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國:紅醫精神 紅色本草」項目正式啟動

2022年10月14日18:03:19 熱門 1641

弘揚紅醫精神 傳承紅色本草

「健康中國:紅醫精神 紅色本草」項目

正式啟動

「健康中國:紅醫精神 紅色本草」項目正式啟動 - 天天要聞

「健康中國:紅醫精神 紅色本草」項目正式啟動 - 天天要聞

2021年12月21日下午,由白求恩精神研究會、中國優生優育協會、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青少年工作委員會、中紅網聯合主辦,暨南大學本草博物教育基金承辦的「健康中國:紅醫精神 紅色本草」項目啟動儀式在同仁堂四通橋店成功舉辦。

「健康中國:紅醫精神 紅色本草」項目正式啟動 - 天天要聞

出席啟動儀式的嘉賓有:白求恩精神研究會名譽會長栗龍池,中國優生優育協會會長戴旭光,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會原理事長、白求恩研究專家李深清,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原館長郭得河、中紅網總編輯江山、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青少年工作委員會秘書長吳昊、中國老年保健協會副秘書長楊建利等,以及來自各有關單位、新聞媒體的人員40多人與會。

本次活動以「弘揚紅醫精神 秉承紅色文化 品紅色本草 ——守初心 擔使命 為人民服務」為主題,秉承「弘揚白求恩精神 共築紅色本草情」,紀念毛澤東主席誕辰128周年,感懷其思想和措施所推動的中醫藥事業發展和進步,為新中國醫藥衛生事業的蓬勃發展作出的重要貢獻。同時,深情緬懷國際友人白求恩同志的崇高品德,重溫毛主席發表《紀念白求恩》82周年的重大意義。

白求恩是偉大的國際主義和共產主義戰士,他的名字和事迹在中國廣泛傳播、影響深遠;他的精神風範融入到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並得到發揚光大。

「健康中國:紅醫精神 紅色本草」項目正式啟動 - 天天要聞

白求恩精神研究會名譽會長栗龍池回顧了毛澤東主席在各個重要時期對於中醫藥以及中醫藥文化的特殊感情和極高評價:對於中醫藥學這個偉大的寶庫,應當努力發掘,加以提高。栗龍池會長說:「白求恩精神具有重大的時代價值,用白求恩精神弘揚中華醫學是值得研究和實踐的。

「健康中國:紅醫精神 紅色本草」項目正式啟動 - 天天要聞

戴旭光

中國優生優育協會會長

中國優生優育協會會長戴旭光,曾任第四軍醫大學政委。在提到中醫文化時,強調中醫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對於守護中國人的身體健康,做了長期的歷史貢獻。張伯禮院士發表主題報告分享了中醫藥在抗擊新冠疫情的貢獻。這是對中醫藥的肯定,中醫藥人倍感驕傲。對於協會未來的重要工作之一,他提到:「我們協會為了發展中央的生育新增,開展了「生育未來」的七個行動,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讓中醫來更好地服務母嬰,跨越生、育、教、養。中國優生優育協是一家有著深厚歷史底蘊的「新社團」。肩負為祖國未來育苗、為民族復興強基、為子孫後代造福的歷史重任,通過紅色本草與「三優五育」文化的相融合, 樹立現時代「生育未來新人口文化理念。

「健康中國:紅醫精神 紅色本草」項目正式啟動 - 天天要聞

李深清

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會原理事長

白求恩研究專家

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會原理事長、白求恩研究專家李深清在會議上,通過深入紮實的理論研究和歷史梳理,分享了當下中國,應當弘揚白求恩精神的十件大事。他說:「白求恩在中國的影響既深刻又廣泛,對社會進步的積極意義重大。

「健康中國:紅醫精神 紅色本草」項目正式啟動 - 天天要聞

郭得河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原館長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原館長郭得河說:「年輕時參軍,《紀念白求恩》是必須要會背誦的老三篇,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激勵著每一位戰士。今年的活動主題,點明了我們今天這個活動舉辦的重要意義。白求恩精神的核心,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中西醫的融合和相互促進發展,推進社會的發展。紅醫精神,同樣激勵著中華民族的發展和崛起。」

中紅網總編輯江山在闡述「紅醫精神」時指出,紅醫的產生是歷史的必然,紅醫的堅持(為人民服務)是歷史的重任,紅醫的發展壯大是歷史發展的趨勢。向白求恩同志學習,永遠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讓紅色中醫更加發揚光大。他說到,在紅色本草下一步工作中要抓住「名」即:名品、名方、名地、名企、名店,從而把工作落到實處。

「健康中國:紅醫精神 紅色本草」項目正式啟動 - 天天要聞

吳 昊

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

青少年工作委員會秘書長

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青少年工作委員會秘書長吳昊在主題分享中強調紅色是一種精神,本草是一種載體。通過身邊可見的植物,來學習黨建設中的一些先進的思想,可建立一種很深的情感鏈接和情感共鳴。他說:「紅色精神是對黨和國家的優良傳統的踐行,通過挖掘,學習優良的生態共識,來傳揚我們的紅醫精神。」他呼籲更多社會力量投入到關心國家青少年成長的事業中來,守初心,擔使命,為人民服務。

