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蔡英文贏了「骯髒的選舉」,台灣因此面臨一個更加不確定,充滿風險的未來四年。
之所以說其「骯髒」,是說蔡英文掌握執政資源,用了各種骯髒的手段,欺騙台灣民意。
接下來,蔡英文又會有哪些「骯髒的動作」呢?
1
「抗中牌」,蔡英文還會大打特打。
這幾個月里,蔡英文當局不斷呼喊「狼來了」,嚇唬島內民眾。蔡英文謊稱只有「抗中」才能「保台」,製造「恐中」氛圍。

比如蔡英文不斷就香港事態發聲,挑唆台灣民眾的情緒;明明是自己破壞兩岸交流,卻說是大陸「打壓」台灣;在「大選」前強推「反滲透法」,都助推了島內恐怖氣氛。
天天搞這些,就算心智再堅定的人,也可能被蠱惑,談笑間像是能看到一個根本不存在的巨人威脅自己的生活。
島內民眾開始劃分界線。刀哥有位台灣朋友,她的高中同學會因為她在大陸讀書稱她「走狗」。而未來她畢業,即使想回台灣工作,也會受到有形無形的各種限制。

就連呂秀蓮都說,蔡英文以「抗中不支持我,能支持誰」的方式來吸引選民,這是真的民主嗎?台灣很多人都被民進黨綁架了。
蔡英文在新任期內,顯然會用此招數繼續綁架民眾。
第一,繼續推動通過各類「反中」法案。
民進黨之前挑動島內「恐中」情緒時,拋出了要修訂所謂「國安五法」「反滲透法」「中共代理人法」等議題,引起島內人心惶惶,不少人說這是綠色恐怖。

新的任期,蔡英文大概率只會更加痴迷於推動類似的「法案」。
等這些「防中」「抗中」法案形成一個體系之後,寒蟬效應就會顯現。
到時候一些被認為親中的媒體不敢再發聲,那些與大陸聯繫緊密的台商也不敢再提「九二共識」和「一國兩制」,等等。
這正是蔡英文心心念念的。
第二,與大陸「脫鉤」,繼續建造兩岸無形的牆。
有專家說,蔡英文的第一任期,其實已經開啟了與大陸的「脫鉤」。
在政治上,推行「去中國化」、培養「天然獨」。
在經濟上,推行「新南向政策」,呼籲大陸台商台資撤回台灣。
在人員往來上,民進黨當局還各種阻撓兩岸交流,比如,處罰在大陸就業的台灣青年,推動各種涉陸法案等,實質是切斷兩岸人員交流,這也是「脫鉤」。
在這些方面,蔡英文未來大概只會變本加厲。
第三,針對大陸出台的兩岸社會融合措施,進行針對性的「反融合」。

這些年,大陸接連出台各項惠台政策,給台灣同胞在大陸生活、工作等提供各種便利。
台民進黨當局看到大陸真心對台灣的民眾好,非常心慌,趕緊說這不是「惠台」,而是「利中」,台灣人不要上當。
之後不少台灣人喜大普奔地上當,並表示「真香」。
而面對大陸要給台灣人辦理「台灣居民居住證」,台當局的反應是趕緊危言聳聽地說,千萬不要辦!
因為一旦辦了,就有可能被侵犯隱私並且還要多交稅。
台當局還威脅說,持有大陸居住證,未來這些人在台灣的權利會受限。

