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檢察事業謀新篇」系列述評之二


70年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不算長,但對新中國來說分量極重:一個大國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億萬人民擺脫了貧困、落後、封閉,闊步邁向了民主法治新征程。
70年波瀾壯闊,與共和國母親一路前行的人民檢察步履鏗鏘,披荊斬棘,書寫著依法履職、守護公正的壯麗篇章。70年來,指引檢察工作科學發展、永葆活力的是與時俱進的檢察理念。

回望歷史——緊跟黨中央路線方針政策指揮棒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理念是實踐的指南。
1949年新中國成立初期,階級矛盾疊加,反分裂鬥爭形勢嚴峻,國家各項建設百廢待興。此時,結合檢察職能貫徹落實黨和國家方針政策是檢察機關成立初期的根本理念。「懲辦與寬大相結合」的刑事政策、「對敵人實行專政,對人民實行民主」等,對指導檢察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
1951年底到1952年10月,為了清除隱藏在黨政機關工作人員中的貪污腐敗「蛀蟲」,黨中央在全國開展了「三反」「五反」運動。各地檢察機關積极參与其中,把辦理國家工作人員的貪污案件和不法資本家的經濟犯罪案件,作為一項重要任務。
在辦理「新中國反腐第一案」——劉青山、張子善貪污案中,河北省人民檢察署在當地黨委政府領導下,組成以檢察長孫光瑞為組長的聯合調查組,查清了兩人的貪腐罪行。時任天津地委書記的劉青山和地委專員張子善,利用職權盜用了飛機場的建築款、救濟水災款、河工款、幹部家屬救濟糧、騙取銀行貸款等,摺合舊幣高達171億元之多。最終,劉青山、張子善被判處死刑。這起案件的成功查處,對嚴肅國家法紀,教育國家工作人員,推動全國「三反」「五反」鬥爭的深入開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隨著1953年「一五」計劃實施,我國進入社會主義改造和有計劃的經濟建設時期,服務保障經濟建設、打擊犯罪成為當時檢察工作的重心。
1956年春天,最高人民檢察院召開了第三次檢察工作會議。會議提出把處理刑事案件的各項業務建設起來,以便對刑事案件的整個處理過程——從逮捕人犯、案件起訴和審判到判決的執行,進行系統的法律監督。這一階段,打擊現行反革命活動和其他刑事犯罪活動是當時檢察工作的主要任務。
1962年11月召開的第六次檢察工作會議,提出要扎紮實實地做好檢察工作。此時,「一府兩院」的國家機構體制基本定型;檢察機關在懲治犯罪、維護國家法制統一方面逐步發揮作用;檢察機構和隊伍有了很大發展。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黨和國家遭受到建國以來最嚴重的挫折和損失,社會主義法制尤其是檢察制度遭受空前劫難,人民檢察制度一度中斷。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征程,吹響了健全社會主義民主法制的號角。檢察機關恢復重建後,在早期的最高檢工作報告中,「嚴厲打擊」一詞出現頻率較高。不難發現,彼時檢察機關堅持依法從重從快的工作方針,這與當時我國社會治安面臨的嚴峻形勢相吻合。
隨著社會治安的明顯好轉,「服務」「保障」「改善」等溫暖人心的字眼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最高檢工作報告中:
1999年,堅持為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服務的指導思想,努力為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創造良好的法治環境。各級檢察機關把依法保障和促進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作為服務大局的重要任務,貫穿於檢察工作的各個環節。
2003年,有罪追究、無罪保護、嚴格依法、客觀公正,是檢察機關在訴訟監督中堅持的基本原則。各級檢察機關針對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執法不嚴、司法不公等問題,適時開展專項監督活動,增強了監督效果。
2011年,圍繞「十二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進一步完善落實服務大局的措施,立足檢察職能,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實現「十二五」時期良好開局提供司法保障。
2014年,抓住事關改革發展穩定、事關人民利益的重大問題,最高檢制定實施為全面深化改革服務的28條意見。
2016年,最高檢制定服務健康中國建設「20條意見」,依法懲治涉醫犯罪,維護醫療秩序……
這些舉措行動,是檢察機關司法理念落地生根、指導實踐的重要見證,更是對當時黨中央戰略部署的積極響應。
「十二字」總要求——擂鳴檢察新征程行軍響鼓
風起雲湧闊步邁,理念一新天地寬。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中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檢察工作該如何謀劃?檢察工作的新動能在哪裡?這是事關檢察事業全局的重大問題。
