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多少次,我碰得頭破血流,我覺得自己有一萬個理由痛恨這個世界,所有的都是自己的敵人,或者潛在的敵人。但是生活中的善意、友情,還有愛情,把我從絕望的懸崖邊拉回來。無論沉入怎樣的困境,心裡還是要有光明。」
這段話是閻真老師新作《如何是好》中女主角許晶晶,在畢業10年之後的同學聚會上說得肺腑之言。
重點大學畢業的晶晶,經歷了校園戀愛分手,做過教培老師,當過房產銷售,最後和當外賣員的研究生校友結婚。
婚後因出色的業務能力被調到房產(國企)總部做公眾號宣傳類的工作。
小說結尾,在房地產準備在房地產自媒體領域大刀闊斧。
晶晶的父親曾經當過鄉村老師,但是沒有編製,教育改革後徹底失去工作,跑運輸、跑貨車,父母都沒有退休金。
所以,在父母眼中,沒有編製就不算正經工作,這種觀念也紮根在晶晶心中。
但是,作為高校畢業的年輕貌美的女大學生,曾經有過幾次「機會」改變命運。
大學做家教的學生父親騷擾她,提出讓晶晶畢業後進醫院工作的誘惑。
十四個保研名額,晶晶排第十五,正好出局。排名第一的學生準備出國,卻因一封舉報信讓晶晶錯失保研。
投了無數份簡歷在麓城都找不到「體面」的工作,隱形富二代的大學同學向分手不久的晶晶拋出橄欖枝,只要他倆在一起就將家裡給自己安排的電視台編製工作給她。
晶晶陪著同學去見過父母,實在無法接受同學個子矮+媽寶。
在教培工作後,被老闆看上了,提出包養兩年,保她後半輩子衣食無憂。
相親過有別墅卻油膩的公務員 ,依舊沒有感覺……
感情線和事業線交織著進行。
工作上,晶晶還去過海南做過幾個月電話銷售,賺錢是賺錢,但是心裡不踏實,工作說白了就是詐騙,最後說父親病危住進了icu,才得以脫身。
在感情上,晶晶在教培還遇到過離異帶娃男,在戶外群里遇到過專門騙女孩子的渣男,經歷種種。
最後結婚的對象,不抽煙,不喝酒,不打麻將,不出軌,就是太摳門了。
房子是晶晶貸款買的,他出了5萬塊錢彩禮,後面遇到點事情就惦記起彩禮錢。
許晶晶經常感慨,一種看不見的力量,已經規定好了我的角色,反抗這種規定,其實是沒有意義的。
02。
官場小說《滄浪之水》封神過後,閻真鮮少有作品面世。
距離2015年長篇小說《活著之上》已過去7年,閻真老師的新作《如何是好》終於出版了。
腰封上寫道:「一本書,寫盡當下年輕人的困頓和堅持。」
我認為比圖書營銷描述的女版《滄浪之水》更貼切。
《如何是好》沒有《滄浪之水》後半段池大為在官場上的廝殺,少了官場上不見血的戰爭,卻讓我有了真真切切的壓迫感。
書中夾了一張的信紙,閻真寫作《如何是好》的初衷也在這段信中。
「幾年前,我兒子在一家公司上班,某月工作了290小時,無周末,每天接近10小時,被老闆找去談話,問他,為什麼別人都工作300小時,你卻沒達到?……」
在你生命的某些時刻,你站在人生的某個路口,上下求索,卻不知如何是好。你承擔著對親人的責任,連放棄的資格都沒有。
這是當代很多年輕人的生存狀態,是年輕人不得不面對的生存困境。
最後許晶晶解決了生存困境了嘛?閻真沒有交代,留給讀者想像。
我難免為女主感到可惜,想著如果她早點覺悟有多好。其實更多是為感慨自己,如果我早點覺悟也許現在會生活得更好。
但是,人生沒有後悔葯。好在,現在更多年輕人能夠早早就認清現狀。
有人選擇了逃避,有人迎難而上。
03。
讀完這本書,我突然想到了以前的領導。她也是八零後,上海中醫藥大學碩士,現在在雜誌社做主編,國企,沒有編製。
因為雜誌社早就被改革過,都沒有編製,不過工作還很穩定,說出去也有面子。
她曾感慨過,年輕時有機會進上海三甲醫院宣傳科的,現在都過了35歲了,早就沒有機會。
她剛畢業進了雜誌社,後來去了幾家外資醫院,就職過平安健康。生了一場大病後,無法負荷高強度的工作,就回到「老東家」雜誌社。
不過,領導家境好,夫妻倆都是高學歷,東北人,在上海買了房,生了兩個小孩。
連領導家這麼好的條件,最後也是為了穩定回到雜誌社。
看來,宇宙的盡頭是公務員,這句話沒說錯。
尤其是疫情三年,應屆生找不到工作,互聯網大規模裁人,各行各業生存都很艱難,更讓我們堅定地認為,體制內才是最穩定的。
也許,考公就是我們普通人「逆天改命」的唯一途徑了。
不過,也記住閻真書中寫得這句話吧,無論沉入怎樣的困境,心裡還是要有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