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健識局 陳廣晶
編 | 健識局 嚴冬雪
本文來源於《財經天下》周刊旗下醫療大健康品牌「健識局」,未經許可,嚴禁轉載
又有跨國葯企戰略調整推進受阻。
4月2日,諾華官網發布聲明稱,已與Aurobindo達成共同協議,終止將山德士美國仿製葯和皮膚科業務出售給Aurobindo的協議。
根據聲明,諾華做出上述決定,是因為相關交易需要經過美國的政府的部門批准。而交易沒能在預定時限內獲得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的批准。
Aurobindo是印度葯企,在美國仿製葯市場排名第六。按照此前報道,Aurobindo2018年9月與諾華達成協議,同意出資10億美元收購諾華仿製葯業務,包括山德士皮膚病治療業務和三家生產廠,以及諾華的仿製葯業務。
這些業務2018年上半年收入6億美元。有印度媒體報道稱,如果交易能夠如期順利完成,Aurobindo就會一舉成為美國第二大皮膚病藥物和第二大仿製處方葯生產企業,並增加近300種藥品種類。
而交易終止,不僅使一屆仿製葯巨頭胎死腹中,也打亂了諾華戰略調整的進程。在此之前,山德士的收入已經連續多年下滑,從2019年財報看,諾華山德士收入97.31億美元,同比又下降1%,產品在美國市場的降價造成了約6%的業績損失。
這也意味著,如果不能儘快出手,相關業務還將給公司業績帶來更大壓力。
可以看到,近年來,全球仿製葯市場都處於降價風潮之中,仿製葯微利時代全面到來。在此基礎上,輝瑞、拜耳、諾華等跨國製藥巨頭都在加快剝離非專利葯,同時加大投入聚焦腫瘤、免疫製劑等藥物的創新研發。
然而,進入2020年,受到疫情和反壟斷等多重影響,跨國葯企既定剝離仿製葯的進程會受到更多阻礙,包括輝瑞普強與邁藍合併一事,也宣布推遲。儘管不能任性「賣賣賣」「買買買」,帶中國帶量採購的持續推進下,跨國葯企的戰略調整的速度並未減慢反而在加快。
交易宣告失敗
諾華山德士仿製葯業績壓力升級
按照諾華的計劃,與Aurobindo的交易本應於2019年完成。
當時,山德士原首席執行官Richard Francis曾表示,通過剝離相關業務,該公司將重新調整業務重點,轉向生物類似物和難以製造的仿製葯,例如注射劑、呼吸和眼科用藥。
遺憾的是,上述交易計劃一直未能通過FTC的審查。諾華髮言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終止此次交易不涉及其他費用,諾華將在4月28日發布第一季度公告時提供有關山德士業務的最新信息。
FTC是美國執行多種反托拉斯和保護消費者法律的聯邦機構,成立於1914年,其宗旨是要確保國家市場行為具有競爭性。
隨著跨國葯企業務調整的日趨頻繁,大規模併購增加,來自反壟斷審查的壓力也在增加。可以看到,此前包括百時美施貴寶收購新基、武田收購夏爾等在內的多起併購案,也曾因反壟斷審查而被迫延遲。
圖/ 視覺中國
Aurobindo收購山德士業務後,其市場份額迅速增加,無疑會帶來壟斷風險,最終直接導致了上述交易宣告失敗。而這也給山德士,乃至諾華的2020年業績帶來了更大的壓力。
事實上,多年以來,受美國仿製葯降價等因素影響,山德士的業績一直下滑——2017年下降2%;2018年下降3%,已經開始有損諾華業績增長。從2019年財報情況看,諾華創新葯收入同比增長8%,山德士同比下降1%,最終諾華收入整體增長6%。
因此,諾華也一直在重組山德士,對增長緩慢的部門進行審查。在與Aurobindo達成協議之前,已有消息稱,山德士將成為諾華內部一個獨立的自治單位。
此後(2019年3月),山德士首席執行官Richard Francis宣布辭職,接任者是山德士歐洲區域主管的Francesco Balestrieri,他在過去的8年里一直從事仿製葯的商業運營。
儘管諾華董事長曾公開表示,沒有出售山德士的計劃,但是業界分析,此次交易失敗後,諾華還將進一步對山德士做出調整。
帶量採購衝擊
全球製藥巨頭戰略調整更加頻繁
而Aurobindo,雖然與諾華的交易告吹,但是進軍歐美市場的腳步卻沒有停止。
早在一個月前(3月3日),輝瑞宣布與Aurobindo簽署協議,Aurobindo將其旗下一批口服仿製葯的經銷權,交給輝瑞的仿製葯部門。涉及美國39種、歐洲31種,其中法國11種。此外,還有12個抗生素注射劑的歐美銷售權和另外5個將於7月在美國上市的新增品種,具體細節未披露。
同時,在美國仿製葯連年下降的風潮過後,全球仿製葯都迎來了微利時代,特別是2018年底開始中國推行了國家帶量採購,已經將最後一塊非專利葯的利潤高地炸平之後,跨國製藥巨頭也在加緊剝離非專利葯。
圖/ 視覺中國
3月9日,GSK的加拿大藥廠被保瑞葯業以新台幣8.3億元收購,包括原廠長達5年藥品代工合約。
3月2日,有媒體報道稱,GSK擬剝離部分抗生素業務。包括:新菌靈(Zinnat)和復達欣(Fortum)等頭孢菌素類藥物的特許經營權。相關業務每年創造2億美元的收入。
3月1日,武田製藥宣布已與巴西製藥公司Hypera S.A.達成協議,將以8.25億美元出售拉丁美洲地區市場的非核心產品,包括18種處方葯和消費者保健藥物。Hypera S.A.在巴西相關領域處於領軍地位。
在此之前,默沙東、賽諾菲、拜耳、阿斯利康等也都有戰略調整計劃公布。
從近日國務院、國家醫保局等部門的發文情況看,接下來無論是全國帶量採購還是區域聯盟帶量採購都將成為常態。以此為支點,跨國葯企剝離非專利葯的熱情還將進一步高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