整個過程很高效。」初為人父的張先生,對寶寶出生前後的過程,記得很清晰。
張先生妻子的預產期是9月17日,但9月5日凌晨突然出現臨產徵兆。「我馬上聯繫了街道駐小區工作人員,接著又撥打了120電話。」
「我們小區調整為中高風險區後,進入小區的社區和街道工作人員,及時向我們宣傳了疫情防控期間特殊人群緊急就醫的相關規定,分別搜集了有定期就醫需求的居民的信息和相關情況,建了臨時台賬。每天,他們還通過臨時醫療救護群收集日常信息。正因為前期梳理了很多信息,因此我在電話里說明情況後,他們就迅速地將我妻子的情況轉給定點醫院,為我們打開了『特殊通道』。」
「信息的暢通,使得我們的入院需求得到了高效的處理。我是0:50給他們打的電話,30多分鐘後,120急救車就開到了小區外面。」隨後,街道幹部、小區內圈點長張甲利和同事一起,護送張先生和妻子到小區大門口。早已等候在大門外的外圈點長石安和同事一起,接力將孕媽媽送上了120急救車。
10個小時之後,中午12:00,張先生和妻子「提前」迎來了他們的寶寶。
9月7日18:32
幸福里迎來第三個小寶寶
9月7日凌晨2點,楊芳被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驚醒。打來電話的,是1棟業主呂先生。
「楊老師,我妻子好像要生了,需要儘快去醫院!」電話里,呂先生激動中又帶著一些著急。
「你好,請不要太著急,我馬上聯繫小區的駐點醫生,了解下具體情況,然後我們再根據醫生的建議,來商量下一步如何進行哈。」這是自8月29日進入小區以來,楊芳和街道駐點工作人員接到的第四個孕媽媽需要入院的電話。
「這種情況,需要轉運到指定醫院準備分娩。」通過前期建立臨時台賬,醫生對呂先生妻子的情況已經有所了解,結合電話里描述的情況,臨時醫療救護群里的醫生迅速給出了建議。很快,楊芳和小區外圈點長石安就與定點接收醫院取得聯繫,請求安排轉運入院。同時,他們也做好了護送夫妻倆出小區的準備。3點07分,呂先生和妻子經120急救轉運至醫院。
7日傍晚,忙完了小區快遞運送工作後,楊芳再次聯繫上呂先生。當聽到夫妻倆已經於18點32分迎來了自己的寶寶時,她和同事們都高興地說,「這是我們近7天迎來的第三位小天使。」
「非常感謝街道和社區的工作人員!他們既要事無巨細地處理疫情防控和後勤物資保障的各項工作,還要及時關注並回應我們的需求,特別是在深夜幫我們很快聯繫轉運入院,真的非常不容易!」在電話採訪中,呂先生特別感謝了防疫一線的工作者。
9月10日凌晨,錦江區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通告,幸福里二期2棟降為低風險區,至此整個小區均為低風險區。凌晨0:19,楊芳在微信群里第一時間向大家通報了這個好消息。「從8月29日小區封控至今,我們在一起共同度過了一段難忘的時光,感謝每位志願者的大力支持,我們終於迎來了小區降為低風險的一天。幸福里小區的降級解封是我們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雲開見月明。希望小區解封后大家繼續保持現有的秩序,不聚集,不扎堆,錯峰取物。」
更多的感謝,來自群里的小區業主們,「祝大家團團圓圓,健健康康!讓我們繼續攜手保住來之不易的勝利!」「感謝社區和街道的一線幹部,你們辛苦了!大家的不懈努力,讓我們在中秋節這一天,守得雲開見月明!你們的付出,讓身在『幸福里』的我們,再次回到幸福里!希望疫情早日結束,期待儘快重見成都的煙火氣!」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記者 何齊鐵 責任編輯 郝燕萍 編輯 劉春春 圖據受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