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瘋狂的石頭》拍攝現場。
「道哥」劉樺望著一邊吐槽真臭,一邊又把下水道泥抹在臉上的黃渤說:
「這是個敬業的演員,他將來一定會有成就的。」
然而,很多人對黃渤有一個誤解,認為黃渤的成名是從「黑皮」開始的。
其實不然,我們對「黑皮」的重視,多是因為黃渤成名後再回顧這部電影的主觀傾向,黃渤在《石頭》後3年內陸陸續續參演了十餘部作品,但除了一個29分鐘的廣告短片之外,均無主演。
按照一般人的演藝生涯,他很可能越來越遊離,走向演藝圈的邊際,最後泯然眾人矣。
真正改變他命運的,是下一場「瘋狂」——《瘋狂的賽車》。
《瘋狂的賽車》是黃渤人生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個主演。
相比《石頭》的曇花一現,《賽車》可以說改變了黃渤的人生軌道,也讓內地誕生了一位喜劇之王。
8.3分,大陸喜劇榜第11名。
現如今再看《瘋狂的賽車》,它仍然是一部華語里程碑之作,無論是對黃渤還是對整個國產喜劇,都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
我敢說,你記住的《賽車》經典台詞肯定要比《石頭》多。
「滿嘴順口溜,你想考研啊?!」
「沒有錢,曬的陽光都是二手的。」
「沒禮貌!本地幫會真是太沒有禮貌了!」
可戲謔的是,按照當時導演寧浩的初始想法,這部《賽車》根本不是現在的樣子。
黃渤的角色不是耿浩而是蠢賊,王雙寶也不是蠢賊而是警察,甚至名字中的前綴「瘋狂」都是資本的強行點題。
更令人「細思極恐」的是,《瘋狂的賽車》還曾躲過了一道天劫——
原定主演並非黃渤,而是「尼古拉斯趙四」劉小光。
《瘋狂的賽車》
這應該是劉德華生涯里最成功的一筆投資。
因為「亞洲新星導計劃」,寧浩得到劉德華300萬資金拍攝《瘋狂的石頭》,結果以小博大,竟然拿下2534萬票房。
寧浩一戰成名,緊鑼密鼓籌備下一部電影,在韓三平的助力下將投資升高到1000萬。
起初,這部電影叫《銀牌車手》,顧名思義,講的就是一個銀牌賽車手的故事。
劇本與《石頭》一樣,最開始只是想寫好一條故事線,但寧浩越寫越覺得力度不夠,最後乾脆叫齊了7位編劇一塊寫,越寫人物越多。
為精確計算好每個人物、每條線的規劃,7位編劇絞盡腦汁,有人甚至寫「瘸」了,每天坐在崗位上什麼都不做,一位編劇乾脆給寧浩買了一副算盤,說:
「導演,咱這不是寫劇本,是算術,是微積分。」
但好在這個錯綜複雜的劇本還是寫好了,而《銀牌車手》這個名字也因為投資方「建議」,變成了《瘋狂的賽車》。
「不要帥哥靚女,要長得有個性有創意的特型演員」
因為劇本的特殊性,這部電影的演員必須夠「特型」,既要有能挑起一條支線的演技,還要有符合角色性格特徵的外貌,選好了就能事半功倍,選不好折騰半天也白折騰。
可寧浩的第一步就走的舉步維艱。
《瘋狂的賽車》開機在2008年中旬。
那幾年趙本山在春晚如日中天,又剛剛主演了《落葉歸根》拿到金馬影帝提名,可謂是風頭正盛。
眼看寧浩又拍攝新片,不知是出於趙本山的引薦還是寧浩的特殊口味,主演的最初選角竟然是初出茅廬的劉小光。
拿到劇本後劉小光拜讀了一段時間,但剛到現場,劉小光看了看寧浩,寧浩也看了看劉小光,當時就覺得形象不對。
沒給試戲的機會,寧浩揮揮手,安排讓劉小光演警察。
從大主角到三線配角,還有個搭檔搶戲,這差距可謂是從天上到地下,劉小光當場就甩了劇本走人,扔下一句「愛找誰演找誰演」,寧浩也未做挽留。
但劉小光回到東北就被趙本山罵了一頓:「他多大導演啊!你說撂挑子就撂挑子?!」
寧浩之所以如此決絕,一方面是認定劉小光不適合這個角色,而另一方面則是心中早有人選
——黃渤。
其實《石頭》之後《賽車》之前,寧浩與黃渤還有一次短暫的合作。
2007年,寧浩為某款網遊拍攝廣告,男主就是「黑皮」黃渤,這隻廣告長達29分鐘,完整講了一個關於網遊的犯罪故事。
寧浩的犯罪題材能力初顯,但更令人驚艷的是黃渤的表現。
不僅演技嫻熟,方言能力更是出彩,一顰一笑都是戲,簡直是天生吃演員這碗飯的,證明了自己獨挑大樑的能力。
