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民高專敦促支持孟加拉國拯救羅興亞人的生命並「點燃希望」
圖片:© UNHCR/Kamrul Hasan在孟加拉國考克斯巴扎爾區庫圖帕隆難民營的羅興亞文化記憶中心,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格蘭迪與羅興亞難民在一起。
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今天結束了對孟加拉國為期五天的訪問。他呼籲為羅興亞難民及其收容社區提供持續和可預測的支持。
難民高專格蘭迪在訪問了孟加拉灣考克斯巴扎爾和巴桑查爾島的難民營後表示,「世界必須記住羅興亞難民及其東道國在過去五年中所面臨的危機」。
孟加拉國收容了大約 100 萬羅興亞難民,其中大多數人於 2017 年8月後逃離緬甸。
受迫害最深的群體之一
羅興亞人是世界上受迫害最深的少數群體之一。他們主要信奉伊斯蘭教,長期居住在以佛教徒為主的緬甸若開邦北部。羅興亞人被許多緬甸人視為異類,他們沒有國籍和公民身份。他們不能自由旅行,不能擁有土地,遭受仼意徵稅和驅逐。
歷史上多次發生大量羅興亞人逃離緬甸的難民潮。最近一次始於2017年8月,緬甸安全部隊對若開邦北部的羅興亞人發動了 「清剿行動」 ,導致約70多萬羅興亞人跨越邊境,逃到孟加拉國避難。
聯合國的優先事項
格蘭迪稱讚孟加拉國政府在應對難民問題方面取得的重要進展,包括為超過 88% 的18 歲及以上人口提供新冠疫苗接種。
他強調,「孟加拉國率先援助了近百萬難民,它仍然是難民署的優先合作夥伴,但持續的國際支持對於提供挽救生命的援助並點燃希望至關重要。」
迫切需要支持
高級專員指出,難民的生活取決於「國際社會在照顧他們的問題上如何進行回應」。他提醒說,國際支持至關重要,「包括提供靈活的資金以保護羅興亞難民,直到他們能夠安全返回家園。」
在與國家領導人、難民署捐助方和人道主義行動者會面時,格蘭迪還強調需要讓難民有盼頭,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能自願返回緬甸。
他說:「世界必須努力解決他們逃亡的根本原因,並將這些夢想變為現實。」
返回的希望
格蘭迪指出,解決方案在緬甸境內。
他說:「我遇到的羅興亞難民重申了他們希望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返回家園。」
與此同時,根據與軍方領導層保持的三方協議,難民署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繼續在緬甸若開邦開展社區項目。
然而,他解釋說,必須擴大和更好地支持這些舉措,以便為以公正、安全和可持續的方式自願返回創造條件。
安全、尊嚴和教育
與此同時,孟加拉國敞開胸懷,為漂泊的羅興亞人提供了臨時住所。這些難民中約 52% 的人未滿 18 歲。
因此,難民署負責人堅持讓羅興亞父母能夠根據緬甸課程送孩子上學和學習,該課程目前正在難民營推出。
他還表示,「考克斯巴扎爾和巴桑查爾的技能發展和生計活動對於讓難民建立和平社區、營造安全環境和支持他們可持續返回極為重要。」
島嶼營地
孟加拉國政府已將大約 2萬8000 名羅興亞難民遷移到離岸島嶼巴桑查爾,並在那裡擴大了基本的人道主義服務。
格蘭迪呼籲繼續強有力地管理島上的狀況,加強教育服務、技能發展和生計舉措。
人道主義機構今年需要超過 8.81 億美元來支持大約 140 萬人,其中包括考克斯巴扎爾和巴桑查爾島的 92萬名羅興亞難民,以及「鄰近社區」的大約 54萬名孟加拉國人。
截至本月,聯合應對計劃僅獲得 13% 的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