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單。
啟明創投的主管合伙人甘劍平在今年再次上榜,排名第30位。美圖的成功退出,是甘劍平這次排名上升的重要原因。甘劍平從2013年美圖A輪開始,接連投資了其B、C輪。2016年12月,美圖成功登陸港交所。

這次是甘劍平第二次上榜The Midas List,第一次是在2016年。大眾點評和美團在2015年底合併成立新美大,憑藉對大眾點評投資的成功退出,甘劍平當時排名第38位。
除了美圖和大眾點評,甘劍平手上還有一串的獨角獸,知乎、蘑菇街(現在的美麗聯合)、摩拜、途家、APUS、VIPABC。以及還有尚在成長階段中的,嗶哩嗶哩、螞蜂窩、一嗨租車、世紀佳緣、途虎、河狸家、淘米網、挖財等,另外還有被愛奇藝收購的PPS。
而實際上最初讓甘劍平在投資圈展露頭角的投資項目是攜程,當時他還在凱雷,投資了攜程的第三輪,並一戰成名。
如果瀏覽甘劍平的投資組合,會發現這些項目覆蓋了多個消費場景,似乎很難概括出他專註的投資領域,也很難由此探查到他的投資線索。
而甘劍平自己對他的投資組合有一個經典概括,iLovs,「image圖像、location位置、voice聲音、sensor感測」。在界面對甘劍平的採訪中,他表示,專註於iLovs的原因在於,它們是伴隨流量從PC端到智能手機移動互聯網端遷移轉換的重要技術。而這些技術的應用,有各種變現的可能性。他認為VC投資,並不容易在最開始的時候即準確預料到項目未來會如何發展,但可以去投資這些可能的機會點,它們代表了成長空間。
以下是我們最近和他的訪談對話。
投iLovs,是在把握PC到移動互聯網轉換的技術
Q:你用iLovs概括你關注的投資領域,圖像、聲音、位置、感測器,這些可以概括為信息傳遞技術嗎?為什麼是這幾項?你做對的事情是,預見到這些信息技術的應用將為行業帶來效率提升,你把握住了這些機會?
A:2009年-2010年,伴隨智能手機的推出,我們總結出iLovs,這幾項特別的地方在於,它們是智能手機跟PC不同的幾個關鍵的功能或者說是技術。
i是image圖片,PC上也有圖片,但是你不能拿PC去拍照,尤其是當蘋果手機第二代出現的時候,出現了高像素高質量的鏡頭,我們就覺得很清晰,蘋果手機以及智能手機將會取代所有的傻瓜機。
我們當時就認為未來圖片或者視頻肯定會爆發性的增長,於是後來有了Snapchat,Instagram,中國也有美圖,蘑菇街當年一開始也是以圖片分享社區為切入點的。
第二個是Location地理位置,PC不需要定位,而手機可以。大眾點評本來是在PC上的一個餐廳點評網站,他們轉移到移動端的時候,我們就搶著投了。我們當時跟他們花了很多時間交流,怎麼樣從PC轉型到移動互聯網。另外當然還有摩拜,也是因為有了帶GPS功能的鎖。
第三個是voice聲音,微信比之前的簡訊提高了一步就是可以用聲音,互相語音交流比文字更方便,我們也投了像邏輯思維這些跟聲音有關的公司。
最後這個s就是sensor感測器。手機倒過來,就會自動調整屏幕,各種手環這些都是跟感測器連接的。未來會有更多,比如智能硬體連接手機上就可以量血壓、心跳。可能糖尿病不需要去醫院檢查,可能測幾滴血就可。
Q:您的思路和Snap目前的戰略很像,Snap最近上市的時候定位自己為一家相機公司,認為電腦端通過打字傳輸信息,而在移動端,拍攝才是信息輸入的起點,所以它未來發展戰略押注在投入各種技術來提升拍攝體驗上,而不是外界認為的做社交工具。但是,可以單純依靠技術提升來生存嗎?
A:只要有流量,總是有變現的可能。
我覺得Snap只要能夠抓住年輕人的眼球,它未來的廣告的收益會非常好,廣告目前還是它最大的收入來源。它現在還在做硬體,也有很大的機會。未來還可以做遊戲、電影、電視等泛娛樂的方面,還有電商,都很有想像力,娛樂是一個幾萬億的大市場。
現在越來越多的美國電視公司,在擔心找不到年輕人,年輕人都不看電視,而在手機上花很多時間,而Snap可以reach到年輕人。
所以Snap上市那天美圖的股票也漲了,美圖也是類似的思路。
Q:美圖和Snap有哪些地方不一樣,它未來會怎麼樣?