不過黃渤剛進組時不是主角,而是飾演的蠢賊,也就是「考研二人組」。
但因為劉小光的不歡而散,虛位以待的主角就順給了表現不錯的黃渤,稀里糊塗就拿到了人生第一個電影主角。
可主角可不是那麼好當的。
如果扮演蠢賊,黃渤輕車熟路手到擒來,但飾演主角「耿浩」為了附和賽車手的形象,黃渤要提前進組鍛煉。
每天都要游泳、健身、跑步,騎單車環山,等開機時黃渤已經瘦了20多斤。
在拍攝「在雨中被師傅打」這場戲時,黃渤在泥水中被踹了2個多小時,手心、胳膊、額頭都有擦傷,馬少樺心疼不已,但黃渤卻樂在其中。
這場戲拍了足足8條,耗時2個半小時,在片中只有40多秒。
不過相比九孔,黃渤深感幸甚至哉。
「按照辛苦程度,我完全可以擔當主演!」——九孔
九孔可以說是本片最慘的演員,沒有之一。
劇本中有一個「有壞心但沒壞膽」的終極蔫壞損角色「李法拉」,因為寧浩的老婆邢愛娜非常喜歡看台灣綜藝《全民大悶鍋》,主持人九孔百變滑稽的模樣令她印象深刻,而邢愛娜又是該片的編劇,所以「李法拉」這個角色幾乎是為就九孔而誕生的。
在愛人的引薦下,寧浩撥通了九孔的電話,他操著濃厚的北方口音說道:
「九孔嗎?我找你演個電影。」
沒成想,九孔立馬罵了他一句:「詐騙集團!」
「白痴才找我演電影嘞!」掛了電話的九孔喃喃道。
或是出於被冒犯或是出於吃老婆的醋,九孔在進組後就遭受了為期4個月的地獄之旅。
在剛剛進組時,九孔的心情非常快樂:「寧浩找我演電影誒!很可能是我生涯最後一部電影了!」
但一見到寧浩,對方第一個要求就澆了盆冷水:
「您能剃個頭嗎?就是中間掏空,然後旁邊刮過來,這樣感覺不錯。」
地中海!?
就在九孔舉棋不定的時候,理髮師快刀斬亂麻按著九孔的頭就是一陣飛沙走石,等他反應過來已經剃完了。
剃完頭還要挨打。
因為拍攝《賽車》期間,寧浩也在構思《無人區》,小試牛刀的他要求所有動作戲都要來真的,至少要讓觀眾看出力道。
這就苦了演員們,比如黃渤和戎翔對打那場戲,砂石混著血嵌進肉里,打的是血肉模糊一片狼藉。
還有妹夫被肥婆壓那個鏡頭,巴多才100多斤,被200多斤的董立範壓在胯下,五臟六腑都要移位。
但比起李法拉,人們都要甘拜下風。
縱觀全片,雖然全程動作戲但角色基本都有來有往,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本著「做人留一線事後好相見」的原則,人們出手時都會留點力,好讓被打時能輕點。
唯獨李法拉,從頭被打到尾,幾乎每個角色見了他都要暴揍一頓,他還不能還手。
反正不會被「報復」,索性就敞開了打吧。
回憶那段拍攝時光,九孔形容自己:
「打我像打狗一樣!」
每天進劇組就是變著法的被打,被折磨,被刀砍棍掄,連戎翔都心疼道:「他應該是劇組裡最慘的角色。」
被黃渤打,被「考研二人組」打,被黑幫打,被老婆打。
錄製開頭被打那場戲,九孔騎著單車被黃渤追著猛K,黃渤拿著橡膠鞋對著九孔的中空頭頂就是三連擊,打完後九孔的頭都腫了1/3。
而黃渤則笑嘻嘻回應說:「這就是為了電影好看嘛。」
但比起肉體的疼痛,九孔最難忘的應該是吃蟑螂那場戲。
為了深度刻畫「考研二人組」的殘暴,劇組人員圍爐夜話,各顯神通,分別把腦海里最殘忍的折磨方式搬了上來。
有讓坐電暖氣的,有讓狗舔腳心的,還有往嘴裡倒消毒水的。
最後,寧浩把黃渤「吃蒼蠅」的方式進行細微改良,決定了「吃蟑螂」。
蟑螂可不是道具,那可是貨真價實的南方大蟑螂。
可能是出於對九孔被暴打的同情,寧浩這一次對九孔出其意料的體貼,為了讓九孔能品嘗到新鮮味美的蟑螂,他特別吩咐劇組走街串巷,在村民家裡買蟑螂。
要大,要猛,最好是能飛。
從一開始的一塊錢一隻到兩天後五塊錢一隻,九孔吃到蟑螂漲價,拍攝到最後方圓兩公里以內都沒有合格蟑螂了,而九孔不僅要忍受蟑螂在喉中爬竄,還被劇組嫌棄「氣味太大」,一張嘴就是蟑螂味。
真是太慘了。
然而在拍攝電影期間,九孔並沒有耽誤台灣的綜藝錄製,所以那段時間他要兩頭都跑。
當時台灣到廈門沒有直達航班,而九孔作為藝人又好面子只坐商務艙,這來來回回的航班飛完,九孔一算賬,不得了——
刨去航空費,整個片酬只剩6300塊。
挨打了4個月,又要吃蟑螂又要剃光頭,最後請劇組吃頓散夥飯,再一算賬:還要倒貼1700塊。
慘絕人寰!