「健康中國:紅醫精神 紅色本草」項目正式啟動 - 天天要聞

李雨雨

北京同仁堂四通橋藥店運營副經理

北京同仁堂四通橋藥店為此次活動的舉辦提供了大力支持,運營副經理李雨雨說:「從古至今,紅色就流淌在我們的血脈里,在傳承中華傳統本草文化基礎上,用毛澤東紅色革命思想和白求恩精神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共產主義精神做為行動指南,普及本草科普知識,傳承偉人紅色精神,是我們接下來要去做的工作。」

「健康中國:紅醫精神 紅色本草」項目正式啟動 - 天天要聞

胥善峰

「本草博物」聯合創始人

「暨南大學本草博物教育基金」發起人之一

「本草博物」聯合創始人、「暨南大學本草博物教育基金」發起人之一胥善峰在講話中回顧了在2020年12月14日,「本草博物」聯合暨南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暨南大學藥學院共同發起「暨南大學本草博物教育基金」。他說:「基金的成立,旨在推動中國本草教育發展,加強中醫藥文化的傳播和傳承。在基金的資助下,走進本草博物科普教育系列讀物陸續出版,走進中小學校園,為中醫藥文化進校園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暨南大學本草博物教育基金作為此次活動的承辦方,在其成立一周年之際,推出「跨越時空的偉大人物」系列之《救死扶傷》 畫作及紀念小型張,展現了古今中外兩位傑出醫者的偉大精神。古代的華佗與現代的白求恩,這兩位傑出的醫生,雖然生活在不同的時空,但他們身上都閃耀著,醫者不畏艱難、救死扶傷的大醫精神。

「健康中國:紅醫精神 紅色本草」項目正式啟動 - 天天要聞

「健康中國:紅醫精神 紅色本草」項目正式啟動 - 天天要聞

(程智慧創作 劉紀青配詩)

「健康中國:紅醫精神 紅色本草」項目正式啟動 - 天天要聞

「健康中國:紅醫精神 紅色本草」項目正式啟動 - 天天要聞

啟動儀式之後為各位專家贈送

暨南大學本草博物教育基金行業顧問證書

及畫作《救死扶傷》

「健康中國:紅醫精神 紅色本草」項目正式啟動 - 天天要聞

段凱月

「本草博物」聯合創始人程智慧先生的弟子

本草博物科普教育使者

據「本草博物」聯合創始人程智慧先生的弟子、本草博物科普教育使者段凱月介紹,此次推出「救死扶傷」屬於「古今中外—跨越時空的偉大人物」系列畫作之一,未來,還將陸續推出其他作品。

「健康中國:紅醫精神 紅色本草」項目正式啟動 - 天天要聞

「健康中國:紅醫精神 紅色本草」項目正式啟動 - 天天要聞

「健康中國:紅醫精神 紅色本草」項目正式啟動 - 天天要聞

郭青麗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編輯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的郭青麗發表了題為《見證革命的紅色本草》的主題演講,該課題由暨南大學本草博物教育基金髮起,深入剖析和探討了紅色本草的代表人物,在嚴酷的抗戰和解放戰爭中,紅色本草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展開了紅色本草與英雄花的解讀,並為紅色研學的開展提供了可行性建議和規劃。

「健康中國:紅醫精神 紅色本草」項目正式啟動 - 天天要聞

崔秀梅

北京中藥炮製技術博物館館長

北京中藥炮製技術博物館是國際國內第一家專註於京幫炮製技術的展示館,也是北京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北京中藥炮製技術博物館館長崔秀梅說:「講述紅色本草、中華本草經典,我們將積極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中醫藥文化弘揚傳承工作,擴大中醫藥文化在全社會的影響力,進一步推動中醫藥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隨後,播放了本草博物聯盟基地——山東南畝春耕中醫藥文化科技園製作的《紅色沂蒙山 濃濃本草情》視頻,生動展現了逶迤沂蒙八百里的自然風貌,追尋歷史記憶,承載紅色精神,讓傳統歷史文化與紅色本草精神在影像中傳承和傳播。

「健康中國:紅醫精神 紅色本草」項目正式啟動 - 天天要聞

《紅色沂蒙山 濃濃本草情》

山東南畝春耕中醫藥文化科技園

為了更好地將項目執行下去,用毛澤東紅色革命思想和白求恩精神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共產主義精神為行動指南,普及本草科普知識,塑造新時代紅醫本草精神,聯合主辦方共同組建「健康中國:紅醫精神 紅色本草」項目組委會,由李佳、王昆、吳昊、胥善峰擔任聯合主任。

本草作為有生命的「革命文物」,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今天,將繼續傳承紅色基因,續寫本草華章。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