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參軍入伍這件事,有的家長會這麼說「讓孩子去部隊吃點苦,鍛煉鍛煉」,所以很多時候站在網友角度來看,鍛煉和吃苦是緊密相連、相輔相成的。軍營環境之所以能塑造、鑄就出「非同一般」的戰士,關鍵在於它的「苦」是超越平凡的存在。如果沒有當過兵,沒有親身經歷過,很難有這種體會,在新兵入伍「走」前,聊一聊這個話題,希望新兵在思想上能夠有所準備。
一、訓練的苦
部隊是一個武裝集團,它的職責使命決定必須要以軍事訓練為中心點。從軍期間,要經受各種環境和條件下的體能、技能及綜合訓練,而且所有的軍事訓練都本著「練為戰」的思想出發,大都選擇比較偏遠、荒涼的地區,所以無論是寒風冷冽的冰天雪地,還是風餐露宿的大漠草原都是軍人最好的磨練之地。
從一名社會青年到合格軍人「蛻變」,如果中間有「催化劑」必然就是軍事訓練。當兵期間無論是專業還是共同科目,都需要吃一些苦才能學懂弄通。頭頂烈日的隊列訓練,進山駐訓隊形演練、冬季野營拉練、各種演習對抗、五公里及障礙場訓練,所有科目都是一次次挑戰個人身體極限,這是在社會上從未經歷或存有的生活。
二、環境的苦
近幾年,部隊基礎設施條件提升很大,尤其在邊防、海島、高原地區。但需要承認的是部隊的營房位置大都處於比較偏僻地區,在市中心及繁華地區的屬於少量單位。小編數次親歷過朱日河環境,整天吹的都是六七級的大風,9月份早晚需要穿棉衣,中午和盛夏一樣熱得受不了,晝夜溫差非常大,這種環境對所有人來說都是一種苦。
從參軍入伍離開家的這一天,所有新兵將不再是一個孩子,因為他要開始獨立面對整個「世界」。軍營是一個很特殊的環境,有著嚴格生活作息制度,從站隊到集合、到穿衣到內務、從生活到訓練,各項規定、紀律交織需要新兵不斷地服從並適應,相比入伍前父母遮風避雨、百般呵護的多彩自由生活,這對新戰友而言確實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也是一種苦。
三、思念的苦
對於絕大多數新兵來說,成長到18歲左右與父母分離的時間屈指可數。而今當兵就要離開父母親人,兩年內基本回不了家。從父母的百般呵護到部隊嚴格的紀律約束,落差很大、對比明顯,所以新兵有想家的思想不可避免。其實當兵的人誰都經歷過這段「心理斷乳期」,這些都是正常的現象,只要家長和部隊及時做好疏導很快就會邁過這道「坎」。
對於有「對象」的戰友來說,部隊環境存在一個很現實的問題那就是「見面難」「溝通難」。尤其是新兵入伍以後,只能在周末或節假日用電話聊天以解相思之苦。從回家時的「如膠如漆」到參軍後的「若即若離」,這對當事人感情和心理都是巨大的考驗。現在的社會生活比較現實,如果不是真感情或家庭方向其它因素的吸引,在這種環境的考驗下,其實分手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但如果能堅持下來,絕對會是一段完美的愛情。
四、心理上的苦
苦是一種感覺,確切地說是個人意志力承受下的滋味。在部隊環境當中,無論是訓練、教育、生活等方方面面對軍人來說都是一種鍛煉,但歸根結底我認為還是意志力的夯實,所謂的心理上苦不苦關鍵在於能不能去堅持。通過磨練心理,領悟什麼是堅持,什麼是奉獻,什麼是榮辱。
從新訓練生活開始,軍人已經在承受部隊環境所帶來心理上的苦。從白天高強度訓練到晚上站崗執勤,從野營風餐露宿到「貓耳洞」構建,從艦艇、潛艇在海上的長期作業;從邊防哨所終年大雪封山人跡罕至;從傳統節日軍人不能與家人團聚,這些都是心理上的苦,當然也只有在心理上覺得苦了才是真的苦。
人總是要學會長大,而當兵就是學習成長的最好平台。退伍老兵懷念部隊生活,其實除了戰友感情外,更多的是在懷念部隊「吃苦的味道",它會讓人銘記一生一世。部隊的生活有苦也有甜,但只有這些苦才會更益於我們的成長。人生不應懼怕「吃苦」,尤其是新兵,任何事情只要學會勇敢面對,總會有「驚喜」出現的那一天。
作者:永恆戰歌
專註於部隊生活題材文章創作
更多內容,歡迎關注查看主頁。
圖片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