不得不說,把大棒揮向自己民眾的蔡當局,真是一個為民辦實事的好政府。
可以想見,不管將來大陸推出什麼惠及台灣民眾的政策,推進兩岸社會融合,而蔡英文當局可能會大陸給什麼,我就立法封堵、抵消什麼。
或者蔡英文也可以出台更好的措施,但她有這個能力嗎?
2
接下來的四年,蔡英文在「台獨」的方向上會走多遠?
從2016年上任到現在,蔡英文在自己到底是不是「台獨」分子的問題上交出了一份完整的答卷。
剛上台的時候,蔡英文不願意講「九二共識」,只承認有「九二會談的事實」,人們就感覺不對勁。
聽其言,觀其行,我們當時也不便立刻就下結論,畢竟她還說,在台海要「維持現狀」,讓一些人感到樂觀。
然而結果是,蔡英文詞典里的「現狀」和幾乎所有其他人所理解的都不一樣。
再後來,蔡英文的表述里開始摻雜「中華民國台灣」「主權國家」這樣模稜兩可、打擦邊球的字眼,直至如今我們對她是「台獨」的身份已經沒有任何懷疑。
但這條路,蔡英文走得越遠風險越高。
一來,如果真的碰觸紅線,蔡英文知道結局會是什麼。就算她想要奮力一搏,台灣民眾也不會答應。

二來,美國不可能同意。
別看現在台灣和美國在政治、軍事等方面眉來眼去、你來我往,這些年特朗普政府有過四次對台軍售,還放言要提升美國在台協會處長的級別等等,但在這種大是大非的問題上,美國的表態從沒有脫離過一個中國原則。
三來,前車之鑒不可不參照。
上一次民進黨執政時,不是沒有做過推動「台獨」的嘗試。陳水扁在任時提出「一邊一國論」,迅速失去了小布希總統的信任,被美國視為麻煩製造者,最後事情沒辦成,反而把自己搞得聲名狼藉。

當時全世界幾乎所有國家都認為,「台獨」就是地區威脅,這個問題上,國際主流輿論站在大陸這邊。
民進黨不會不記得這個慘痛回憶,所以蔡英文不太可能再重走「兩國論」或者「一邊一國論」的老路。
不走老路,對大陸來說意味著新的情況。
之前陳水扁看似囂張跋扈,其實只是將「台獨」當作自己拉攏選票、操縱政治的工具,他直接喊出「台獨」更是喪失了國際支持,大陸反而好辦。
蔡英文的動向可能更值得警惕。在這幾年裡,人們發現,蔡英文更傾向於「務實台獨」,她把「台獨」當成長期的工作,將其視作一個過程,在推動時「只做不說」或「多做少說」。
未來四年,蔡英文可能不會動那部承認一中的「憲法」,但可能把其下的法律體系用切香腸的方式統統修改個遍,讓它們更加契合一個「獨立的台灣」的要求。
大陸怕了嗎?顯然沒有,對「台獨」的打擊和遏制能力,這些年我們展現得很充分。
倒是台灣社會,其實是害怕的,在集體的意識里,他們「不敢獨」,他們很擔心有人會玩過火。
不然的話,比蔡英文激進、大肆叫囂要「獨立」的人也有一些人,他們怎麼得不到足夠的支持出來選呢?
3
這幾年,蔡英文號稱台灣與西方的價值觀完全一致。在政治、軍事等議題上,蔡對美國極盡諂媚,未來4年,她一定還會變本加厲。
2018年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蔡英文說,「很多人說我們是別人的棋子,你不要忘了,我們也是棋手」。

說這話的時候,蔡英文故意停頓了一下,還給了鏡頭一個意味深長的微笑。
自封棋手的蔡英文志得意滿,這些年咔咔咔下了幾個錯誤的判斷。
首先,台灣要選邊站。
蔡英文認為,當前國際的大環境是對崛起中的大陸更加防範、制約。在這樣的大環境中,台灣只有堅定地站在西方陣營,才有機會。
第二,美國印太戰略十分需要台灣。從戰略上來講,要想牽制中國,台灣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如今,印太戰略已經不僅僅是一個軍事的行動,實際上它還包含經濟等方面的內容。特朗普和安倍都說要在這個框架內推出一個基礎建設的計劃,這些計劃光靠美國日本顯然不夠。