但寧浩敢折磨九孔,敢得罪劉小光,唯獨不敢對一個人造次。
高捷。
高捷雖然在電影中的戲份不多,角色也不太重要,但戲外他卻是當時整個劇組最大的咖。
87年出道,在兩岸三地均有代表作,更是稱為侯孝賢御用演員。
一開始高捷對寧浩的邀約不予置否,他怕這部喜劇電影是那種惡搞式的、需要擠眉弄眼的浮誇風格。
但聽寧浩剛剛把故事講了一半就笑出了聲,連忙敲定進組。
「他說,你是台灣黑幫,過來買毒,買到一包骨灰,我聽到這裡我就笑了,跟導演說把劇本發給我吧」
但這一次「黑幫大哥專業戶」高捷卻當了老二,而大哥卻是一直當他小弟的戎翔。
說來也巧,戎翔是寧浩在大理旅遊時偶遇到的,見對方塊頭很大但面相又和善喜人,一股莫名的反差感讓他印象深刻。
而讓高捷當戎翔的小弟,也完全是為這種反差服務。
事實證明,寧浩看人很准,作為大哥的戎翔,剛一進組就被另一個演員嚇到了。
王雙寶。
前文說過,「姐夫」王雙寶的角色最開始並不是蠢賊,而是王迅飾演的「警察」,但後來寧浩發現他的氣質更適合當賊,就臨時更換了角色。
戎翔看著王雙寶這張臉不解,怎麼看都覺得跟反派掛不上邊,旁邊的黃渤不以為然,讓戎翔看一下王雙寶的代表作《盲井》。
看完電影,戎翔冒出一身冷汗:
「看完以後,我就不太敢走在王雙寶老師前面,怕被他在後面一棍子打下來。」
而「考研二人組」另一位成員巴多,也是陰差陽錯進了劇組。
當時巴多在廈門拍另一部電影,一位朋友到《賽車》劇組面試,喊著他去搭個戲。
沒成想,這朋友被光速刷掉,寧浩卻對巴多印象深刻,尤其是他那句西安話:「尿你hai上了」光是想想就令人啼笑不止。
面試第二天,寧浩致電巴多,一口敲定他進組,甚至在下一部戲《無人區》中仍然延續了王雙寶+巴多這對彪悍活寶。
2009年1月20日《瘋狂的賽車》上映了。
首映會上,黃渤與寧浩騎著自行車登上舞台,因為有《石頭》的成功,寧浩壓力山大,當記者問道票房預期時,他表示能達到5000萬就滿意,8000萬就燒高香。
結果《瘋狂的賽車》首日就達到820萬,11天就破5000萬,一不小心就達到了1.1億票房。
憑藉此片,寧浩在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後成為第四個億元票房導演,也是新生代中唯一一個破億導演。
而黃渤更是一飛衝天,從3年前的黑皮搖身一變成了票房大鱷、金馬常客,名號響徹華人遍布的每個角落,連蔡康永都不禁感慨:
「他現在已經紅到好萊塢最紅的公司簽下他,什麼獎項都有他。」
《賽車》爆紅後,同年管虎回首找到黃渤拍攝《鬥牛》,電影上映,黃渤一舉拿下金馬影帝。
自此,黃渤「民工變影帝」,輝煌的人生一發不可收拾。
結語
再度回看《賽車》的劇組花絮,九孔在吐槽完所有演員和寧浩之後,望著鏡頭突然變了一種語氣:
「我其實很感謝寧浩,看電影很多人看卡司,但寧浩能把我們這些丑角聚集在一起拍部戲,原來這樣的組合也有這麼好的效果。」
是啊,在這個俊男美女、濾鏡拉滿的年代,我們已經很少能有機會看到一部只聚焦底層生活的大作。
13年後再看這部《瘋狂的賽車》,在劇本、演技、幽默等優點之餘——
更彌足珍貴的,其實是不加掩飾的真實。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