在2018年3月27日召開的全國檢察機關學習貫徹兩會精神電視電話會議上,檢察機關給出了擲地有聲的回答:新一屆最高檢黨組明確提出「講政治、顧大局、謀發展、重自強」的新時代檢察工作總體要求。
2018年4月18日,最高檢黨組書記、檢察長張軍在與湖北省三級檢察院檢察幹警座談時,對「十二字」總體要求進行了深刻闡釋——所謂講政治,就是各級檢察機關必須把黨的十九大精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具體落實到檢察工作中;所謂顧大局,就是凡事不能只站在自己立場角度談工作,要充分運用政治智慧和法律智慧開展法律監督工作;所謂謀發展,就是包括深入推進司法改革、檢察機關內設機構調整,都要著眼於檢察事業發展;所謂重自強,就是要建設適應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要求的檢察隊伍,按照習近平總書記「五個過硬」要求,提高檢察官的政治素質、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素質,提升專業能力、專業素質,培育專業精神。
「『十二字』總體要求為推動新時代檢察工作創新發展釐清了任務書、畫出了路線圖,對我們起到了穩神定氣、催徵啟程的重要作用。」湖北省遠安縣檢察院檢察長吳俊峰的話語道出了全國檢察幹警的共同心聲。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這「十二字」猶如行軍號令,指明了檢察工作在新起點上再出發的路徑,迅速內化於全國各級檢察機關全體檢察人員心中,外踐於一項項具體的檢察業務工作中。
「長江病了,而且病得還不輕。」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激起了各級檢察機關特別是長江沿線11個省市檢察機關的深深思考:為長江「醫治」長江病,這就是檢察機關「講政治、顧大局、謀發展、重自強」的具體實踐。
2018年6月19日,張軍檢察長主持召開最高檢黨組會指出,檢察機關要圍繞長江經濟帶發展,結合刑事檢察職能和公益訴訟職能,找准工作著力點發力點。同年7月9日至10日,最高檢在湖北武漢召開長江經濟帶檢察工作座談會又提出了立足檢察職能服務和保障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通盤計劃。最高檢黨組副書記、副檢察長邱學強明確提出著力強化服務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十項檢察舉措」。2018年,檢察機關保護長江流域生態環境公益訴訟工作成績斐然。其中,湖北省檢察機關開展「長江流域生態保護公益訴訟」專項行動,發現公益訴訟案件線索844起,立案804件,督促治理被污染的水域6.3萬畝、土壤198畝、河道岸線96公里,清除垃圾和固體廢物42萬噸。
圍繞「四大檢察」——將新理念貫穿於司法辦案中
離開辦案,檢察機關什麼權力也不能行使,談監督就是空中樓閣,談理念更是畫餅充饑。
在新一屆最高檢黨組的探索實踐中,「四大檢察」布局日漸明朗,檢察工作新理念日益豐富起來、明晰起來:
「做優刑事檢察,做強民事檢察,做實行政檢察,做好公益訴訟檢察。」
「強化新時代法律監督,維護法律權威,需要監督者和被監督者合力,建立監督與被監督的良性關係,實現監督者與被監督者雙贏、多贏、共贏。」
「以辦案為中心,在監督中辦案,在辦案中監督。」
「改革就是要實現監督與辦案相統一、刑事民事行政檢察和公益訴訟相平衡。」
「堅持以上率下、以上促下,領導幹部帶頭辦案。」
……
理念清則方向明,方向明則自信生。這些思想性、指導性極強的新理念,落實到檢察機關一項項具體的司法辦案中,閃爍智慧、發揮效能。
「張軍檢察長強調,檢察工作是政治性極強的業務工作,也是業務性極強的政治工作。如果業務能力不行,案件辦不好,人民群眾不滿意,黨交給的任務沒有完成,就是不講政治。」作為備受關注的「交警遭碾壓殉職案」的辦案檢察官,江蘇省南京市檢察院檢察長范群在接受採訪時談到了自己的辦案理念。
在案件的辦理中,范群以過硬的業務能力和政治定力完成了對犯罪的指控並且在公訴意見書中釋法說理,傳播法治觀念。最終,法庭採納了范群的量刑建議,以故意殺人罪判處被告人高願死刑,緩期二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像范群一樣,自覺將檢察新理念融入辦案、積極發揮檢察長帶頭辦案效能的「關鍵少數」越來越多。據統計,2018年,僅省級檢察院檢察長中,就有27位檢察長依法閱卷、開展訊問、準備出庭預案、參加庭審等,通過直接辦案的方式共辦理案件81件,在辦案中致力於實現政治效果、社會效果、法律效果相統一。
理念的力量無遠弗屆,智慧的光芒穿越時空。在新時代的歷史坐標上,全國檢察機關思想理念持續更新,檢察隊伍精氣神不斷提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檢察制度自信進一步增強,檢察工作創新發展必將不斷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雲南省檢察院新媒體出品
期號 | 總第2291期
文字丨鄭智
圖片丨來源於網路
本期編輯丨田顥
策劃 | 王翠雲 楊健鴻
監製 | 肖鳳珍
來源 | 檢察日報
聯繫(投稿)郵箱 | [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