蔡英文願意往上湊,甚至願意出錢出人出力,以此換取美國和日本的青睞和重視,對於日美來說,何樂而不為呢?
第三,在價值觀上,台灣需要向前拱。
現在的國際形勢大致如此:西方總體上在衰落,新興市場在崛起。在衰落的過程中,特別是在最近一次的金融危機後,美歐出現了認同危機,他們自身都開始質疑資本主義民主制度。
然而蔡英文卻認為,這正是台灣的機會,所以大講「民主自由」,說台灣身處「前線」,扮演著「燈塔」的角色。
好笑的是,當香港有厚顏無恥者想循著這座「燈塔」而來時,卻遭到冷冷的拒絕。
蔡英文沒有說的是,即使是美國,言辭中也始終掛著一個中國,美國在台海從來只是打打擦邊球。想讓美國為了台灣和大陸攤牌,就像是一粒棋子做著棋手的夢。
印太戰略的支點?台灣可能就更是痴心妄想了,即使美國官方在一些報告里提到了台灣,但看看那少得可憐的篇幅,就可以丈量台灣的位置。
這在蔡英文當局看來似乎沒關係,因為它展現出現這樣一種場景,那就是如果你被邊緣化了,沒關係,像我這樣把自己畫在中心就可以了。
至於民主自由價值觀同盟,蔡當局不如多看看西方媒體對島內民主的報道,那裡不乏「議員」在「立法院」會議期間扔鞋打鬥的畫面,對台灣的選舉,西方也時常語帶奚落與嘲諷。
多看看西方眼中的自己,民進黨當局或許才能擺正自己的位置,不要總沉迷於島內的家長里短和明星八卦。
所以,假如蔡英文真的走得太快太遠,真正的棋手動動手指,分分鐘把它給拉回來。
何況,一粒棋子能走多遠呢?
4
還有少數人認為,蔡英文的第二任期或許比這幾年更靠中間一些,他們的理由是,在第二任期,蔡英文難免會有追求自己歷史地位的想法,那麼就會更加務實,而且明知雞蛋碰不過石頭,蔡英文就不會硬碰。
這種期待看上去很美。
即使蔡英文真的表現變「好」了那麼一點,也頂多是一種策略,她堅持與大陸為敵的真實想法早已確立了。
我們有什麼辦法呢?
在「我強台弱」的格局下,我們其實不需要刻意去做什麼回應或者反擊。
比如,蔡英文想脫鉤,搞得成嗎?
顯然不行。如果大陸台灣回到隔絕狀態,斷絕各種往來,台商會喪失巨大利益,他們不會同意。
在大陸生活、工作的台灣人多過以往任何一個時代。
更何況,台灣水果和其他產品如果不能輸往大陸,對島內農民等來說,又是一個巨大噩耗。

台灣的經濟顯然承受不起這麼多重衝擊。
所以蔡英文能做的只會是制約兩岸社會融合,不限制經濟交流。
從我們的角度說,為了和平統一,現階段推動與台灣的融合發展還會是主基調。我們也不想與台灣脫鉤。
也不得不提下美國,作為台海的攪局者,它希望看的的是這個地區存在一些可控的緊張,讓台灣充分發揮它的牽制力。假如發生完全斷絕關係的事情,是可能引發台海衝突的,那也不符合美國的戰略構想。

所以,鉤是脫不了的。
那麼,反制蔡英文那麼做的最好方式就是,用政策推動更大規模的兩岸融合,去破解蔡英文的試圖隔絕。
另外一個方向上,我們還要做好和美國正面交鋒的準備。現在美國在各個方向上對中國大陸搞圍攻,在台海,大雷子它不敢放,但時不時放點小炮,美國肯定做得到,也正在做。
有人認為,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台美軍事合作,它也許會升級到我們意想不到的程度。
比如,有一天美軍真的停靠了高雄港,我們怎麼辦?
這些我們早已做好了預案,並且說了出來,這就讓美國去品味吧。
特別鳴謝:上海台灣研究所所長俞新天、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研究員金奕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
執筆/無影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