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畫中的端午:一塊粽糕香糯,共敘端午良辰

2022年10月12日22:14:07 熱門 1262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也叫重午節、端陽節、天中節、浴蘭令節。端午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眾說紛紜,有紀念屈原之說,也有紀念伍子胥、紀念孝女曹娥之說,以及起源於古百越族祭龍祖之說。其中最廣為人知的,還屬紀念屈原之說。

五月亦有惡月之稱。《禮記·月令》稱:「是月也,日長至,陰陽爭,死生分。」《說文解字》說:「午,啎也。五月陰氣忤逆陽,冒地而出也。」因此,端午節的諸種習俗,多從避惡禳災出發。

敦煌壁畫中的端午:一塊粽糕香糯,共敘端午良辰 - 天天要聞

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戴花繩……古人端午的節目多多,尤其在絲路重鎮敦煌,端午習俗非常豐富、雅趣十足。

而一年四季的自然變化,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中國是一個農業國家,先民們早就注意到歲時變化對農業的影響。這些歲時節令,又不斷融入了各類文化活動的內涵,由農業擴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民俗、宗教、藝術等諸多內容。它凝聚著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也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的貢獻。作為一個傳統節日,端午也不例外。今天的摘編,我們選取了《敦煌歲時節令》一書中與端午相關的內容。透過敦煌壁畫,我們可以看到古時端午文化在藝術領域的反映,這些敦煌文獻和壁畫也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藝術觀賞價值。

敦煌壁畫中的端午:一塊粽糕香糯,共敘端午良辰 - 天天要聞

作者|敦煌研究院

敦煌壁畫中的端午:一塊粽糕香糯,共敘端午良辰 - 天天要聞

《敦煌歲時節令》,作者: 敦煌研究院,版本: 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 2022年4月


操舟弄潮最熱鬧

一人搖櫓晃扁舟,兩人撐篙水上漂。在敦煌壁畫中,保存了大量的古代舟船圖像。

從公元6世紀至13世紀,時間跨度近700年。船的款式由簡入繁,多達十餘種。

敦煌壁畫中的端午:一塊粽糕香糯,共敘端午良辰 - 天天要聞

搖櫓帆船,莫高窟第323窟,初唐

單是這些水上操舟畫面,就可以串起一部豐富有趣的舟船史。

敦煌壁畫中的端午:一塊粽糕香糯,共敘端午良辰 - 天天要聞

雙尾樓帆船,莫高窟第468窟,晚唐

現在,我們每逢端午都舉行熱鬧的龍舟比賽,大家生龍活虎揮舞船槳的樣子,不就是古代壁畫里水上划船的加強版嘛!


粽糕入口最香甜

一塊粽糕香糯,共敘端午良辰。

古人也不例外,敦煌文獻開卷可見香甜彈牙的粽子。敦煌文獻《端午相迎書》記載:「達(幸)逢嘉節,端午良晨(辰)。有慰同僚,何以申展,空備團粽,輒敢諮邀,狀至幸垂過訪。謹狀。」用今天的話說便是,朋友你端午佳節到訪,我很開心,雖然沒準備什麼豪華酒席,但粽子絕對管飽!

敦煌的端午節食品是團粽。由於敦煌不產菰葉,亦不產可以包粽子的箬葉,每年端午便把糯米先煮成熟飯,然後放在一個淺容器內攤平,還可撒些紅棗之類的配料,上面加以重壓,使其黏結成型,當地又稱粽糕。

敦煌壁畫中的端午:一塊粽糕香糯,共敘端午良辰 - 天天要聞

敦煌文獻S.5636《端午相迎書》

互贈團扇最文藝

一把小扇在手,笑對仲夏酷暑。

今天若是有人身著布衣搖著摺扇,必定會被打上文藝范兒的標籤。在被風扇、空調霸佔後的夏天,團扇也好、紙扇也罷,彷彿都成了古物。要是再專門向人討個扇面,便成了文人墨客才有的雅趣。

贈扇相賀,是古代敦煌端午的重要官方儀禮。每到端午節前,衙府作坊忙於制扇,多是繪有圖畫的木柄紙扇。各樣扇子不僅是一種消夏的用具,更是一件藝術品。端午一早贈予僚屬,以示慰問,弘揚仁風。

