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流傳下來的老人言,並不完全是所謂的封建迷信,很多時候,更是他們千年來的經驗總結,這些經驗總結中同樣帶著深深的科學痕迹。
對於深受科學才是真理的新一代年輕人,他們對於老一套的諸多老話和經驗,可是嗤之以鼻的,一句老封建就讓他們「立於不敗之地」。
相信科學,科學就是真理,這當然是一種認知正確,但是一味地否決「老話經驗」,這也的確是有些一刀切。
要知道,任何事物能夠傳承幾百年,甚至千年,這其中肯定是有「高明之處」的,而且,一些學者通過對老話和一些古話諺語進行分析得知,從現代科學角度來看,這些老話諺語當中的科學含金量還是挺高的。
比如說,一些專家就指出,「瑞雪兆豐年」就很有科學依據。查看2023年日曆,明年是個「閏二月」,關於這一點,老人就說出了,標題中那句流傳很廣的「農村諺語」。
這句話如果仔細細品,你會發現這其中同樣蘊含著很大成分的科學依據,甚至裡面還包含著一些「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點」,那麼這句老話的具體意思到底是什麼呢?
兩春夾一冬
仔細查看2023年日曆,我們會發現,明年農曆有兩個二月,農曆是我國獨有的一種記時曆法。
標題這句話,就是關於閏月的一句相關農村古話,從字面上解釋就可以知道,兩個立春之中還有一個冬天,十個牛欄就有九個是空的。
意思就是這個冬天將會非常寒冷,寒冷到各種牛羊畜牧都要紛紛凍死,十不存一。
關於這個冬天會非常寒冷,在互聯網上早就「各種權威說法一篇接一篇」,似乎還出現了2023年冬天將比往年都要冷得「預言」。
結合以往有閏月的年份氣候情況來看,的確,有不少有閏月的年份的確氣候是非常寒冷的,仔細分析會發現,有閏二月的年份,一般春節會早一些。
比如說今年的春節就在2023年的1月份,從春節時間來看,今年的冬天時間相對來說延續的就會長一些,這個才是2023年冬天可能冷一些的原因之一。
當然,冬天冷不冷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氣候系統問題,也是屬於自然科學的範疇,兩春夾了一冬,只是說明了今年冬天時間很長。
我們老祖宗們之所以說出這樣的古話,很大一部分是從冬天時間比較長這個角度去做出的判斷。
在古代,冬天本身普遍較為寒冷,一旦冬天時間長了,從另外一個緯度上說,這個冬天自然就會顯得特別冷了。
寒冷和戰爭
而寒冷的冬天,的確對畜牧業影響非常大,在古代那種靠天吃飯的特殊環境下,他們並沒有足夠的科技,為牛羊等牲畜創造更抗風險的生存環境。
這也是為什麼古代一到了冬天,特別是遇到大冰川小冰川特級寒冷時代,那些北方草原民族會在冬天過後大舉南下入侵的原因之一。
冬天太冷了,時間太長了,導致了北方大草原上的牛羊等牲畜大量死亡,沒有了牛羊這些食物,他們活都活不下去,自然要從中原人手中搶了,畢竟戰死總比餓死強吧!
中肯地說,北方異族之所以那麼喜歡進攻中原王朝,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活不下去了。
古人沒有天氣預報,也沒有專業的氣候學家,在那個靠天吃飯的時代里,他們要儘可能地收穫更多的農作物,保存下更多的牛羊牲畜。
他們就必須通過仔細地觀察天氣變化,通過總結來獲取一些必要的氣候經驗,而這些農業古話之所以能夠被一代代傳下來。
就是因為這些古話能夠很好的,最大程度地規避掉一些生存風險,當然,這些經驗也會出錯,但是從比例上看,這些古話還是很值得參考的。
而根據現代科學的分析也可以得知,雖然寒冷的天氣對牛羊牲畜非常不友好,但是寒冷的天氣對小麥、水稻等這些莊稼物卻是一種特殊的養分,它們可以滋養出肥沃的土地,殺死害蟲和有害病菌,讓來年的莊稼可以生長的更多更壯。
科技對氣候的影響
當然,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科技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改變了氣候環境對人類,對牲畜的種種影響。
比如說標題這句古老話,這句老話當然在古人看來是一種智慧,但是在現代科技的加持下,寒冷的冬天固然對牲畜有影響,但是在溫室養殖場等科技手段下,十個牛欄九個空的現象再也不會出現了,至少科技可以讓損失降到了最低。
近些年來,國家對於農業畜牧業的支持力度是越來越大,不但主動給予農民們一些技術,而且通過免稅,補貼,研究高科技產品等一系列方式來幫助農民們降低風險。
而且對於超級寒冷等極端天氣,國家有關部門也會進行預警,甚至是主動地「出謀劃策」。
老人言該不該聽?
當然,不管時代如何的進步,「老人言」選擇性地去聽總是沒錯的,他們的經驗或許其中有封建說法,或許有不靠譜的說法,但是這其中也絕對存在一些真知灼見,這恰恰是對年輕人一種有效的互補和提醒。
比如說,老話常說的婚姻要講究「門當戶對,半斤八兩」,這句古話固然不能打100分,但作為年輕人婚姻之路上的參考,也絕對是可以的。
「兩春夾一冬,十個牛欄九個空。」這句老話哪怕在現在也是有著一定道理的,雖然我們應該將科學放在第一位,但是這些老話我們可以當成一種輔助,一種參考。
只要我們能夠辯證地去對待這些「老人言」,並且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那麼這些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東西同樣是一筆非常寶貴的文化財富,它對於我們的生活、工作和婚姻都會存在積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