A:美圖是第一個說自己是一個camera的公司。美圖手機主打camera的功能,是一個自拍神器,專門為自拍而設計。
硬體本身就可以讓美圖獲得很好的收入和利潤,更何況在廣告上,美圖的手機都是都市年輕女性用戶,熱衷於買買買,廣告價值很大。
圖像會是智能手機最重要的功能,如果你有一個跟圖像有關的應用,就會帶來很多用戶和流量。
並不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結束了,而是用戶高速增長的階段結束了
Q:iLovs是基於移動互聯網流量遷移的機會,但創投圈很多人認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紅利已經結束了,互聯網時代的創業者們再創業,也好像找不到那麼多機會了,你是如何認為的呢?如果說移動互聯網驅動的時代結束了,那麼新的驅動力來自哪兒?
A:我覺得大家說移動互聯網時代結束了,可能不太正確,準確的說應該是移動互聯網的用戶高速增長的階段結束了。
現在智能手機的出貨量,不管是中國還是全球都開始放緩,或者說是下滑。還在增長的是在一些第三世界國家,比如說印尼,印度。該有智能手機的基本上都有了,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是在用第二台第三台,甚至第五第六台,是這個紅利沒有了。
但是,我覺得移動互聯網還會有很多機會,可以從幾個方面去看。
第一是,大家花在手機上的時間在增多,第二在手機上花的錢更多了,遊戲,直播打賞,叫外賣,音樂視頻閱讀等等付費訂閱。我們投了一個公司叫鄰趣,就是專門幫人排隊跑腿。
第三是,我們中國創業者面對的市場可能更廣了,以前都是在中國,現在很多創業者出海,把產品帶到了海外。比如說我們投的APUS,一個做安卓手機桌面應用開發的公司,現在在印度、東南亞都做得非常好,還有Musical.ly,美圖。
還有智能手機連接線下流量也和移動互聯網相關。比如,摩拜就是跟手機緊密相連的,因為它是通過GPS去找到單車,是一個智能單車,其他都是不智能的單車,沒有任何的高科技含量和創新。
Q:既然用戶增長的紅利已經停止了,所以是不是目前移動互聯網的流量格局已經確定了?在中國市場,微信、QQ、淘寶、支付寶,這些成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大玩家。而對新的玩家進來的話,它們獲取用戶流量越來越難,成本越來越高,會不會最後要靠巨頭?
A:在上一波PC時代產生了BAT,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流量遷移的過程中,微信毫無疑問是最大的贏家,在流量上是它絕對是霸主,不管從用戶量還是時長。還有很多公司,擠入到移動互聯網的流量格局中,佔了一個位置,比如大眾點評和美團合併的新美大,滴滴快滴等。格局基本上已經形成了,但是永遠會有人通過新模式在夾縫中擠出一點份額來。
如何投到獨角獸?
Q:但即使是把握到大的機會點,還是存在很多不確定性,對每一個具體的項目,你又是怎麼觀察它的潛力的呢?
A:一個很簡單道理,但我並不認為每個人都是這麼去想的。我經常聽到大家去講很多的其他的事情,但其實最關鍵的,要在競爭的環境中生存,你必須首先把你的產品做好。一個好的產品,用戶就會去熱愛這個產品,才有流量,才有生存空間。
事情的本質其實可能就一個事兩個事,但後面可能會有很多人去過多地關注一些噪音。
Q:大家會很好奇你為什麼可以投到那麼多獨角獸,這不太可能只是運氣吧,你看項目的時候會考量它成長為獨角獸的潛力嗎?你認為獨角獸項目有哪些特質呢?
A:在我們早期階段的投資,我們最關注的是產品,和他的現有用戶群。產品好不好?你為用戶解決了什麼問題,什麼痛點?是不是讓他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這個是最關鍵的。
我們幾乎投的每個產品,在我們進去的時候,都會發覺有一些一小波用戶特別喜歡這個東西,然後它們是種子用戶,我們會對這些用戶去訪談、去分析,他們為什麼喜歡這個產品,以及推測這些用戶會不會口碑傳播,這是我們最關注的一個東西。
Q:很多投資人會青睞那些具有壟斷性、平台性、規模化的項目,而且不惜燒錢補貼,迅速提高規模,這看起來也是很多獨角獸項目的特徵之一,可能並不是單純的解決用戶需求,而是好像擴大規模之後,很多問題都可以被解決。
A:我覺得第一個問題就是你這個產品到底好不好,接下來會去關注未來的商業模式,就是說你是在這個食物鏈裡面處於什麼位置。第三個,怎麼去擴大規模其實是一個執行力的事情。有的產品不好,很垃圾的產品,你在一段時間裡,有可能通過各種各樣的手段,把流量、收入和利潤做好,但長遠來講是不可能的。
Q:產品有多好,才能可能成長為獨角獸呢?
