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還會漲嗎?北師大教授董藩認為,未來房價上漲仍然是主基調,在北京、深圳、上海等這樣的大城市,未來房價或漲到80萬元/平,而現階段,北京、深圳、上海等大城市的平均房價還不足10萬元/平,也就是說,未來房價還有相當大的增長空間,所以,北師大教授董藩認為,當下買房仍然是越早越好。
坦白來講,筆者對董藩教授的這個觀點是不認可的。為什麼?理由有三點。
一方面,如今我國的住房總量已經過剩。根據2021年12月10日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最新發布的《全國百城住宅庫存報告》顯示,截止到2021年11月份,全國100個城市的新建商品房庫存總量已經達到了52110萬平方米,創2016年8月份以來的最高值。而且,根據西南財經大學2018年公布的《2017中國城鎮住房空置分析報告》顯示,截止到2017年末,我國的城鎮住房空置率已經超過21%,空置房數量也達到了6500萬套。不過,因為這是2017年末的數據,筆者認為,如今的城鎮住房空置率或早已遠超21%,而空置房數量也已經不止6500萬套,有專家表示,倘若加上小產權房、安置房、保障性住房等其它住房形式,如今我國的空置房總量或許已經接近1億套,可滿足至少3億人的住房需求。換句話說,如今我國的住房總量早已經不同往日了,住房總量過剩已經成為既定事實。
而另一方面,如今我國的住房需求卻在直線下降。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的出生人口僅為1062萬人,呈現「5連降」的發展趨勢(從2016年開始計算)。與此同時,我國的人口老齡化問題卻在日益加重,根據第一財經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共有11個省份的老人數量超過了「千萬大關」,分別是山東、江蘇、四川、河南、湖南、浙江、遼寧、安徽、廣東、河北、湖北。一邊是出生人口的降低,一邊是人口老齡化問題的日益加重,兩者疊加,說如今我國的住房需求直線下降也就不難理解了。況且,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的城鎮化率已經達到了63.89%,未來城鎮化進程進入緩慢發展的階段已經成為大概率事件,要知道,城鎮化進程的放緩,也就意味著農村人口進城的速度放緩,這樣一來,城鎮的購房需求自然也就更少了。
更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央行、銀保監會等房地產主管部門給開發商設立的「三道紅線」已經進入關鍵期,也就是說,2022年起,樓市打折促銷、以價換量的力度會更大。
從以上種種現狀來看,你覺得房價還會繼續增長嗎?筆者認為可能性不大。相反,筆者認為,2022年,樓市或迎來「降價潮」的概率會更大。事實上,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樓市的「降價潮」就已經初見端倪,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1年10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有52個城市的新房價格出現下跌,64個城市的二手房價格出現下跌,其中,新房價格指數跌幅更是創2015年以來的最低水平。而且,此後的11月份、12月份,市場的主旋律仍然是延續「降溫模式」。
看到這裡,或許有些人會認為,筆者是在勸大家2022年起不要再買房了,其實,並非如此!筆者只是勸諫大家,2022年起,買房應該按需購買,量力而行,切不可盲目買房。就像北師大教授董藩說的那樣,真正的房奴是租房人。不買房子你就要被迫租房,被迫把你的錢交給你的房東,幫助房東還房貸,而你最後卻什麼也得不到。但如果買房呢?即便是貸款買房,每個月還月供,到最後你還可以得到一套房,就算以後的房子增值空間收窄,但保值仍然是沒有問題的。在這一點上,筆者是認可北師大教授董藩的觀點的,有句話說得很對,月供再高也是資產,房租再低也是消費。對此,你怎麼看?
我是@大川說樓市,關注我,了解更多樓市動態!