敦煌文獻《應用文范》中「端午日賀扇」稱:「蕤賓膺候,端午今晨,伏濛鴻恩,各賜團扇,願揚仁風。某乙等無任惶悚。」

敦煌壁畫中的端午:一塊粽糕香糯,共敘端午良辰 - 天天要聞

雙鳳團扇,莫高窟第196窟,晚唐

敦煌壁畫中的端午:一塊粽糕香糯,共敘端午良辰 - 天天要聞

敦煌文獻S.3399《應用文范》

敦煌壁畫中的端午:一塊粽糕香糯,共敘端午良辰 - 天天要聞

執團扇女供養人,莫高窟第116窟,中唐


飲酒聞香最安逸

端午恰逢仲夏時節,相聚暢飲,為的是與草木同興,大家圖個高興。一杯雄黃酒,幾分艾草香。隋·杜台卿《玉燭寶典》卷五引《春秋說題辭》描寫道:「若仲夏,物並長,故縱酒,人眾聚。」

宋·蘇頌《本草圖經》載:「五月五日飲菖蒲雄黃酒,辟除百疾而禁百蟲。」古人認為雄黃能殺百毒、辟百邪,佩帶則鬼神不近,入山林而虎狼伏,涉川水毒物不傷。雄黃酒因此成為辟除疾癘的「端午定製」,並將雄黃酒塗在小孩額頭、耳根用以辟毒。

屋內有酒味,門戶有艾香。端午用艾也是傳統習俗。南北朝·宗懍《荊楚歲時記》云:「五月五日,采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那些懸插艾草的門楹,用沁心的艾香迎接端午的到來,傳承著千年來百姓生活不變的傳統。


登高滑沙最痛快

一起登高滑沙,體驗古人之樂。

《禮記·月令》稱:「仲夏之月,可以居高明,可以遠眺望,可以升山陵,可以處台榭。」敦煌端午登鳴沙山,正是此俗之遺風。敦煌文獻《敦煌錄》記載:「端午日,城中士女,皆躋高峰,一齊蹙下,其沙聲吼如雷,至曉看之,峭崿如舊,古號鳴沙,神沙而祠焉。」

端午不妨跟隨古人的步伐,去鳴沙山登高滑沙,在滑道上飛馳的簌簌聲中,感受一番古人的快樂。

敦煌壁畫中的端午:一塊粽糕香糯,共敘端午良辰 - 天天要聞

敦煌文獻S.5448《敦煌錄》

佩戴彩繩最平安

一根五彩繩,百病隨雨走。端午節的前一晚,大人會在孩子熟睡時,將五彩繩系在小孩的手腕和腳腕上。戴好之後不能隨意亂摘亂丟,要等到端午後的第一場大雨,摘下來扔進河裡隨雨水沖走才行。老人們說:「戴上五彩繩,蟲子就不來咬你啦!摘下來扔到河裡,雨水就把病都沖走了!」

敦煌古人還在這一天書寫符咒,祈願一切惡事速速離去。敦煌文獻《雜抄》就隨手寫了這樣一條端午寄語:「五月五日天中節,一切惡事盡消滅。急急如律令!」

這樣一個熱鬧的傳統佳節,無異於一場仲夏時的清涼小憩。

古時端午,孩子們戴五彩繩吃粽糕,大人們喝雄黃酒插艾草;熱愛戶外的或水上弄舟、或登高滑沙;喜歡文墨的則飲茶制扇、思忖扇面兒上描一番怎樣的景色……節目良多,各得其樂。

敦煌壁畫中的端午:一塊粽糕香糯,共敘端午良辰 - 天天要聞

敦煌文獻 S.5636《雜抄》

在流行「雲吃飯」「雲喝酒」,想要什麼外賣半小時全都有的今天,你還會不會在天明前去采一把帶著露珠的艾草,悄悄給孩子們綁上有艾香的五彩繩,白天包幾個充滿愛意的粽子,靜夜裡搖起一把樸拙的團扇呢?

敦煌壁畫中的端午:一塊粽糕香糯,共敘端午良辰 - 天天要聞

本文摘編自《敦煌歲時節令》「端午」一節,經出版方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授權刊發。原作者:敦煌研究院 編 趙聲良主編,杜鵑等著 摘編:張婷 導語校對:楊許麗。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分類資訊推薦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 天天要聞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

曾小賢的上司Lisa榕,現實中不僅才貌雙全,還嫁給了CEO雖然說《愛情公寓》這部劇在劇情上充滿了爭議,但是一定程度上,這部劇也是很多人的回憶,是伴隨了一代人的青春回憶,而且劇中的很多角色都成為了經典,他們的口頭禪也一直被拿來玩兒梗。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 天天要聞

Lisa榕做主持多年沒紅,被陳赫拉進愛情公寓爆紅,如今怎樣了

談到《愛情公寓》這部火爆一時的歡樂喜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愛情公寓》中那個把曾小賢治得服服帖帖的女上司Lisa榕,現實中的她名叫榕榕,和劇中的形象也判若兩人。1981年出生在遼寧瀋陽的榕榕,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後來成為了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的一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