A:我覺得在中國一個產品如果能夠吸引上千萬的用戶,幾百萬的日活躍用戶,在現在的市場環境里,它的估值是可以達到獨角獸的10億美元的估值水平。
在我們投資的時候可能一家公司還比較小,可能只有幾十萬用戶,我們VC投資就是通過投錢,幫助他們從幾十萬用戶成長為幾百萬或者幾千萬用戶的規模。我們在投一個項目的時候,會估計它的市場空間,可能達到的用戶規模。
一個項目如果市場空間太有限,即使盈利模式很好,我們可能也不會投,資本市場更適合運作一些容易規模化的東西。
知乎達到現在這個規模,真的是出乎意料的驚喜
Q:我發現你在知乎的A、B、C、D四輪都參投了,從A輪開始,是每一輪都投嗎?你投的項目似乎有一個特點,就是每一輪都投?美圖也是。
A:幾乎是的,蘑菇街也是。有幾個原因,首先如果我們跟這個公司已經合作一段時間了,當我投第一輪的時候我就會成為董事,成為股東,就跟這個公司的管理層有很多的接觸、溝通了解等等。
等到他做第二輪的時候,通常第二輪的估值已經比第一輪高了,那就說明他已經進步了,我們都看到他的進步的過程,就會對他更信任了,就會因此追加資金。與其把錢去投一些新的項目,我還不如賭一批我已經很了解,很信任,然後也知道他們的能力的。資本市場,確定的事情永遠比不確定的要好。
Q:所以知乎的整個成長軌跡您都有參與。當時投知乎,是看好什麼?現在知乎的發展超越了你之前的想法了嗎?你認為知乎有怎麼樣的想像力空間呢?
A:說實話,知乎達到現在這個規模,真的是出乎意料,真的是個驚喜。
當時就覺得,我比較看好這個學習知識的平台,至少我自認為是知識分子,讀了很多書的,所以對這種能夠分享知識的平台是非常看好的。我也認為,至少一部分年輕人可能會對這種知識有需求。
然後這種問答的平台,我們又覺得是一個很新穎很創新的獲得知識分享知識的方法。
然後這個團隊又都是記者出身,他們的一個聯合創始人叫張亮,張亮當年是《環球企業家》雜誌的副主編。他們當年做了一個叫「40歲以下商業精英」的榜單,也是從福布斯全球那裡引入的。我當時34歲,還是35歲的時候,第一次入選這個榜單。
整個過程,跟他有很多交流,我覺得這個團隊還是非常不錯的,包括繼新,包括周源,我覺得記者來做這個事情還是蠻有道理,記者本來就很擅長問答。
另外,我一直很看好社區,就是互聯網上的社區是一個,如果它做得好是很容易被口碑傳播的。當你有大量的口碑傳播的話就很容易規模化,然後這種規模化所需要的投入的資金和成本是相對比較低的。你看最厲害的這些公司都是社區化的,Facebook也好,Snapchat也好。
但是當時其實最大的問題是說社區到底有多大?中國人愛不愛學習知識?我們當時的內部討論就覺得可能好像是一個小眾群體。但是不管怎麼樣,在中國哪怕是一個小眾群體,肯定也有幾千萬人。
就覺得它產品做得不錯,它的氛圍也很好,很容易形成口碑傳播,我們就都投了。當時的估值也的確挺低的,挺便宜的。我真的沒有想到它現在能夠做到這種上億用戶的規模,日活躍達到幾千萬這種規模的確是超乎想像。
而且它的內容生產效率很高,比如說那天美聯航的事情發生後,知乎馬上有人就出了一篇文章。這個人真的是很厲害,把美國的航空條例的每一個細則給摳出來,說根據這個條例是這樣這樣的。
Q:可能所有的互聯網項目都需要解決一些問題來提高一些效率,那知乎最提高效率的地方在哪兒呢?
A:有句話說智慧在民間,就是把民間的很多有智慧的有知識的,或者說是對某一個行業,某一個東西特別了解的,一些非專業的專家的能力發揮出來了,而且為他們提供一個平台跟大家分享。
原來話語權都在精英或者社會的一些名人手裡,而知乎讓知識民主化。
知乎的活躍也說明我們中國的年輕人,除了對遊戲、網劇,直播,對知識也是充滿熱情的。只要有價值的東西,就會釋放出來。而知乎也為那些愛學習的用戶提供了一個聚集地。
Q:我看到你有一個知乎賬戶,但不太經營,回答了一些問題也很短,你不經營一下做個知乎大V嗎?
A:太忙了。其實我以前在知乎做潛水,只是因為知乎D輪,所以認證了一下真實的名字。
我以前潛水的時候還問一個問題,說開復老師每天參會,每天寫書,還有時間做項目嗎?然後我本來想叫他們刪掉,後來他們不肯刪。
甘劍平在知乎上有個公眾號,但他的回答並不多,而且大多簡單,最長的一個是在知乎拿到D輪融資時的一個回答。
我一向看好互聯網社區這個方向。社區是最能體現網路效應的互聯網產品。
一個好的社區,氛圍一旦形成,是個自強化的體系和良性的循環,在內容篩選機制合理的情況下,參與討論的人越多,優質內容產生的可能性越高,越好的內容就會吸引更多參與者,越多的參與者本身也會使得優質內容的生產者得到了最多的激勵。
好的社區從長遠來講必然可以帶來好的收入。廣告也好,遊戲也好,增值服務也好,也許大家會為內容付費?
未來更看好面向年輕人的項目
Q:最近還投了什麼項目?
A:Musical.ly,我想你已經知道了。
我們還投了一個叫「最右」,一個年輕人,九五後的社交平台。有圖片,有UGC的內容,有點像一個特別針對年輕人的微博,或者說是微博加今日頭條。
它是UGC,有很多帖子,有很多彈幕,有很多神評論,神評論有可能又變成一個內容被傳播。
可能我們這個年代的人已經沒有辦法理解它,但是我們要試著去理解他們。我們要去學習他們,因為他們可能引領著互聯網行業的未來。
我們投了一個叫洛天依,洛天依你不知道?你真的不是九零後啊。
洛天依是B站上最火的虛擬二次元歌手,一位Vsinger,一個虛擬形象,有唱歌跳舞。比如初音是日本的,洛天依是我們中國的虛擬偶像。我們投的是一個IP團隊。
我們還投了一個叫安心公寓。很傳統的行業,它為餐飲行業或者酒店行業的員工提供宿舍,提供標準化、管理比較好的居住環境。
城市化是一個趨勢,而城市對群租管理得越來越嚴格,很多企業願意把住宿解決方案外包,而且有一些存量物業空間需要改造。商業模式容易標準化、規模化。
登上The Midas List是什麼體驗?
Q:第2次登上The Midas List這個榜單,有什麼要說的?
A:我前前後後進過各種各樣的榜單,包括投中的,清科的,福布斯中國的,包括剛剛說的環球企業家,一財周刊等等。我以前沒有太關注福布斯全球的這個VC的榜單,種種原因,我去年決定第一次去參與這個榜單,當時其實也不太確定我到底能不能入圍,因為畢竟你是跟全球其他的頂級VC去PK,矽谷的、波斯頓的、紐約的、以色列的、印度的這些。我之前也不是太確定他們的回報業績,他們的成功案例到底有多少個。
我覺得這是對我個人在中國投資的成績的認可,同時也是對我們整個中國VC行業的一個認可,越來越多的中國VC進入這個榜單。
現在全世界這個創投行業其實就是兩大中心,一個是美國的矽谷,一個是中國。其他地方獲得的資金和投的項目要少很多,以色列也好,印度也好,東南亞也好,日韓也好,跟中國和美國比的都不是一個數量級的。
中國創投圈正在創造越來越多的價值,所以做這件事情的人才可以從中獲得更多成績,而且中國創投圈的影響力,正在輸出到其他市場去。
剛剛說到出海,就是這個現象。共享單車就是,白熱化的,赤裸裸的,白刀子進紅刀子出,經歷了這種競爭,我們中國的創業者去哪裡都不怕。在中國的高壓競爭環境,複雜生態環境中衝出來,去其他地方也是有各種機會。
點一個水果,一小時可以給你送到,這種在美國是沒有辦法想像的。像微信這樣多元化多層次的產品在美國也是沒有的。在微信上你可以點外賣,可以買電影票,可以借錢,可以理財,幹什麼都行。交水電費,簡直是一個偉大的產品。
從技術角度來講,現在中國的大數據,雲計算,臉部識別,人工智慧,同一個東西,之前中國跟美國可能差十年,現在我覺得完全是在一個起跑線上的。有很多中國的創業者,本身在美國就是頂級的科學家,頂級的工程師,然後再回國創業。
中國市場很大,人勤奮努力聰明,然後又有錢,有資金的支撐,所以這個距離在縮短。
最後,界面補充說明一下,福布斯是如何計算給出這個榜單的?
福布斯首先會邀請VC們提交他們的投資組合數據,同時會根據Dow Jones VentureSource資料庫對比。並不是所有項目都會被統計到,計入福布斯當年統計的是在過去5年內退出的項目,而且退出時估值達到2億美元,另外,尚未實現退出但估值超過4億美元的項目也在統計範圍之內。
然後,福布斯會根據交易收益,項目估值,統計合格的項目數量,並計算指數。而且,那些已經成功退出,交易發生時間更近,投資參與輪次更早,投資倍數更高的項目會計入更多比重。
比如在收到福布斯邀請後,啟明創投的財務部門即配合給出他們各個投資人當年的項目數據,包括項目投資數額,投前估值,成功退出時估值或者市值等,提交給福布斯。
完整的說明看這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